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电影”助民闹翻身

2016-09-10 07:22张镜渊
党史文苑 2016年1期
关键词:武宁幻灯唱片

张镜渊

每当电视台播出《钢铁战士》《南征北战》《吕梁英雄》《中华儿女》等拍摄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优秀经典影片时,就会想起我第一次看电影时的情景。那是1951年8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派出南方根据地访问团来到江西武宁,当晚在老县城万寿宫内放电影表示对老区人民的慰问。银幕上播放新闻纪录片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扫国民党部队壮烈场面的镜头时,观众不断报以热烈掌声,表示对英雄的人民解放军崇敬之情。

新中国刚刚成立时,百废待兴,县一级的电影事业是个空白点。直到1954年12月,省电影放映队第五十九队划归武宁,后分组两队,下乡巡回放映,电影才得到普及。山乡群众第一次看到银幕上这么多活动的人物,感到很惊讶,有的人特地跑到幕布后面想看出个究竟来。从观众的眼神里,我看出了山里人的好奇心,同时也想到了当年携带“土电影”下乡配合土地改革运动进行宣传时令人难忘的情景。

时光的年轮转到1951年冬。

武宁的土地改革工作,从1950年11月抽调323名干部集训开始,到1953年2月复查结束,前后历经三年。在进入第二期时,县政府教育科(兼管文化)指定文化馆派员携带幻灯去土改地区配合宣传,我和老李当仁不让,在一个多月内跑遍了3个区38个乡,期间有几件事至今难忘。

居于交通闭塞的大山深处、与外界接触极少的农民,第一次在银幕上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党旗,看到毛主席、朱总司令的身影时,激动、兴奋的欢呼声充满会场,这欢呼声既表达了老百姓对党对祖国对领袖的热爱,也显示了党对农村、农民的关怀温暖着人心。

观众不了解幻灯的原理,放映完后纷纷围拢前来,问这问那。我们简要地作了解释,老乡们仍是听不懂“幻灯”这个祖宗三代都没听说过的古怪名词,摇头不知,只好杜撰,说这是不会动的“土电影”。于是,这个在《辞海》中查不到的词汇不胫而走,成为日后对幻灯的代名词。

放映的内容很广泛,除重点宣传土改运动外,还有抗美援朝、贯彻《婚姻法》和农村卫生等。根据前期土改中地主残酷剥削农民活生生事例绘制的幻灯片,使观众接受到一次深刻的阶级斗争教育。例如,独霸武宁东南境半边天的大地主李丹墀,占有的山林田地联结永修、靖安和武宁三县,家里豢养一批武装庄丁,声势显赫,乡人侧目。许多农民因还不起高利贷,交不清田租地税,弄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而地主老财则用从农民手中夺来的财物,挥霍无度,过着骄奢糜烂生活,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翻版。每当放映这部片子时,群情激奋,连呼“打倒恶霸地主!农民翻身做主!”等口号。在放映童养媳苦难遭遇的片子时,在场的妇女莫不发出叹惜。

放映时,我和老李的分工是,他负责换片,我负责解说,为使群众听得懂,全用武宁方言。那时还没有扩音设备,就是有,乡里没有电,也派不上用场。每场观众人数都在百人以上,放映时间一般都是两个小时左右,虽然我天生嗓门大,压得住观众的喧哗,可时间一长也吃不消,工作队同事给我出了个主意,说:“何不要县里送部留声机带几张唱片来,一来可以活跃会场气氛,给山里老乡开开眼界;二来你也可以抽空歇一歇,喝口茶,润润嗓子。”这的确是个好办法,我跑到区里用电话向县里请示,第二天就把留声机和唱片送到了。这些唱片,都是新中国成立后灌制的新唱片,有歌唱家郭兰英、王昆主唱的《王大妈要和平》《翻身道情》《兄妹开荒》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甜润的嗓音和雄壮的音乐绕梁而上,给群众增添了欢乐。山里人没见过这圆圆的、墨古漆黑的薄片会唱歌,又是一件稀罕事,围过来一边听一边问。“一去六七里,口音各有异”,竟把“留声机”听成“车盘戏”,听起来好笑,可很形象。于是,“车盘戏”这个新名词又成为这次下乡一大收获。

山里的冬天霜期早,比平原地区格外冷,为了不延误早已做好安排的日程,我们不得不早早离开热烘烘的被窝,匆匆吃过早饭就踩霜上路。日走山路夜放映,来不及到群众中收集观后感。到最后一个放映点时,土改已进入扫尾阶段,片子选择和解说内容也随之发生变化。全县土改胜利完成后,我们遇上工作队同事,在闲聊中得知,“土电影”确实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用事实说话,没有标语口号式的鼓动,活生生的事例提高了群众的阶级觉悟,在运动中减少了不少阻力,分田地欢乐的场面与放映中的情景如出一辙。谈完后他伸出大拇指说:“土电影功不可没!”♥

责任编辑 / 马永义

猜你喜欢
武宁幻灯唱片
大自然的唱片
CIT十周年纪念唱片预告与简介
我的家乡武宁
16 Questions
武宁打鼓歌的演唱特征及其与现代民歌演唱的差异
坏唱片
舞台艺术对于舞台剧目的重要性
幻灯与电影的辩证
——一种电影考古学的研究
桥舟合济:明清武宁开发与交通路线的控制和管理
本刊关于视频及幻灯文献引用格式试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