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自建海上气站惹争议

2016-09-12 21:32
凤凰周刊 2016年21期
关键词:香港政府液化群岛

香港的面积仅为东京的一半左右,居住人口却超过了730万人。作为一个电力资源贫乏的国际大都市,香港的海上液化天然气(LNG)站的建设计划引发了争论。该计划意在降低香港天然气进口对大陆的依赖程度,增加供应渠道,但也有人担忧巨额的建设费将引发电费上涨和破坏生态环境。加之香港市民对电力供应被两家企业垄断的不满爆发,该计划前景难以预测。

从香港国际机场所在的香港第一大岛大屿山岛向南4公里,是位于香港西南端的索罟群岛。这里自然资源丰富,香港政府计划将该区域设为“海上公园”自然保护区。5月初,香港大型电力公司中电控股(CLP)宣布将在该群岛海域建设香港首个海上天然气站。

香港中电计划建设的是被称为“FSRU”的浮式储存再气化基地。该计划包括,专用船运送的液化天然气再气化后输送到大陆的设备、以及与香港北部和新界地区的火力发电站等相通的管道。

香港中电首席执行官蓝凌志表示,该计划是为了与国际液化天然气市场直接接轨,提高在价格交涉方面的竞争力。香港中电最初曾计划在索罟群岛的陆地上投资约80亿港元建设天然液化气站,但由于环保团体等强烈反对,于2008年撤回了该计划。建设天然气站成了该公司十多年的夙愿。

香港的天然气供应主要依赖中国大陆。香港中电从20年前就开始从中国海洋石油运营的南海崖城气田进口液化天然气,但是该气田的产量逐渐枯竭。2016年2月,香港中电与中海油签订了从其他油气田进口液化天然气的协议。中电对此表示,不需要本公司再建设基础设施,因此成本并不高。但有证券分析员指出,有高位买入的风险。此外,与中亚连接的输气管道由于2015年12月在深圳发生的泥石流而被损坏。

香港的电力供应结构为火力发电占59%、天然气发电占19%,剩余的22%来自大陆的核电站。大陆和香港当局于2008年签订了稳定供应能源的备忘录。由于本地火电站的设备陈旧,香港政府于2014年发布了将大陆电力供应提高至50%以上的方案,招致了过度依赖大陆的批评。为此,香港政府转变方针,提出到2020年将天然气发电的比率提升至50%。

严重的大气污染已成为香港的社会问题。海上气站的建设也有降低火电占比、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但舆论的反应十分复杂。香港的电力供应被两家公司垄断,北部的九龙半岛一侧是香港中电,南部的香港岛主要由香港电灯供应。由于垄断经营,很多人批评这两家公司“赚的太多了”,香港市民对电费的变化动向十分敏感。同时也有批评认为海上气站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索罟群岛周边生活着中华白海豚等珍稀海洋动物,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批评称,海上气站很可能破坏生物的多样性。(阿部真也)

猜你喜欢
香港政府液化群岛
智慧群岛
从“修例风波”谈香港的国民教育
香港政府在推进家庭生活教育服务中的角色、职能变迁及启示
国内外抗震规范液化判别方法的应用实例
精液不液化,就一定怀不上孩子吗?
可液化土层的位置对土层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
被困哈哈马群岛
水蒸气液化实验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