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魂永在铭记长空

2016-09-10 07:22宋志强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雪山草地长征

宋志强

编者按:

八十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壮举——两万五千里长征,这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挽救了革命,为新中国的建立保留了火种,积攒了力量。然而这也是无数拥有救国信仰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们爬雪山,过草地,克服艰难险阻,这种毅力和决心将永远是中华儿女学习的榜样。英雄,固然有铁血男儿,但长征中也涌现了不少少年英雄和巾帼英雄,他们用羸弱的身躯和巨大的牺牲告诉我们中国精神是不可战胜的!

长征两万五千里,自然环境恶劣,成年人都难以坚持,何况是十几岁的少年。他们毅然抛弃了安逸的生活,参加了红军,在长征路上一点一滴地成长。

王新兰:长征中年龄最小的女红军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这是再现长征时期场景的《长征组歌》中的一段。八十年前,也有一位红军女战士,身背一条线毯,腰别一支横笛,手拄一根木棍,一路歌唱、吹奏为大家鼓劲。可是她当年只有11岁,她就是长征中年龄最小的女红军——王新兰。

王新兰,1924年出生于四川宣汉一个富裕家庭,她的叔叔王维舟是著名的中共早期党员。在叔叔的影响下,王新兰的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先后加入共产党。王新兰7岁时,因为人小,不易引起白匪注意,党组织常让她传递秘密文件。

1933年红四军入四川,王维舟领导的“川东游击军”改编为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他任军长。当时王新兰只有9岁,虽然年幼,但在家人的熏陶下,也领悟了不少革命道理。红军要长征了,家里只留下王新兰和多病的母亲。看到王新兰终日如坐针毡的样子,15岁的姐姐、红军女战士王新国知道了妹妹的心事,知道她希望跟着红军一起走。于是,在姐姐王新国的鼓励下,王新兰鼓足勇气报名参加红军。

长征路上,王新兰和战友一起穿山越岭,爬冰卧雪。一开始,由于身体弱,她染上了伤寒病,但红军战士们没有放弃她,砍了两根竹子,做了一个担架,不辞劳苦地抬着她走。半个月后,王新兰的病情有了好转,不用战友再抬着她走了,死里逃生的王新兰随后跟着红军开始翻越雪山。无论吃多少苦,受多大罪,她从不叫苦叫累,也从不掉队。

不过,王新兰确实太小了,爬雪山,她是靠拉着马尾巴才攀上去的;过草地,她有些时候也不得不趴在红军大哥哥的肩膀上。尽管这样,王新兰只要有机会,就会立在风口,站在路边,为战友们送歌献舞,加油鼓劲。小红军王新兰愣是用稚嫩的双脚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长征开始时还不满11岁的王新兰就这样在一支钢铁队伍里成长了起来,顺利地走完了长征之路。

卜力:死缠烂打加入红军

1935年6月,红六军团经过湘西龙山县,打下县城后,在这个偏僻的地方开展打土豪分田地运动。当时卜力还是个14岁的孩子,有一天他挑着一担柴,到邻近的集上去卖。碰巧红军到集市扩军,卜力领了几公斤大米,并问我能不能参军。卜力见同行的几个人都参加了,也动心了,托人将大米送回家,就随扩军的战士走了。

到了部队后,部队首长看卜力年纪小,个子还没枪高,就叫卜力回去。卜力死活不愿回去。以后几天,扩军的同志走到哪,卜力就跟到哪。首长实在没办法了,叫通讯员送他到一个地方医院去做护士。卜力到了医院后,看到护理那种事做不来,而且他心里真正想的是像红军战士一样上战场,便毅然转身跟着送他的通讯员回部队。通讯员为了甩下卜力,就抄近路,游过一条河,卜力不依不饶,也跟着游过河。回到部队后,通讯员把卜力会游泳的事跟首长说了,卜力见首长没有之前那么激烈地反对,便又软磨硬泡了几天,首长终于点头同意让他参军了。

长征刚开始头三个月,卜力跟着部队走,每天都在行军,每天都听到枪炮声。过金沙江时,前有大江阻路,后有敌人追击,卜力所在的部队几百个人没有船,就伐树做筏子,在敌人赶到江边之前过了江。过了江后,上级下了命令,要准备水和辣椒,部队即将马不停蹄地过雪山。一开始,卜力还不明白上级的命令是什么意思,远远地望见壮丽的雪山还有些兴奋。但雪山终年积雪,空气稀薄,严寒缺氧,鸟兽绝迹。第二天部队开始爬山,越往山上走越冷,直到冷得发抖。卜力吃下随身带的辣椒,也没有汗出。不仅如此,山上的天气也是变化无常,一会儿出太阳,一会下雨,一会儿是下雪,一会儿下冰雹,冰雹大的有鸡蛋般大,砸得头痛。

