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质量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2016-09-13 06:57王成勇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差距劳动力冲击

李 燕,王成勇



湖北省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质量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李 燕1,2,王成勇1

(1.湖北文理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数学与物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通过构建VAR模型分析湖北省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 结果显示: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机制,即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对劳动力质量具有制约作用,而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将加速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经济增长抑制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短期内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但长期来看,将不利于经济的增长;劳动力质量的提高有利于经济的增长,而且经济增长也将促进劳动力质量的提高.

湖北;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质量;VAR模型

湖北省是我国新一轮中部崛起战略的核心省份,经济取得飞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积累了不少结构性矛盾. 产业结构由工业向服务业、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转变,加上资源成本的不断增加,加速了湖北省经济步入“结构性减速”新阶段的步伐. 随着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劳动力无限供给时代的结束和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必须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高劳动力质量.

关于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目前还没有一致结论,但大致分为3种情形,即正相关、负相关及不确定性:1)正相关 Aghion等研究表明由于富人边际储蓄倾向高于穷人边际储蓄倾向,储蓄率与投资率呈正相关关系,投资可促进经济增长,因此经济不平等导致更高的储蓄及投资,从而有利于经济增长[1]. 汪同三等采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进行分析得出投资结构会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发生变化,使得重工业相对比重加大从而提高经济[2]. 2)负相关 Alesina和Rodrik研究表明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很可能会使人们选择使用加大税收等手段来促进社会再分配,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人们生产积极性降低,从而对经济产生阻碍作用[3]. 陈敏辉基于面板数据,从人力资本积累与物质资本积累两个方面出发,采用系统GMM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收入差距的扩大对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4]. 3)不确定性 王少平和欧阳志刚通过建立面板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长期和短期调节关系,发现从长期来看两者之间的关系呈非线性,改革开放初期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刺激经济增长,目前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阻碍了经济增长,并且这种阻碍作用呈逐年增加的趋势[5]. 曹裕、陈晓红等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建立面板协整模型,研究表明经济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面板协整关系,总体上低收入者会由于差距的扩大而减少对人力资本的投入,进而抑制经济增长[6].

关于劳动力质量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研究文献也有一些. De La Croix 等从生育决策和教育决策的相互影响入手,指出平均受教育水平降低将阻碍经济增长[7]. 黄燕萍等通过建立具有经济理论基础的计量回归模型,对中国地区经济与不同层级教育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中国初级教育和高级教育均通过不同的作用方式推动经济增长,而现阶段初级教育所起作用更大[8]. 所以劳动力质量提高对推动经济增长作用明显.

对于城乡收入差距与劳动力质量的研究文献较少. 杨俊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建立联立方程组模型,结果指出城乡收入差距与教育的投入、获得之间相互影响,长期内降低教育的不平等程度并不能缩小收入差距,但短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将会加剧教育的不平等[9]. 钞小静等对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质量与中国经济增长建立联立方程模型,指出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对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呈现负面影响[10].

综上所述,对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研究的文献大多只研究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以及劳动力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而对三者之间的双向关系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少. 本文基于湖北省1995—2013年相关数据,采用VAR模型方法将三者放在同一个动态系统中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1 数据说明与平稳性检验

1.1 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

由于VAR模型不同于传统经济计量方法,并不需要对变量作任何先验性约束和事先设定变量间具体函数形式,有效避免了把宏观经济变量先验地划分为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而导致的错误经验结果. 因此本文利用VAR模型把系统中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所有内生变量滞后项的函数来构造模型,从而将单变量自回归模型推广到由多元时间序列变量组成的向量自回归模型. 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以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质量和经济增长三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分析.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采用软件Eviews6.0.

城乡收入差距 目前国内学者一般常采用城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之比、基尼系数和泰尔系数来度量城乡收入差距. 但基尼系数没有反映城乡人口所占比重,主要对中等收入的变动比较敏感,而泰尔系数对高收入和低收入人群收入变动比较敏感. 根据发展经济学基本理论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本文选择城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之比来度量城乡收入差距(INE).

劳动力质量 人力资本可以分为同质性和异质性两种类型. 已有研究证实异质性人力资本就是劳动力质量的反映[11],因此本文用平均受教育年限度量劳动力质量(EDU). 设定各学历层次年限:文盲为0、小学为6年、初中为9年、高中和中专为12年、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为16年. 通过受教育程度人口计算各学历层次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最后用各学历层次年限乘以其所占总人口比重加总得到.

经济增长 目前大多数文献采用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经济增长,考虑到通货膨胀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得到数据的更小误差率,本文选择以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PGDP)来衡量经济增长水平. 根据居民消费价格环比指数(上年=100)计算其定基指数,通过居民消费价格定基指数对国内生产总值进行消除通货膨胀影响处理,得到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最后将其除以相应的人口数.

