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芳创新育人德育为先

2016-09-10 07:22陈晰
中华儿女 2016年17期
关键词:淑芳校长学校

陈晰

“我有一个梦想,我们学校的学生走向社会若干年以后,还恋恋不舍他的母校。对我来说,这就是最大的幸福”

一身得体的套装,干练的短发,明朗的笑容,讲起话来带着老师特有的清晰有力,这就是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特级教师、西安高新第一中学校长王淑芳留给记者的印象。

8月中旬的西安酷热难耐,高新一中刚刚结束了为期五天的教师培训。早上六点把美国的培训专家送上飞机,又迎来了高一年级新生报到。在接受采访时,王淑芳校长的手机不时响起。采访结束之后,她又继续处理各种事务,甚至连饭也没有顾上吃。而这种忙碌的工作状态对王淑芳来说已经是常态。她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在三十余年的教育改革与实践创新过程中,提出“为时创新、人尽其才”的校训,确立“有德性,会合作,敢担当,善创新”的育人目标,搭建“一体两翼”特色教育发展新架构,成为陕西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面旗帜。在外人看来,她是成绩卓著的教育家,而在高新一中的学生眼里,她永远是那个支持、鼓励、陪伴在他们身边的王校长。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如今的高新一中在陕西省乃至全国教育界都享有盛誉。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所成立于1995年的学校当时是在齐腰的杂草丛中建起来的。第一年招生,整个高一年级仅仅招到了98个学生,还大多是别的学校没有录取的学困生。

但是,学校的首任校长皎秋萍却坚信: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在她和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三年后,第一届高中生毕业高考时,86%的孩子考上了大学,其中两人还考进了清华、北大。

从此,年轻的西安高新一中声名鹊起、誉满古城,首批晋升为陕西省示范学校,并先后被教育部、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省教育厅分别授予“国家级教育科研先进单位”,“中国科协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优秀项目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2009年,王淑芳接任皎秋萍,成为高新一中的第二任校长。她称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何不辜负老校长的鼓励,还有学校全体师生的信任?唯有全力以赴,加倍努力。”在就职演讲中,王淑芳借用了肯尼迪的一句名言作为自己的表态:“不要问学校为我作了什么,而要问我为学校做了什么。”

这些年来,高新一中的发展有目共睹。

学校连续八年培养了11名高考陕西省“状元”。

近年来,626名学生考入北大、清华;

每年参加高考的学生95%以上进入国家重点大学;

每年还有百余名学子考入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等世界排名前100位高校;

近十年,在全国五大学科奥赛中,11人夺得全国奥赛金牌,多人入选全国奥林匹克竞赛冬令营;

参加世界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多个项目获金奖和最佳发明奖。

……

而这些令人瞩目的成绩背后,凝聚着校长王淑芳和她的团队持续的付出和心血。

有梦想的孩子不一样

在采访中,王淑芳并没有过多地谈起学校的辉煌成绩,相反,讲起一个个孩子的故事,她却滔滔不绝。

有一个学生名叫王子瑞,是个内向羞涩的孩子。在学校组织的迎新活动中,王淑芳发现他朗诵的声音非常好,是块播音主持的好苗子,于是建议家长培养他这方面的特长。起初孩子的妈妈并不同意:我们来高新一中,是为了考高分上好大学的。在王淑芳的劝说下,她终于同意试一试。王淑芳帮忙找到了陕西省人艺的刘媛老师为王子瑞辅导。上了一节课之后,刘媛老师说:“这孩子是我辅导的近十年来最美的声音之一。”有了老师的肯定,王子瑞对于播音主持的兴趣也一下子被点燃了。即使学习再忙,也坚持每周到老师那去上培训课。他的妈妈也发现,孩子的和原来不一样了,以前总是闷闷的,现在话变得很多,对将来有很多计划:我要考中国传媒大学,将来要当主持人……每天忙学习、培训,都不觉得累。他的妈妈也感叹于孩子的巨大转变,说:有梦的孩子咋就这么不一样呢?

