文化街区:如何才能风景游人两相宜

2016-09-10 07:22鲁元珍
决策探索 2016年11期
关键词:原生态景区旅游

鲁元珍

近日,北京著名景点南锣鼓巷宣布暂停接待旅游团队,并主动取消3A级景区资质,一时间引发热议。限流措施的背后,是南锣鼓巷早已饱受诟病的尴尬现状:节假日游客爆满,看景变成“看人头”;原本的文化风貌走样,商业气息越发浓烈……

事实上,国内不少城市的文化街区似乎都存在同样的弊端。开放式文化街区如何既保护好原生态的历史文化风貌,又为游客带来更优质的游览体验?

胡同里的传统文化去哪儿了

北京的南锣鼓巷作为老北京胡同文化的代表多年来闻名遐迩,是不少来京游客行程单中的必备“景点”。然而近年来火爆的旅游市场使其走上了过度商业化的道路,游客常常满怀期待而来,带着失望而归。

与此同时,许多城市的“文化街区”也存在着同样的困扰——成都的宽窄巷子,几乎只有建筑物还是原来的老样子,古老庭院早已改成了饭店,街边排列着杂乱无章的小吃摊;天津的古文化街,经典民俗传统如今只剩招牌,打着同样牌匾的店铺每走几步就会看到一家;凤凰古城、丽江古城更像商业区,遍布着酒吧和商铺……

细数下来,如今各地的传统文化街区几乎发展成了一个模样,相似的纪念品,相似的小吃烤串,千城一面,只见人头攒动,不见文化风情。

“各地文化街区的通病,是过多的‘混搭’和‘跨界’,即以传统文化为底本,混杂中西方文化,于是街区内既有传统庭院,又有咖啡馆和酒吧,过度的商业开发反而掩盖了其原生态的文化面貌,这无异于买椟还珠。”北京旅游学会副秘书长刘思敏指出。刘思敏称,实际上国外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案例,如巴黎的左岸,并未因游客增多而专门做什么改变,却仍然靠其独有的文化吸引着大量游客。

“拒客摘牌”能治本吗

官方数据显示,南锣鼓巷瞬时最大承载量是1.7万人,而目前,南锣鼓巷的日均客流量超3万人次,节假日则超过10万人次,早已不堪重负。南锣鼓巷的“拒客摘牌”措施本是出于限制客流量、保护原生态文化的考虑,然而实行几天以来,业界争议不断。

“由于没有法律依据,拒接旅游团在实际操作上会非常困难,而3A级景区资质是被授予的,随意放弃也于理不合。”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学锋指出,事实上,南锣鼓巷之所以能火起来,一方面是由于其原住民生活所呈现的历史文化感,另一方面要归功于以3A级标准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到位,如标识标牌、旅游厕所等,这两方面缺一不可,不应随意否定任何一方面。

如何改善文化街区供需失衡的现状

一方面,文化街区低端业态盛行,同质化严重;另一方面,每个节假日仍然“场场爆满”。于是就出现了游客一边抱怨这些只能看到人山人海的街巷太“鸡肋”,一边仍要到这些知名景点“报个到”的现象。供需失衡的现状亟须文化街区作出一些反思和改变。

刘思敏指出,从短期来看,由于其街区和景区的双重性质,很容易人流量过多,要加强应急管理,杜绝安全隐患,在重要路口进行疏导,并通过网络平台发布流量预警等。从长远来看,应通过供给侧改革,加强优质文化旅游产品的供给,并通过开发周边具有同样潜质的文化街区来分流游客。此外,可适当降低街区内的商业化密度,让游客缩短停留时间。

而对于历史文化原貌的保护问题,戴学锋认为,开发商对文化街区的过度干预是对其不利的,只有动态发展的、活的文化才有生命力。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刘德谦指出,对于居民生活地带的旅游开发,需要兼顾游客和居民的利益。恢复原有的文化面貌,让旅游者和当地居民产生交流,而不是景区开发和真实生活完全“两层皮”。“开发要有限度,征求多方意见,一方面提升游客的体验,另一方面让居民得到安静的生活环境。只有让各方满意的景区才能可持续地发展。”刘德谦说。

猜你喜欢
原生态景区旅游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原生态静宁苹果
旅游
“原生态”土榨油存安全隐患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天籁”般的原生态自然之美——由《庄子·齐物论》观原生态自然之美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