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覆盖到农牧民的心坎上

2016-09-12 02:27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兴安盟牧区农牧民

因为感动,泪水在眼中打转;因为幸福,笑容在脸上绽放。

在兴安盟的农村牧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听到与“十个全覆盖”息息相关的幸福故事。安居万间起、喝上甘甜水、走上水泥路、电讯通到家、生活更便捷、生活有保障……“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深入推进,让兴安盟农牧民的好日子一再“刷新”,幸福指数一路攀升。

幸福变化的背后,是兴安盟盟委、行署“让幸福全覆盖”的决心,是干部群众“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是全盟上下“蹄疾而步稳、勇毅而笃行”的干劲。改变农村牧区落后面貌、补齐农村牧区发展短板,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为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个全覆盖”工程是解民忧顺民意惠民生的民生工程,同时也是固本强基工程,是协调发展工程,是民族团结工程,它就像一场润泽万物的春雨,开启了兴安盟华丽转型的发展大幕。

引领群众

战斗堡垒坚强有力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基层党组织最贴近群众,也最了解群众的需要,知道应该为他们做什么。实施好“十个全覆盖”工程,需要一支有战斗力、有凝聚力、有活力的队伍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对于这一点,兴安盟认识深刻。

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过程中,兴安盟在建立帮联推进制度、由盟旗两级领导及部门单位帮联推进208个嘎查村工程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5年9月,扎赉特旗水务局后勤办公室主任王宇泽到巴彦高勒镇向阳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目标之一就是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十个全覆盖”工程。

自从担任“第一书记”以来,王宇泽就扎根在村里,走访了全村所有农户,把脚印“印”进了每一户农牧民家。同时,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和农牧民,全力以赴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赢得群众的一致好评, 成为村民的“贴心人”。“这个书记不一般,走家串户啥事儿都关心。这家房子该新建了,那家老人身体不好了……村里的大事小情他都记在心里。”说起王宇泽,村民都竖起大拇指。

在突泉县突泉镇新生村,60多岁的村党总支书记周永德每天都奔波忙碌在工程建设现场。“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后,他以不输于年轻人的干劲和热情参与其中,加快推进工程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发展富民产业,让新生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幸福。“‘十个全覆盖工程是惠民工程,我们党员干部必须干在前,带领大家把工程实施好,让村民早日过上好日子。”周永德说。

从王宇泽和周永德身上,看到的是兴安盟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影子。“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兴安盟广大党员干部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把“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建在农牧民的心坎上。

兴安盟坚持以打造北疆基层党建亮丽风景线为统领,建立健全乡村社会治理机制;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北疆基层党建长廊建设、嘎查村级组织工作规范化建设;建强苏木乡镇党务工作者队伍、嘎查村干部队伍、嘎查村党员队伍、驻嘎查村“第一书记”4支队伍;抓实落实各项工作经费的财政保障和发展集体经济的自我保障两个基础,为“十个全覆盖”工程和精准扶贫工程做好服务,不断强化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推动农村牧区基层党建工作,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过程中实现新提升和新跨越。

民生是由一件件实事构成的,改善民生就必须抓好每一件实事;民心是由一个个心愿组成的,符合民心就必须让群众满意。

为实施好“十个全覆盖”工程,兴安盟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发扬“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精神,挂图作战、按表推进,带领农牧民群众形成一股团结拼搏奋进的力量,推动工程建设不断向前推进。在工程施工现场,在乡间的田野上,在村民的炕头上……处处可见党员干部忙碌的身影;讲政策、话发展、盖房子、砌院墙、清垃圾……党员干部总是冲在前、干在前,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扎实推动“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

真心换真情,党心聚民心。

党员干部放弃节假日,走村入户,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让广大农民享受到真真切切的实惠,群众无不拍手称赞。“现在,这些党员干部跟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脸晒得比我们还黑,活干得比我们还多!”科右前旗科尔沁镇柳树川村村民刘宏博一句简单的话,道出了农牧民对广大党员干部的认可。

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也使全盟各级党员干部真抓实干的作风得到锻炼,使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巩固。党群干群关系密切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了,形成了“旗帜高扬众心齐”的良好局面。

强化支撑

富民产业蓬勃发展

没有产业作支撑,新农村建设就是一次性盆景。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得到有效改善的同时,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这方面,兴安盟路径清晰:加快农村牧区产业培育和发展,既是巩固“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成果的重要支撑,也是从根本上增强农村牧区发展能力的长久之计。把“十个全覆盖”工程与发展特色产业、庭院经济、结构调整等紧密结合起来,发展符合地区实际和农牧民愿望的优势特色产业,既把美好家园建起来,又让广大群众富起来。