像王子瑞一样在高新一中发现自我,点燃梦想的孩子还有很多。

2004届的严青,被浙江传媒大学录取,参加了2011年中华小姐环球大赛,荣获季军,现在成为了凤凰网的签约主持人;

一个叫徐一卫的孩子,热爱美术和服装设计,她考上了清华美院。2016年2月,她带着自己创立的品牌登上了纽约时装周的舞台。

还有一个叫黎明的孩子,来自一个单亲家庭,在备考最紧张的时候妈妈出了车祸,全身多处骨折,在巨大的压力下,他也患了心肌炎。班主任赵田老师组织多位家长成立了一个爱心团队,轮番照顾他们母子。后来,孩子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清华大学。之后,他回到母校看望王校长的时候,带来了厚厚一叠材料,里面是自主招生面试中他的经验分享,每一科学习的体会,他都记录下来,作为对母校的回报……

讲起这些孩子们的故事,王淑芳脸上漾起浓浓笑意,话语中也饱含欣慰。“这些故事听起来都是平平常常的,但却是一个个生命成长的过程。”

“在接任校长的这个担子以后,我就有一个梦想:这所学校不光是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能力。我希望在未来对于高新一中的评价,不光是高考的分数,还有我们校友的影响力。而这就要从现在做起。”

“一体两翼”助学生腾飞

王淑芳为高新一中提出了“一体两翼”的学校新时期发展思路。“一体”,就是以高中课程为主体,为培养高、精、尖人才夯实基础;“两翼”,一是在高中开设国际课程,拓展国际视野;二是开设艺术教育课程,培养形象思维。同时,在求解“钱学森之问”中升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办学理念,提出了“为时创新,人尽其才”的新校训,从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和创新方法三个层面,将培养学生的爱国心、责任心及坚毅精神、创造精神、合作精神始终贯穿于学校教育实践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能在未来社会中创业,独立打拼的综合素质。

在每一届新生入学讲话中,王淑芳都会说,在高新一中,你可以做自己的主人。在她看来,教育的目标绝不是一个个冰冷的数字,而是让每个年轻人活得更精彩。

学校成立了“钱学森实验班”提倡通识教育,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并进发展;成为西北地区首家“国家安全教育示范基地”,开展国家安全教育;与陕西省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共同打造“双高”学生运动员,成立了专业篮球队、足球队。学校还开办了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梦回长安”艺术社、THEONE啦啦队、机器人社团、锦绣工坊、励智陶舍……

开始,对于王淑芳的做法,很多学校的干部、老师并不理解,也有各种质疑的声音:咱不是抓成绩就行了吗?成立那么多社团干嘛?占用学生的时间,还不如让他们多读书,多做做题。

对此,王淑芳选择了坚持,因为她相信,“要为孩子好,眼光就要稍微放远一点。”

2011年的一天,有十几个学生来到校长办公室找到她说:“校长,我们想拍电影。”拍电影可是个大工程,高中学习那么紧张,会不会受影响?但是看着孩子们热切的眼神,王淑芳点头答应了。她找到负责电教设备的老师,请她把摄像机借给学生们。”

半年以后,孩子们“折腾”出一部电影叫《七宗罪:使徒降临》。这部由学生们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以《圣经》中人的各种贪欲为原型,借以讽喻当今社会中的一些不良现象。

电影“杀青”之后,王淑芳批准了学生们在学校多功能厅向全校师生放映的要求,并帮他们协调好放映的时间。学生们高兴地离开了校长办公室,但没多一会儿又返回来了:校长,还有个想法,我们想卖门票。

“当时我想,这帮孩子拍电影肯定花了不少钱,想挣回来。小小年纪还挺有经营头脑,但当时我是不高兴的。”没想到接下来孩子们说,“我们想把门票收入都捐给海星之家。”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王淑芳的眼圈泛红了。“海星之家是被称为‘南非妈妈’的阿曼达女士在西安创办的公益儿童福利院。那一刻,我感到,孩子们的心灵是那么美好。”那个周六,高新一中不仅在全校播放了孩子们拍的电影,还举办了一场盛大的首映式,主创人员一个个走了红地毯。“当我忙完手头的工作,赶到多功能厅要去买张门票,卖票的学生跟我说,校长,您来晚了,票早就卖完了。”王淑芳笑着回忆。