考虑到《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湖北省统计年鉴》关于各地区受教育程度人口数据统计是从1987年开始,加上数据缺失和统计口径不同,而且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才开始呈现迅速扩大趋势,因此本文选择湖北省1995—2013年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区间.

1.2 平稳性检验

对于宏观经济变量,考虑其二阶差分序列虽然大多平稳但通常不具经济意义,而将其序列取对数,一阶差分序列变为平稳序列,并且该平稳序列为原序列各自的增长率序列,同时消除了异方差,提高了估计精度. 所以,本文对所有变量取对数之后再进行分析.

表1 各变量序列的ADF单位根检验

注:检验类型(C,T,k)分别表示单位根检验中是否含有常数项、时间趋势项和滞后阶数.

首先对数据进行ADF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在5%显著性水平下,lnINE、lnEDU和lnPGDP三个变量为非平稳序列;在10%显著性水平下,lnINE、lnEDU和lnPGDP的一阶差分序列均为平稳序列,因此该三变量序列是一阶单整序列,记为I(1).

2 VAR模型构建与估计

2.1 滞后阶数确定

在选择滞后阶数时,首先为了能够完整反映所构造模型的动态特征,需要使滞后阶数足够大. 其次因为模型自由度是随估计参数个数而变化,估计参数增多会降低其模型自由度. 而滞后阶数越大,待估计参数就会变得越多. 因此必须保证滞后项和自由度拥有足够数目. 首先对VAR模型滞后结构检验. 设置不同的最大滞后阶数来对滞后长度进行判别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滞后阶数为2时最为合适.

表2 滞后长度判别检验

2.3 VAR(2)模型建立

将变量lnINE、lnEDU以及lnPGDP都视为系统内生变量,以每个内生变量作为因变量,其滞后值作为自变量构造函数,建立2阶向量自回归模型即VAR(2)模型(1).

模型各个方程的可决系数为R2=(0.948231 0.906931 0.998259)T,F统计量为(30.53 16.24 955.65)T,(i=1,2,3)为各自误差项,表明模型(1)总体显著性较好,城乡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受自身的影响较大,而劳动力质量受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较大.

图3 lnINE对lnEDU冲击的反应图4 lnINE对lnINE冲击的反应

3.1.2 变量lnEDU的冲击反应

图5—7可以看出,给变量lnINE一个标准的新息冲击,在当期对劳动力质量变量lnEDU有较大负影响,然后震荡变小,在第10期接近0,其后几乎为0. 给变量lnPGDP一个标准差的新息冲击,对劳动力质量变量lnEDU产生正影响,第2期达到最大,然后震荡变小,但一直为正,第7期开始趋于稳定. 表明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对劳动力质量当期有较大负影响且在前5期有影响,湖北省现处于教育经费相对于人均收入较高的发展阶段,当城乡收入差距过大时,其对低收入家庭受教育的负面影响远大于对高收入家庭受教育的正面影响. 由此,时间与资金的限制将使低收入家庭的入学率、毕业率和人均受教育水平总体进一步降低,不利于劳动力质量的提高. 而经济增长对劳动力质量产生正影响,且相对于经济增长,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对劳动力质量的影响更为强烈.

图5 lnEDU对lnPGDP冲击的反应

3.1.3 变量lnPGDP的冲击反应

图8—10可以看出,给变量lnINE一个标准的新息冲击,对经济增长变量lnPGDP产生正的影响,虽然当期和第2期的影响较小,但从第3期开始逐渐加大,直到第10期以后趋于稳定;给变量lnEDU一个标准的新息冲击,对经济增长变量lnPGDP也会产生较大正面影响,第8期达到最大,然后逐渐减弱并在第10期以后趋于稳定. 表明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和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均对经济增长产生正面影响,且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对经济增长影响更大. 出现这种结果可能是因为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会使收入向高收入人群转移,而更多财富被高收入人群用来进行投资,物质资本得到进一步增加从而带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同时这也降低了低收入者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以至于阻碍经济的增长. 当人力资本投资降低的作用强于物质资本增加的作用时,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将不利于经济增长. 而劳动力质量的提高是有利于劳动力向现代部分产业流动且生产效率得到提高,从而促进整体经济产出增长.