在种植业结构调整方面,围绕“减粮增经添饲草”,转变玉米种植“一粮独大”的结构,减少玉米种植面积,积极推动“粮改饲”、发展特色高效经济作物、扩大优质牧草种植面积、大力开发水稻田、推进设施农业提档升级。在畜牧业结构调整方面,围绕“扩群增量、提质增效”,转变畜牧业“一羊独大”的养殖结构,积极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加快发展肉牛产业,控减肉羊存栏规模,巩固提升奶牛产业,稳定发展生猪和肉禽产业。同时,发展特色高效经济作物,做大做强杂粮杂豆、马铃薯产业,积极发展以甜叶菊、甜菜、食用菌、卜留克、中草药等为重点的特色作物种植。

作为全区水田面积和水田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依托洮儿河、归流河、绰尔河、霍林河等4条主要河流的丰富水资源,启动了“百万亩水稻基地”建设,全盟水田种植面积将达到100万亩以上,绿色有机稻谷总产量将达到10亿斤以上。站在乌兰浩特12万亩绿色有机水稻基地观景台上,放眼望去,成片成片的稻田掀起一层层绿色的波浪,不断地涌动着,是兴安盟特色产业发展的缩影。

在科右中旗代钦塔拉苏木代钦塔拉嘎查1500亩优质苜蓿示范建设项目区内,大型喷灌设备正在进行浇水作业。科右中旗是全区33个牧业旗县之一,为了进一步做好草原治理工作,实施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项目。通过人工种植优质牧草,不仅有效治理了沙化退化的草牧场,还转变了农牧民靠天养畜的生产方式和生产观念,促进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加快农村牧区产业培育和发展,既是巩固“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成果的重要支撑,也是从根本上增强农村牧区发展能力的长久之计。有了产业支撑,很多嘎查村打了“翻身仗”。

扎赉特旗好力保乡五道河子村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过程中,五道河子村依托农牧专业合作社,通过“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加快农业生产机械化、集约化步伐,培育了甜叶菊、甜菜、绿色有机水稻、玉米这四大支柱产业,实现了“让从事农业的专家有干头、涉农企业有赚头、本地农民有甜头”。村民黄玉龙去年种了60多亩甜叶菊,毛利润达到36万元,丰产增收的他美滋滋地买回了崭新的小轿车。如今,甜叶菊已成为五道河子村最亮丽的“名片”。通过发展这一“甜蜜事业”,该村涌现出一批百万元户,年收入超过十万元的村民大有人在。“现在环境美,生活富裕,日子越来越红火,这都是‘十个全覆盖带来的!”五道河子村村民不禁发出感慨。

在大力发展主导产业的同时,兴安盟还利用农牧户庭院面积普遍较大的特色,在庭院经济发展上做起了大文章,进一步提高群众收入。“小庭院做活大经济”,在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同时,盟委、行署出台《关于大力发展农村牧区庭院经济的指导意见》,全面启动实施“万户带动、百村示范”工程。今年,围绕“十个全覆盖”循环路线集中力量抓15条庭院经济示范带建设,打造示范村105个,培育庭院经济示范户10500户。通过政策引导、金融扶持、农企协作、政府服务等措施,引导广大农户发展以蔬菜生产、果树种植为主的庭院经济。

在突泉县杜尔基镇光明村,提起“十个全覆盖”工程,村民刘贵夫妇喜不自禁,一方面是因为村庄越来越美,村里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另一方面自家庭院里郁郁葱葱的蔬菜、果树使钱袋子越来越鼓。“我们家去年出栏100多只芦花鸡,纯利润6000多元,再加上院子里种植的蔬菜,一年收入达到1万多元。”刘贵夫妇还说,村里已和突泉县安达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签单养殖,销路不成问题。

说起庭院经济,科右前旗科尔沁镇柳树川村村民毕明海夫妇也有自己的明细账。他们在自家庭院里养起了野鸡。毕明海说:“现在,我家有100多只大鸡,每天可以捡50多只鸡蛋,还有300多只鸡雏和即将出壳的1000只小鸡,预计可收入三四万元。”野鸡比家鸡肉质细腻,高蛋白低脂肪,符合现代人的健康追求,备受市场青睐,无论是育成鸡还是鸡蛋都供不应求。在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黄家店嘎查,村民刘满则在自家庭院里盖起了食用菌大棚。“大棚里共有2000支食用菌棒,一年挣2万元不成问题。农业技术指导员还为我们提供跟踪服务,小庭院有‘钱途啊!”刘满高兴地说。

如今,兴安盟广大农牧民充分利用自家庭院,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庭院养殖、农家乐等,既美了环境,又鼓了钱袋。一个个农家庭院正在成为各具特色的“聚宝盆”,群众增收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

共享发展

日子越过越红火

“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兴安盟广大农牧民经济收入明显增加,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极大丰富,这为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凝心聚力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走进乡村牧野,崭新的房屋间回荡着农牧民的欢歌笑语,甘甜的自来水流入了千家万户,平坦的水泥路铺就了致富路…… “十个全覆盖”工程为兴安盟各族群众带来了民生福祉,也绘就了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亮丽风景线。

