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兵妈妈”的故事

2016-09-12 23:05修晓丽
共产党员·上 2016年8期
关键词:张敏烈士陵园小分队

修晓丽

在鞍山市立山区的林荫道上,人们经常遇到一个头发花白、神采奕奕的妇女在散步,偶尔经过她身边的年轻男士会驻足恭敬地问候一声:“兵妈妈好!”这是怎么回事呢?请看——

永不退休的“兵妈妈”

“兵妈妈”叫张敏,她从1990年开始担任立山区立山街道办事处武装部长,因为她常年坚持和入伍的新兵通信,像妈妈一样关心士兵,被誉为“兵妈妈”。2010年,张敏退休了,可她拥军爱兵之心始终不变。张敏现任鞍山军分区和鞍山市民政局共同成立的退役士兵创业协会副会长。这个协会得到了很多企业家的赞助和支持,为退伍军人开辟了就业渠道。张敏人退心不退,依旧牵挂着那些“兵儿子”们……

2015年12月中旬,南海舰队某部战士王兴军急急忙忙从部队回来,他媳妇买了一处二手房,让他回来办过户手续。可是王兴军二级士官证过期了,三级士官证还没发下来,过户手续办不了……

情急之下,王兴军找到“兵妈妈”帮忙,张敏领着王兴军从房产办事大厅到派出所,又从派出所到社区,想为他办理临时个人身份证明,整整5天过去,没有结果!

这时,部队发来急电:任务紧急要求王兴军两天之内返回部队。王兴军急得快要哭了!张敏也急了,半夜三更给立山区公安分局局长打电话,说明情况,请求破例帮忙。局长连夜给户籍科长打电话。第二天,从沙河街道沿河社区王兴军家原始户籍调出王兴军资料,给王兴军办了一个临时身份证。他们打车去房产交易中心办好过户手续后,王兴军直接踏上了飞机。回到部队后,他打来电话激动地说:“兵妈妈,您是我们永远的好妈妈!我向您敬军礼!”

退伍兵李俊父母两年内先后去世,生活没有着落。张敏知道后,通过鞍山市退役士兵创业协会,帮助他学习汽车维修、美容的技术,顺利实现就业。

前不久,一家大型房地产公司老总给张敏打来电话说:要高薪聘用三个优秀退伍兵,条件是:一、党员;二、没有不良嗜好;三、身高1.8米左右。老总说相信“兵妈妈”,请她推荐。张敏推荐了国家仪仗队闫旭光、富云、李小亮三个优秀退伍兵应聘,并达成就业意向。家长感激地说:“你这个‘兵妈妈比我们亲生父母都为孩子操心啊!”

这样的事很多,张敏虽然人退休了,可她那颗“兵妈妈”的心永远不退,每一个“兵儿子”找到她,她都竭尽全力帮忙。

每当谈起这些“兵儿子”们,张敏如数家珍……

“兵妈妈”和9万封家书

张敏担任立山办事处武装部长后,为部队挑选输送的战士,无一退兵。其中,有90%的人被评为优秀士兵,79%的人加入中国共产党,21%的人立功受奖。如此骄人的成绩源于一个特殊的纽带——家书。

20年来,张敏寄出各种信件、贺卡共计9万余封。她说:“家书能传递最真挚的感情,如今的入伍青年大都是独生子女,许多人一时适应不了角色转换,心理辅导就尤为重要。”

逢年过节,张敏也总不忘给她的“兵儿子”们寄去贺信和礼物。有一次,张敏的故事被报纸刊登后,一下子涌来了很多封战士的来信,有的找张敏探讨人生,有的倾诉内心的孤独和苦恼。张敏把这些人的地址一一记下来,承担起了更加繁重的通信任务。一个叫魏国杰的男孩居然让“兵妈妈”替他代写情书,帮助他挽留住女朋友。

2010年,张敏送走的最后一批新兵中,有个叫刘斌的大学生士兵。他入伍后很不适应部队高强度的训练,累得吐了血,胳膊、大腿在爬行训练时也磨出了血泡,90公斤的体重,训练下来剩下65公斤。他来信告诉张敏说:“‘张妈妈,我实在受不了了!拼命训练还是倒数第一,班长批评,战友们瞧不起,我要脱掉军装回家。”

张敏看到这封信急坏了,连夜写信给他,不仅安慰他,还写了一首诗鼓励他:

“也许你训练失衡/也许你摸爬滚打留下伤痛/战友啊,叹息有什么用?/挫折会换来坚强,创伤会锻造英雄……”

就这样,张敏一封封地给刘斌写信,鼓励他重树信心。经过一年的拼搏,他终于脱颖而出,取得了在上百次比赛中夺得第一名的成绩,荣获某集团军“兵王”的称号,还荣立三等功,事迹上了中央七频道“军事天地”节目,被破格提拔为副连长。听到这些喜讯,张敏激动得流下泪水,就如同自己的儿子立功受奖一样高兴。

还有一个战士叫吴迪,是某空军机场地勤兵。他母亲得了骨癌,已经是晚期了。他请探亲假回来,不到一个星期,部队突然来了紧急电话让他归队。在归队途中,吴迪给张敏打来电话,哭着说:“‘兵妈妈,有事求你,我母亲病重快不行了,没有几天活头了,我来不及给母亲送终了,爸爸还是残疾人……到时候,麻烦你找几个人,帮我把妈妈送走吧!”

吴迪边打电话边哭泣,张敏也哭着对吴迪说:“孩子,你放心吧,一切由‘兵妈妈处理,你就放心回部队吧!”