这部电影,王淑芳拷成光盘,装进参与摄制的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记录袋里。2012年,陕西省举办青少年数字影像大赛,孩子们带着这部电影参赛,一举获得了大赛的最佳制作奖、编导奖。而此次大赛的获奖者中全是高校学生,唯有高新一中一所中学获奖。

王淑芳说,这些孩子在参加高校自主招生的时候,都因此获得了加分,最终这18个学生都被北大、人大等名校录取,这是她和学生们之前都没有想到的。但是,这也让更多的老师和家长们看到了,鼓励孩子们做自己热爱的事,并不会影响学业。

“在各大高校自主招生的时候,高新一中学生们的敢于亮剑,敢于表达自己,以及他们在高中时丰富多彩的经历,都受到面试老师的肯定,获得加分甚至被破格录取。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一体两翼’已经深深地被我们的老师、学生和家长朋友接受了。”王淑芳说。

创新先要从老师抓起

“知识分子最看重的是尊重,管理者要认真倾听大家心底的声音。”前任校长和恩师皎秋萍的人格魅力深深影响着王淑芳。学校刚成立时,皎校长冒着大雪,踩着泥泞的路到宿舍给青年教师送水果;老师们出国考察回国时,皎校长总是手捧鲜花在飞机舷梯下迎接,这些场景事隔十多年她依然印象深刻。在王淑芳的工作日程中,始终坚持着几个“必”做:年轻教师结婚必去祝贺,教师亲属生大病必去探望,工作中的问题必直接指出,及时为教师排忧解难,在工作岗位上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让教师“愉快工作、品质生活”。

为防止和克服可能产生的职业倦怠,王淑芳以身作则与同事们“像亲人一样相处,像新兵一样工作”,倡导教师个人和学校都要有“归零”的心态,时刻“保鲜”。

2015年起,国家出台政策取消了奥林匹克竞赛等的高考加分。消息一出,很多老师纷纷松了一口气。但是王淑芳却坚持“竞赛还是要搞”。学校里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为啥还要搞?多累啊。王淑芳则耐心地给老师们做工作。她说:咱不搞竞赛了,是不是就把大学教材通通打包,放在箱子里,不用再管了?我们知道中学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备课,课备不好,试问,咱们如何打通和大学的衔接?老师看的书和学生是一样的,怎么比学生更高一筹?如何让我们的专业保鲜?所以,为了让咱们学校的优秀学生、拔尖人才享受到更多的思维训练,不管国家要不要加分,咱们高新都必须做。

王淑芳提出了“教师发展学校,学校成就教师”的理念,不断加强对于教师的培训。在高新一中,老师的学习任务一点也不比学生轻松。每学期开学的时候,都制定好满满的学习课程:包括如何写教案,如何命题,如何当班主任,如何与人沟通,以及教学设计怎么做,课堂怎么创新,怎么提问……课程内容涉及教学和管理的方方面面。

学校多次引进美国、新加坡教育培训机构来校培训教师,每年还选派100余名教师赴国内、外参加交流考察。王淑芳还先后五次请来了创造性教育学院——美国大波士顿教育家中心的专家,把美国的创新课堂原封不动地搬到高新一中来,让学校的四百多位老师进行观摩。

“学习当然不是一味照搬,我们也有我们的很多优势,但通过对照比较,确实有助于我们借鉴提高,在反思中提升自己,”王淑芳说。

2009年以来,在王淑芳的推动下,高新一中与美国布鲁克兰中学、赛格斯中学成立项目组进行创新人才培养的合作研究;与美国肯塔基大学合作进行学生英文阅读与写作研究;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对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及实验培训;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合作进行科技探索及机器人设计与制作研究。同时参加华东师大霍益萍教授主持的《高中拔尖人才培养实验》项目,参加人大附中刘彭芝校长主持的《早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研究》项目,和“双卓基地”即卓越校长、卓越教师培养项目等。