卜力年纪太小,到了半山之后就走不动了,想坐下来休息。这时,年纪大些的战士不让他坐,拉着他,或推着他走。快到山顶时,首长叫他拉着马的尾巴,翻过了雪山。好多战士实在走不动了,坐在雪山上,或躺在路边,就再也没有起来。

卜力后来回忆说:“经过长征,我觉得自己是个幸运儿,没有同志的阶级友爱,爬不了雪山,过不了草地。”正是长征时一起出生入死、相互扶持培养起来的深厚革命友谊和战斗素养,让卜力和他的战友们在之后的战斗中一步步走向胜利。

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即便是硕健的男儿,要战胜人间罕见的种种险阻也是难以想象的。然而,长征路上的红军女战士们,为了中国革命的成功和妇女自身的解放,果敢地承载着更多的苦难,显示出一种超出母性的伟大的爱。

李贞:第一位女将军终生未育

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1?郾7万余人从桑植出发开始长征,而就在不久前,李贞和甘泗淇在任弼时的主持下举行了俭朴而又热烈的婚礼,此时已怀孕3个月。组织上动员她留在根据地,但身为六军团组织部长的她决绝地要求随队,表示不能在党和红军危难的时候离开,爬也要跟上红军。同时,她为了避免给部队增加麻烦,把配给她的勤务兵派到前线,马匹送给了伤病员,帐篷则与其他战友共用,不顾自己怀孕之身,和战士们一起吃苦。

1936年7月中旬,部队进入茫茫草地,草地没有干净的水,食物不足,物资短缺。终于,过度的劳累加上营养不良,使怀孕7个月的李贞早产。大人瘦得皮包骨头,更没有奶水给这个早产的新生儿。虽然有热心的战友们送来了破衣服作尿布,送来了他们自己也舍不得吃的青稞面,但这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还没走出草地,这个可怜的小生命便夭折了。孩子死去的时候,小小的拳头紧握着,这一幕在此后无数个日日夜夜里咬啮着李贞的内心。孩子夭折,产后虚弱,疾患侵袭,重重打击,使钢铁一般的李贞倒下了,她常常昏迷不醒,仅仅凭着坚强的意志活下来。艰苦生活严重摧残了她的身心健康,这位后来新中国第一位授军衔的女将军留下了一生也没有孩子的遗憾。

蹇先任、蹇先佛:战火中的姐妹花

红二方面军的长征队伍中,有一对漂亮的姐妹花,姐姐叫蹇先任,妹妹叫蹇先佛。姐姐嫁给了贺龙,妹妹则嫁给了副总指挥萧克。姐妹俩本是名门闺秀,姐姐还是湘西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女红军,1929年就参加了在当地打游击的贺龙的部队,成为部队的文化教员,被贺龙尊称为“蹇先生”。1935年11月,部队出发前20天,蹇先任生下了一个女婴。此时恰好前方传来胜利的捷报,姨夫萧克给孩子取名为贺捷生。

二方面军长征采取了休整一段再跃进一段的方式,因此个别婴儿被允许携带行军,小捷生就被母亲用布带绑在怀里,随队出征。有时一晚上要转移七八次,掉队就可能被俘,蹇先任背着女儿在漆黑的夜里翻山越岭,身上跌得伤痕累累,衣服被荆棘划得破烂不堪。怕女儿哭声大招来敌人,母亲就把婴儿用布裹在胸前,只要孩子一哭,就用奶头堵住孩子的嘴。有一次孩子被憋得脸色青紫,母亲真是心痛如刀绞。

蹇先佛在松潘草地生下了一个男婴,姐姐蹇先任亲手接生。李伯钊把自己仅剩的一点粮食送给了产妇,自己却饿得差点走不出草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蹇先佛担心拖累萧克和部队,就带着孩子走了8天,历经千辛万苦,到了中央所在地延安。

红军妈妈们的艰辛付出和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她们在革命战争年代舍弃了儿女情长,才使新中国亿万儿童幸福安康。长征伟大,参加过长征的母亲们同样伟大。

长征有感:

刘 丹:“吃水不忘挖井人”,虽然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中国已经富强起来,但看到长征过程中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我不禁思绪万千,想起革命先辈们为了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想起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李 慧: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小的女红军”的故事,在和我们一样的年纪,王新兰放弃舒适的生活,毅然决然加入红军,经历生死的考验,战火的洗礼,成为一名坚强的红军战士。现在是和平年代,我们不用在战火中担惊受怕,但小英雄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张 立:长征路上,硝烟弥漫,再稚嫩的生命在这样的氛围中也会逐渐成长,接受熏陶。作为一名学生,我要用“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去征服学习、生活上的一座座高山、一条条大河,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读书,绝不能浪费光阴,虚度年华。

猜你喜欢
雪山草地长征
红军长征起止于何时?
智珠二则
智珠
Laughing song
草地
雪山历险记
雪山历险记
二则(1)
一片草地的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