3天后,吴迪的妈妈去世了。那天下着大雪,张敏带领6名退伍兵,亲手给吴迪妈妈穿好衣服,抬着他妈妈送到殡仪馆,又把他妈妈的骨灰安葬在卧龙山陵园……

处理完吴迪妈妈后事,张敏大病一场,高烧不退,住了一个多月的院,可她一点都不后悔,她说:“我完成了一个战士的嘱托,能让孩子安心服役,我才无愧于‘兵妈妈的称号!”

雪中送炭的拥军“110”

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应征入伍后,家里就只剩下老人了,特别是那些单亲家庭,遇到生老病死的大事,部队服役的孩子们根本没有办法及时赶回来。为了国防事业的稳固,张敏于1998年成立了立山“拥军110”小分队,专门替军属们排忧解难。

进藏兵李宏军的父亲去世了,母亲患乳腺癌……他万分无助地给“兵妈妈”写来求援信。拥军“110”小分队伸出了援手,队员王勇帮助李宏军的母亲换煤气罐、买药、买菜,张敏亲自守候在他妈妈身边,直至手术成功。

一次,张敏得知82岁的老军人唐元春心脏病犯了,立即和拥军“110”小分队的5名退伍兵赶到他家。当时,唐元春斜躺在沙发上已说不出话,小孙子吓得哇哇大哭。张敏和队员们迅速将老人送进医院,老人脱离危险已是午夜时分。

渐渐地,拥军“110”小分队的服务范围扩大到了社区,老人背不动液化气罐、忘带钥匙进不了门……拥军“110”小分队的队员都能及时出现。

一次,鞍钢烧结总厂新烧分厂要将100多吨的大铁块全部搬到三层旋转楼梯上面,厂里缺人、缺设备,厂长着急地找到了拥军“110”,张敏率领队员们马上赶到现场救急,想方设法帮助工厂解决了难题。直到张敏退休前,拥军“110”为军属和老百姓做好事上万件,受到全市人民的交口称赞。

拥军“110”小分队几年的拥军之路并不孤独。1998年的一天,“兵妈妈”张敏与民营企业家常书玉在邮局戏剧性地见了面。

原来,张敏为节省开支,经常把用过的信封翻过来糊上再用。这个做法被邮局提出质疑,不给邮寄,而这尴尬的情景正好被鞍山创业协会会长常书玉看到了。

几天后,常书玉来到张敏的办公室,并带来了一大袋写有“兵妈妈”地址和“筑我长城”字样的“特殊”信封。从此,常书玉开始常年坚持资助拥军“110”小分队,用行动让每个队员都感受到百姓浓浓的爱意。

两代“兵妈妈”,一生拥军情

站在烈士陵园英烈馆里烈士韩光的照片前,张敏满脸泪水,时光一下回到了鞍山解放前夕的1948年。

那时,张敏家住立山沙河桥北的沙河村,一天晚上,家里的大门被敲开,只见两个受伤的解放军战士站在大门外,其中一个战士叫韩光,张敏的妈妈连忙把他们搀扶进来,帮他们清理、包扎伤口。

韩光伤好回到驻扎在张敏家附近的部队后,经常到张敏家帮忙挑水、砍柴,还常给张敏家送白面馒头和煎饼等食物。张敏家很贫苦,这些救命的食物救了一家人,她们非常感激解放军,把韩光当成恩人。

2月初的一天,韩光穿着张敏母亲的棉袍出去执行任务,不幸踩中地雷,壮烈牺牲,那年他才26岁。张敏母亲为了回报韩光的恩情,更积极加入到拥军队伍中,给战士做军鞋,帮战士写家书。那些不会写字的小兵就叫张敏的母亲为“张妈妈”。

解放后,韩光的遗体被安葬在七岭子烈士陵园。每到清明节,张敏的母亲都要带着兄妹6人到烈士陵园祭拜韩光。

1978年,张敏一家再来祭拜韩光的时候,发现韩光墓前的木头牌子没有了!韩光的墓地找不到了!

1998年,83岁的母亲因病去世,临终前拉住张敏的手说:“小五啊(张敏在家排行老五),你可一定要找到咱家恩人的遗骨啊。”

为了完成母亲的遗愿,怀着对恩人解放军的感情,张敏多次与民政部门联系,查找韩光遗骨的下落。

2015年6月,张敏又一次来到烈士陵园寻找。印象中韩光当年下葬的地方,已经在烈士陵园围墙外了,长满了附近村民种植的果树。

陪同寻找的烈士陵园管理处领导说:“2007年,烈士陵园重新规划,由原来的6万平方米缩小到4万平方米,在规划的过程中,将512名无法确认姓名的烈士合葬……”按照这个说法,韩光烈士的遗骨就应该在合葬墓里了。

张敏站在合葬墓前失声痛哭:她整整寻找了17年,如今,终于完成了母亲的遗愿,找到了恩人的安息地点。她激动地说,咱们不能忘记解放鞍山的恩人们啊!

张敏的妈妈先后送三个儿子参军,女儿嫁给军人,孙子也考取了军校。张家可谓两代“兵妈妈”、一生拥军情!

20年来,张敏先后获得“全国十大优秀兵妈妈”、辽宁省“模范武装部长”、辽宁省“拥军模范”、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鞍山市“特等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世上最动人的爱就是妈妈对儿女的爱,“兵妈妈”张敏把殷殷母爱化作数以万计的家书,源源不断地传递给守卫国防的子弟兵们。

□本栏编辑/程晓松

猜你喜欢
张敏烈士陵园小分队
新婚夫妻是这样虐狗的
揭开虫虫世界的奥秘
遵义红军烈士陵园36年的守护者
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检测题
谒赵县六市庄烈士陵园
赵祖昌
我们是谁?我们是拖稿小分队!
水痘小分队
英德革命烈士陵园
鹦鹉小分队逗逗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