突泉县突泉镇前进村村民陆振芝告别旧土房,住上了崭新的砖瓦房。“新房子暖和又敞亮,日子越过越红火。”陆振芝的心里满满的都是幸福。

水泥路修到家门口,乐坏了科右中旗巴彦呼舒镇西日道卜嘎查村民。“嘎查有了水泥路,以前‘一脚泥巴、一脚灰尘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村民包金龙乐呵呵地说。

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黄家店嘎查村民李树文老人切身感受到了标准化卫生室带来的便利。他说:“现在嘎查有了标准化卫生室,打针、看病都很方便,真是太好了。”

……

作为全国13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地市州盟之一、全区唯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市,兴安盟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中,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不大拆大建”的原则,根据农村牧区的不同特点,在村庄规划建设上因地制宜,突出民族、地域、文化特色,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在扎赉特旗音德尔镇阿拉坦花嘎查,镶绘着蒙古族传统民间图案、崭新整洁的民居,让走进嘎查的人们尽情领略蒙古族居舍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三合村,一栋栋朝鲜族特色浓郁的白墙青瓦房,一排排仿古式围墙,掩映在果树和鲜花丛中,让人们忍不住赞叹;阿尔山市白狼镇鹿村则突出林区特点,木刻楞、土坯、石头3种不同风格的房屋让人耳目一新,吸引了无数游客……一个个“特色鲜明、乡愁浓厚”的村庄,成为各族群众的幸福家园,让大家充分享受到民生工程带来的惠民成果。

“拉起我心爱的四胡,禁不住内心的澎湃,面对诸位父老乡亲, 说一说‘十个全覆盖工程带来的新生活……”在科右中旗巴彦呼舒镇西日道卜嘎查,王顺扎布老人拉起四胡,用自己创作的好来宝赞美“十个全覆盖”工程。

而在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三合村广场上,村民们跳起朝鲜族传统舞蹈。优美的舞姿和饱满的热情展示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无比向往和“十个全覆盖”工程给人们带来的无限喜悦。

“十个全覆盖”工程不仅改善了农村牧区的生产生活环境,也改变了农牧民的精神面貌。喝酒的人、打麻将的人、说闲话的人少了,锻炼身体的人、参加文化活动的人多了,邻里关系更加和睦。大家自编自演独具民族特色的文艺节目,纷纷为“十个全覆盖”点赞,由衷地表达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

发展的果实一起分享,也要一起管护。为巩固“十个全覆盖”工程成果,兴安盟坚持建管结合,建立长效管护机制,下发了《关于加强“十个全覆盖”工程后期管护的通知》,采取门前“三包”,划区负责,按耕地牲畜数量出资维护,成立义务管护队伍,垃圾分散收集、集中清运等办法加强工程后期管护,并充分调动广大村民自建、自管、自我受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农牧民群众长期受益。

“自从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后,我们从每户收物业费,聘用专职保洁员定期清扫街道和收集处理生活垃圾,效果非常好。”扎赉特旗胡尔勒镇西胡尔勒嘎查党支部书记陈成林介绍道。该嘎查经过全体党员、村民代表研究决定,出台了管理办法:全村每户每亩地收1元、每只羊收2元、每头牛收5元,用收上来的钱作为村屯公共区域卫生管理费,聘用责任心强的专职保洁员,并监督各户“门前三包”落实情况,带动群众养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取得了较好效果。

“嘎查越变越好,越来越干净,我们要把环境卫生搞好,环境保护好,住着才舒心。”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义勒力特嘎查71岁村民马青山说。如今,维护工程建设成果,保护环境卫生已成为兴安盟很多农牧民的自觉行为。

“十个全覆盖”工程是基础,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是支撑,基层组织建设是保障。兴安盟将3项重点工作统筹谋划、整体推进,让农村牧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农牧民深切期盼的美好生活正在变为现实。

吹响攻坚的号角,擂起决战的战鼓。如今,兴安盟“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已进入冲刺阶段,全盟各级干部群众正以咬定目标不放松、克难前行不退缩、扎实苦干不懈怠的气概,扎实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全力构筑为民造福的华美篇章。为了农牧民的幸福生活,兴安盟正在全力以赴!

(调研组组长:特古斯,成员:张滨艳、青格勒、振兴,执笔:振兴,系兴安日报社记者)

(责任编辑/高旭天 王英楠)

猜你喜欢
兴安盟牧区农牧民
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兴安盟人民医院简介
高寒阴湿牧区羊痘病防治
关于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的思考
兴安盟地区企业职工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
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农牧民增收几点思考
关于巴林左旗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调查
高寒牧区羔羊短期育肥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