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理解能力“可视化”

2016-09-10 07:22钟桂芳
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多萝西理解能力可视化

钟桂芳

本学期笔者在常州市小学语文学科同题异构联校教研活动中,执教了三年级《绿野仙踪》整本书阅读交流课,围绕“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这个研究主题反观课例,有了一点粗浅的思考。

根据阅读理解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标准,阅读理解能力的构成要素必然繁杂,许多学者尝试对理解能力进行解剖,并将理解能力确定为四个发展层级:第一是复述性理解,第二是解释性理解,第三是评价性理解,第四是创造性理解。在小学阶段,复述性理解能力是基础,解释性理解能力的培养是核心,评价性理解和创造性理解可以视作发展性目标。但是,这四个层级在小学生阅读能力发展过程中并不是四线并进的,而是呈现出相互交织、相辅相成的状态。

一、借助“我的阅读思维导图”,描绘初读印象

师:同学们,上周我们共读了《绿野仙踪》这本书,大家用“思维导图”画出了自己的读书收获,请上台分享一下你的想法。

生:投影自己的作品并介绍。(略)

《绿野仙踪》是一部经典的长篇童话,无论是人物关系,还是故事情节,都会让初涉长篇的学生望而却步。没有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的阅读容易虎头蛇尾。而一部经典作品,正是因为它构思的巧妙、情节的精致、人物的多样等特点,才令人手不释卷。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搭建阅读的支架,能让学生在完整的品读中体会阅读的美妙。

每个学生的阅读速度或快或慢,阅读体验或深或浅,领悟到的境界或宽或窄,均由思维整体内在运动机制的不同造成,是人的思维能力、思维习惯存在差异的具体表现。不同学生对文本会有多元的、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解读,个体阅读理解必定是存在差异的。思维导图这种形式综合了概括、提升、转化的能力,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但对中年级学生来说就显得“亲民”了许多。同时,这种形式开放性强,学生比较感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主动融入了思考,有的甚至主动进行“二次阅读”,才准确梳理出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通过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教师不仅可以观照、呵护并尊重这种差异,而且也会从中发现关于儿童对这本书感兴趣的多元话题。

二、传递“我的阅读接力棒”,走进魔法世界

师:几个同学的思维导图,很快把我们带到了神奇的奥芝王国。好书需要分享,也需要智慧的接力。关于《绿野仙踪》,你推荐的理由是什么?

生1:我推荐这本书,是因为这本书里面藏着许多有趣的知识。奥芝是个腹语专家,多萝西他们去拜见奥芝时,他先后变成一个巨人头,一个美丽的女人,一个火球和一个隐形人。每一次他说话的声音都不一样。我百度了一下,才知道腹语并不是用肚子来说话,而是靠肚子里憋气来发出声音。

生2:我要推荐这本书,是因为它让我感觉自己是一个旅行家,我跟着多萝西来到芒奇金国,跟着稻草人穿过大森林,遇见铁皮人和胆小的狮子,又来到翡翠城,去南方的路上又经过瓷城,我觉得瓷城里的居民有点像我们生活中的瓷娃娃,但是他们会说话,很好玩儿。我觉得这样的旅行好像一直想不到前面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所以我隆重推荐更多的人阅读这本书。

生3:我觉得这本书有很多的空间让你去想象。特别是读到桂特林大头人的那一章,大头人的脖子长满皱纹,粗粗厚厚,撑着一个大大的头,发动攻击的时候,大头能够像闪电那样迅速发射。我反复读了好几次,想象着这大头怪的样子,觉得很出乎意料,也很刺激。

……

阅读理解能力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关键能力。章熊在《中国当代写作与阅读测试》中提到,阅读理解的操作技能至少应包括三项:第一是阐释能力,即读者用自己的语言来阐释读物内容的“解码”能力。第二是组合能力,即读者把从读物中获得的信息在自己头脑里重新组织,再纳入原有知识体系的“编码”能力。第三是扩展能力,即把“理解”延伸和融合到“鉴赏、迁移、创造”中去,拓宽理解活动的领域,它是读者对作品的是非、得失、美丑加以扬弃的“评码”能力。解释性理解不同于复述性理解,它不仅仅要求阅读者掌握基本的故事内容,对阅读者的理性思维能力及体验感悟能力更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设计“我的阅读接力棒”,学生在个性的表达中感受魔法世界的神秘力量,并不断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

三、讨论“我的阅读小问号”,汲取成长力量

师:读书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课前,同学们针对这本书,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老师把大家的问题梳理了一下,有几个问题很有价值,请提问者自己来读一读。

