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股市走向如何

2016-09-13 07:18石镜泉
商业文化 2016年24期
关键词:股市A股人民币

文/石镜泉

下半年股市走向如何

文/石镜泉

2016年后半程的股市走向很简单,不升就跌,不然就横行。这个讲法,一定准,但没用,几时升?几时跌?升多少?跌多少?

2015年,中国投资者在动荡的股市中损失惨重,那么,在接下来的2016年,中国股市还值得投资吗?

2015年的上半年股市大幅上涨,中国一度成为名副其实的“亿万富翁工厂”,涌现出50位新晋亿万富翁。但经历了一轮动荡后,这50人中仅剩下19人保持住了亿万富翁的地位。

在2016开年亲历着千股跌停潮后,股民朋友不再“稍安勿躁”,就连人民日报官微上都发表这样一个状态:“2016,你欠我一头改革牛。”大盘走势不断下探,底不明确,难以企稳,动荡的K线,让人们开始相信“技术不如政策面”,坐等各种利好消息放出。

但更多的投资者,开始忧心忡忡,回顾2015这一年,我们选股曾将重金压在“王的女人”“国企改革”等概念股中,跟着热点走,结果点了自己“一身火”,接盘侠们在岁末,仍将希望寄托又一年,并期许着慢牛时代的到来,市场的正常化。

2016年,股市是否可以继续?哪些节点会出现反弹?真的雄霸天下了吗?笔者不敢妄言,但是依照目前情形来看,投资者都“如履薄冰”,短线客比中长线操作相对灵活,更便于保身。玩短线的财粉们,记得给自己设置一个“止损点”;而计划操作中长线的投资者,高抛低吸,用低成本来说话,这才是王道。

2016年后半程的股市走向很简单,不升就跌,不然就横行。这个讲法,一定准,但没用,几时升?几时跌?升多少?跌多少?

上世纪90代初,笔者第一次接触到“环球经济周期”理论,它跟股市是扯上关系的,因为股市最终是反映经济的。

2016年后半程的股市走向究竟会怎样 

德国法兰克福股市下跌

按照这个理论,全球的经济有个“8.6年”的经济周期。为什么是8.6年?可能是与信贷与产业周期有关,作为炒股的,也暂不用深究。总之,投资者可以根据该理论大概地捕捉经济周期的脉搏,顺势而为。

初看这个经济周期是算到2037年,即20年后的走势,似乎斩钉截铁的,把经济兴旺的转势年、月、日也列了出来。但事实上,节点上肯定是会有点出入,因为它算的是经济周期,不能估计到有没有“禽流感”,有没有“英国脱欧”,亦不能估到中、日会否一战。所以在应用时,也不宜死板,反而应考虑到这些非经济事件的冲击,加以调整,始可应用。

应以什么标准来调整?笔者的经验是:顺势。例如在周期中显示2007年初是个重要的顶部,2015年中之后亦是个重要顶部。按之,就宜沽不宜买,按这个简单原则,可以避过不少劫难。

下半年股市怎么样呢?按照这个周期理论也有指示:2016年9月间应有个底,之后会升至2017年初;之后会再跌,跌至2020年头;2020年之后会反复上升至2024年初。

如果真是这样,对于不少投资者言,真是二十年太久,只争这几个月。当然,任何理论都是死的,而人是活的,要灵活运用。

谈完远的趋势,再看最近的走势。

据《金融界》网站数据,截至2016年8月18日A股全天收盘,沪股通流入7.5亿元人民币,当日额度剩余122.5亿元人民币,余额占比94.23%。沪股通资金连续6日净流入,累计流入资金59.1亿元人民币。

为什么有资金流入A股?哪些板块会受关注?据统计,最近一周共有105家公司接受机构调研。受关注程度最高的行业分别为计算器和医药制造,均有10家以上的公司获得机构调研。

除了外资流入外,国内又可有新资金入市?有,养老金。这是个讲了很久的资金源,似乎有眉目了。

国金策略有个研究,指出:“养老金入市资金三方面来源,预计养老金初期入市规模约为3000亿元人民币,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约为1%。”

第一个来源是地方基本养老保险委托社保投资运营的资金,乐观假设全部省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均委托社保运营,委托比例假设为20%(实际上养老金委托投资规模由各省确定,目前委托投资基金归集等方法正在研究中),其中股票类资产配置比例假设为30%,于是可测算出将给股市带来约2139亿元人民币增量资金。