高新一中的一位年轻教师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原来的学校,我觉得自己是顶呱呱的老师了,到高新一中以后,才发现自己太普通了,每一次学习的过程,都是把我自己否定掉,重新开始的过程。”

学生眷恋母校是最大的幸福

作为校长,王淑芳也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她先后编著了《教育因爱而精彩》、《把窗户打开》等6部著作;撰写《为时创新,人尽其才》等8篇专题研究报告;主持陕西省教育厅《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高中——大学贯通式人才培养研究》重大科研课题。作为西安市教育专家协会会员,西安市首届督学,王淑芳带领安康白河一中、铜川耀州中学等多所学校进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研究,此课题是陕西省高中课改实践与问题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并获得陕西省教育成果一等奖。

学校的管理和科研工作占用了她大部分的时间,常常忙到深夜。但是一有时间,早上六点多她还会出现在操场上,和同学们一起跑操。很多人奇怪她如此旺盛的精力是哪里来的?她笑着说:“因为常常跟学生在一起,我就觉得自己年轻。”

王淑芳的校长办公室总是对学生开放,学生们给她写的信,她也会一封封认真的读。

“校长,操场上的银杏树到十一月底叶子都黄了,唯有一棵还是绿的,这棵树是不是生病了?是不是应该提醒工作人员对这棵树检查分析。”

“校长,我今天很愤怒,在高三食堂我看到一个学生不按年级就餐,还插队,我上去问他,你好像不是高三学生,为什么在这吃饭?他说,我是老师的孩子。校长,为什么老师的孩子就能享受特权?”

对于孩子们来信提出的问题,不管大事小事,王淑芳总是第一时间回应处理。她鼓励孩子的批判思维,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发出自己的声音。她相信,学生们的关心和建议,会让学校发展得更好。

王淑芳常说,分数只是一时的,我们做的是培养人的工作,要致力于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有德性,会合作,敢担当,善创新的人才。“作为教育者,我有一个梦想,我们学校的学生走向社会若干年以后,还恋恋不舍他的母校。对我来说,这就是最大的幸福。”

对话王淑芳:

《中华儿女》:高新一中一直很重视教师的培训,为什么?

王淑芳:我常说做老师是需要有激情的,因为你干的是点燃灵魂的工作。如果你是一个“闷葫芦”,没有新的知识、新的思想带给学生,那如何激发学生去创新?

我们国家提出要培养创新人才,如何培养?先要做好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师培训工作。我觉得要让他们知识宽一点,视野宽一点。比如今年的这一次培训,我们主要是讲“4C思维”,也就是批判思维,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把这四个方面作为培训的目标,来培训老师。

《中华儿女》:在高新一中工作这些年,对您有哪些影响?

王淑芳:到了开发区以后,接触到一个创新的环境,和时代的脉搏更贴近。我们皎校长是一个很创新的人,和这样的教育大家在一起,真的从她身上学到了不少。1998年,我们学校刚成立三年,还很弱小的时候,皎校长就已经实施和国际接轨了。经过这么多年的教育实践,我们提出“为时创新,人尽其才”的校训,形成“课堂能创新,管理能创新,人人能创新,事事能创新,时时能创新”的校园文化。所以应该说,创新的思路是到了高新一中之后,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最大的变化。

《中华儿女》:作为教育者,您认为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

王淑芳: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我都觉得品德是第一位的。我常常引用一句流行语叫“攒人品”。学生要“攒人品,赢高考”,老师要“攒人品、赢魅力”,干部要“攒人品、赢人气”。我希望这个理念能贯穿与他们的学业和工作,分数只是一时的,而做人是一辈子的事情。

责任编辑 张惠清

猜你喜欢
淑芳校长学校
Visual Storytelling and Globalization
91岁开画展
ChineseStudents’PerceptionofEnglishLanguageLearningActivitiesintheclass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学校推介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新奇的伞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