1.奥芝没有给稻草人真正的脑子,为什么稻草人却变得聪明起来?(姜渊文)

2.奥芝没有给狮子真正的胆量,那他后来是怎么打败怪物,让百兽们称他为兽国之王呢?(黄雨寒)

3.狮子说自己胆小,可他为什么表现得不胆小?(徐川石)

4.为什么像多萝西那样普通的女孩会那么勇敢呢?(吴镝)多萝西从哪里得到胆量,敢用水泼西方女巫?(蒋至成)

5.为什么这本书的名字叫《绿野仙踪》?为什么不叫《多萝西奇遇记》呢?(左静好)

6.奥芝的骗局之前为什么没有被揭穿?(是禹岑)

7.这本书不太符合逻辑,狮子是百兽之王,怎么会胆小呢?(沈秋言)

师:问题提出来了,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呢?(讨论形成“读”和“议”的方法)

师:下面请大家采用“读”和“议”的方法,选择其中的一个话题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请记录员在学习单上做好记录,然后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你们组的想法。

……

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

阅读交流课成为儿童阅读的有效推广方式,便是人类群体中的“共生效应”。通过“聊书”的方式互相交流,使阅读成为锻炼彼此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过程,从而实现从“感性阅读”向“知性阅读”、“个人阅读”向“群体阅读”的跨越。在读完《绿野仙踪》这本书后,学生针对整本书,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有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

读书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整本书由于篇幅较长,因此无论是人物的关系,还是故事情节的错综复杂,都容易让学生产生囫囵吞枣的感觉。而针对这些话题的讨论,则可以让学生在碰撞中感悟到经典作品构思的巧妙、语言的特色、人物的典型性等许多特点,用安全的距离来探索一些“巨大”的话题,获得成长的力量。对故事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这其实是评价能力的萌芽形式或初级的表现。

四、引导中西对比,开启群文阅读

师:《绿野仙踪》这本书,被人们誉为西方的《西游记》。大家猜猜看,这是为什么呢?

生1:《绿野仙踪》里有多萝西、稻草人、铁皮人、狮子,还有宠物小狗托托;《西游记》中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还有唐僧的坐骑白龙马,这两本书中的主要人物很相似呢。

生2:我在一本书中看到这样的评论:在《绿野仙踪》之前,美国的孩子们一直听着欧洲的童话长大,《绿野仙踪》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本美国童话书。它在美国有着很大的影响。而《西游记》的故事,我们中国的每个小朋友都听过。这两本书的影响都很巨大。

生3:《西游记》是写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一路上遇到许多妖魔鬼怪,发生很多惊险故事。《绿野仙踪》是多萝西他们一起去寻找女巫,请求告知回家的路,也是一本有魔法的书,书中的故事稀奇古怪。这两本书的风格有点接近。

……

师:《绿野仙踪》的作者是美国儿童文学作家弗兰克·鲍姆。这本书出版后,在很短的时间里,作者就收到了上千封小读者的信,要求他把故事继续写下去。后来鲍姆以他虚拟的“奥芝国”为背景,写了一系列的童话,诸如:《奥芝国的翡翠城》《奥芝国的铁皮人》《奥芝国的饿老虎》,一共写了14部。他自命为“奥芝国皇家史学家”,也被人称为“美国巫师”。课后,希望同学们跟随鲍姆的文字,继续走进神奇的奥芝王国。

超出原文给定的有限信息,从原文中引申出新颖的思想、观念,对原文产生与众不同的新颖见解;或者受原文的启发,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有价值的新异作品等,以这一能力为基础的理解可称为创造性理解。一次比较的阅读,让我们不断发现并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层级水平。

而以一本书带动作家一系列童书的阅读行为,在台湾叫作“文本链接”“群书阅读”,在香港被称作“主题阅读”。崔峦老师在第三届儿童阅读与语文创意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指出,这属于“群文阅读”的范畴,它围绕着某种阅读目的,比如赏读某一个作家一系列的作品,学习某种阅读策略或者了解某种写作特点等。它在师生同读共议,分享阅读经验和阅读感受的过程中,引领读者享受阅读乐趣,提高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素养。

伴随着轻柔的旋律,学生静静聆听着有声版的介绍,欣赏着弗兰克一本又一本的童话书封面。我知道,魔力四射的奥芝王国,就像一个巨大的主题童话公园,已经向孩子发出诱人的邀请……

猜你喜欢
多萝西理解能力可视化
数据可视化设计在美妆类APP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三部曲”
浅谈如何运用阅读技巧与策略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思维可视化
记事或悼友人(外一首)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阅读理解差,美国损失大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共形映射的可视化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