第二个资金源是来自社保基金的增长,假设社保基金规模年增长15%,按30%的股票投资比例测算,股市每年将获得约691亿元人民币的增量资金。

第三个资金来源是全国社保基金的扩容。主要为国有资本划转,但现不确定,暂也不考虑。这些利好消息之后,有一则利淡消息,就是解禁股压力。

根据Wind数据统计,2016年全年解禁市值约为21792.2亿元人民币,较2015年全年解禁市值32543.7亿元人民币下降33%左右。跟2015年上半年解禁压力较大的情况有所不同,2016年整体解禁的节奏相对来说较为平缓,上半年解禁市值(53%)略高于下半年(47%)。

其中,单月解禁市值比较高的月份有1月(2220.4亿元人民币)、6月(2627.5亿元人民币)、11月(2352.8亿元人民币)和12月(3861.5亿元人民币)。由此可见,全年最高的解禁高峰是在年底。

金融“去杠杆”体现为信用风险爆发与股票监管趋严,债券与股票融资能力都在明显收缩。实体经济+资本市场的双重“去杠杆”将继续限制短期A股市场的估值空间,我们认为A股市场短期内不排除继续小幅向下波动的可能(但指数调整幅度应低于10%),但这也将为之后的市场反弹储备更多的超预期空间。

等待年内的第二次买点,双重“去杠杆”的路径中,风险定价体系也在股票和债券两个体系之上进行重建。股债市场,从信用债违约向个别央企、城投债等“金边债券”蔓延,低风险高收益品种正在减少,确定性增长的稀缺性进一步加强。

股票市场内部,从收紧中概股回归,到限制四大领域跨界并购等,监管政策正边际上收紧,当下一、二级市场极个别估值过高的细分板块,存在向下修正的可能。

当下市场的调整主要反应了双重“去杠杆”过程对实体、金融的独立影响,接下来出现超调的可能会来自两个或多个独立影响的共振和加强,包括美联储加息时点、英国脱欧等潜在共振来源。但这种超调可能是有限且短暂的,并为市场留下年内宝贵的第二次买点!微观结构上,投资者筹码再次打散将是第二次买点出现的先决条件。“散而后擒”,第二次买点之后将形成收获机会。

聚焦超级周期和业绩。2016年年可能启动新一轮企业盈利扩张周期,这极可能是中低速增长下中国面临的第一轮企业盈利扩张周期。在微观盈利上,企业的ROE和经营现金流将会有明显回升。过去几年上市公司ROE回落的核心在于资产周转率和净利率下滑,杠杆率则不断提升。

但2015年四季度以来,随着PPI触底回升,净利率已经开始回升,如果供给侧改革强力推进,无效资本开支将继续下滑,2016年中开始,企业周转率出现拐点的可能也在增加。乐观条件下,企业盈利能力复苏与2005年前后情况相近。行业配置上,要紧抓两个重要的投资主线。

第一,业绩进入长期扩张的“超级周期”,以消费行业为主,比如航空、小家电、食品饮料等行业。第二,估值被低估和错杀的业绩稳定增长的成长股,以新兴服务业为主。主题重点推荐城市轨交、以及体育赛事等相关投资机会。

大量散户所持银行资金流入股市。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资料显示,2016年4月份居民的人民币存款却出现了16多亿元人民币的下降。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统计,截至2016年5月3日止,投资者开户数已经突破了一个亿,日均成交金额也由11亿元人民币快速递增,新增投资者不断增加以及大量的新基金进入成为2016年以来行情持续上涨的主要推动因素。

银行资金流动,通过贷款涌入股市,一位社科院的专家估计,现在大约有3亿元人民币银行资金在股市里。私募基金的资金规模一般较大,能控制1~3亿资金,因而也是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房地产市场受到严厉调控,炒房资金大部分退出,进入股市。人民币升值,中国股市是世界上最牛的股市,强烈地吸引外资流进中国股市,从而获得双份好处。中国外汇储备逐年增加,中国人民银行进行冲销性干预不足,也导致了市场流动性过剩和资金充裕。从下半年来看,流动性过剩的局面不会改变,但这种局面将逐渐缩小。

总之一句话:上证指数要守3000点,恒指要守21700点,这样后市才有所期待。

猜你喜欢
股市A股人民币
为什么人民币里没有3
怎样认识人民币
你不了解的人民币
1月A股市场月统计
100元人民币知识多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A股各板块1月涨跌幅前50名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