图8 lnPGDP对lnEDU冲击的反应

3.2 方差分解

脉冲响应函数能够描述各内生变量对特定冲击的响应和幅度,但不能比较不同冲击对特定变量的影响强度. 方差分解是通过分析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通常用方差来度量)的贡献度,进一步评价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 因此,本文利用方差分解对模型(1)各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做出一个定量的分析,方差分解的结果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相对于经济增长(lnPGDP)冲击,劳动力质量(lnEDU)冲击对城乡收入差距(lnINE)的贡献率更大,劳动力质量冲击对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的贡献率大约为18%左右,经济增长冲击对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的贡献率大约为9%左右,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的73%左右可由自身的扰动解释. 该结果与上述脉冲响应分析中的结果保持一致.

相对于劳动力质量本身冲击和经济增长冲击,城乡收入差距冲击对劳动力质量变动的贡献率最大达到60%左右,其次为劳动力质量自身扰动的变动贡献率大约为32%左右,经济增长冲击对其的贡献率较小大约为8%左右. 同样印证了脉冲响应分析的结果.

给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质量、经济增长3个变量各自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对经济增长的变动影响效果基本差不多,得到同脉冲响应分析一致的结果. 城乡收入差距冲击的贡献率呈现开始相对较小,以后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越到后期影响越大,最后达到35%左右. 劳动力质量冲击的贡献率占22%左右. 由其自身冲击的贡献率在初期达到80%以上,后来逐渐减小直至为43%. 虽然这3个变量冲击的效果相差不大,但相对来说由其自身冲击的贡献率还是最大的.

表3 变量lnINE、lnEDU和lnPGDP之间方差分解

3.3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虽然上述AR根检验已经验证本文构建的VAR模型的稳定性,但变量之间是否构成因果关系则需要进一步验证,同时检验脉冲响应分析结果和方差分解结果的可靠性. 因此,本文对模型(1)的变量lnINE、lnEDU和lnPGDP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见表4.

表4 变量lnINE、lnEDU和lnPGDP关系的Granger因果检验

注:表中每个方程的前2行是每个其他滞后内生变量在特定显著性条件下的c2统计量,第3行是方程所有滞后内生变量在显著性条件下的c2统计量.

从表4可以看出,在城乡收入差距方程中,劳动力质量、经济增长的Granger因果检验和联合检验均在5%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表明劳动力质量、经济增长在Granger意义下均能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在劳动力质量方程中,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增长以及其联合检验均在1%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说明城乡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对劳动力质量具有显著的Granger影响. 在经济增长方程中,只有城乡收入差距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而劳动力质量及其联合检验均不能拒绝原假设,表明城乡收入差距能够引起经济增长的变化. 综上所述,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与劳动力质量提高互为Granger原因;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与经济增长互为Granger原因;经济增长是劳动力质量提高的Granger原因.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VAR模型对湖北省1995—2013年的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质量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作用机制.

城乡收入差距与劳动力质量互为Granger原因. 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会限制低收入家庭接受教育年限从而不利于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其影响较为显著,贡献率达到60%左右. 同时劳动力质量的提高会加剧劳动收入的分配不均问题,从而进一步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其贡献率约为18%左右.

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互为Granger原因. 城乡收入差距虽然短期内对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收入向高收入人群转移,增加物质资本等促进经济增长;但同时通过降低低收入者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也就是降低劳动力质量来阻碍经济的增长. 长期来看,当降低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强于增加物质资本的作用时,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将不利于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会带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将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从而抑制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经济增长是劳动力质量的Granger原因. 劳动力质量的提高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整体经济将得到增长. 经济的增长也相应的对劳动力质量有一定得促进作用,只是贡献率较小为8%左右.

通过综合分析,湖北省作为中国教育大省更应该注重居民教育,提高师资力量和加大对低收入家庭教育政策的优惠力度,最大程度提高入学率,从而提高劳动力质量,加速城市化进程,带动经济增长. 提高劳动人民的最低工资标准以及工资收入. 完善教育、医疗等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切实解决民生问题,且加大对公共服务业的投资. 同时政府配合调节税收政策来减轻低收入阶层的负担,注重二次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1] AGHION PHILIPPE, CAROLI EVE, GARCÍA-PEÑALOSA CECILIA. Inequa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ew growth theories[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1999, 37(4): 1615-1660.

[2] 汪同三, 蔡跃洲. 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对资本积累及投资结构的影响[J]. 中国社会科学, 2006(1): 4-14.

[3] ALESINA ALBERTO, RODRIK DANI. Distributive politics and economic growth[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4, 109(2): 465-490.

[4] 陈敏辉. 城乡收入差距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我国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GMM分析[J]. 技术经济, 2011(30): 89-93.

[5] 王少平, 欧阳志刚.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度量及其对经济增长的效应[J]. 经济研究, 2007(10): 44-55.

[6] 曹 裕, 陈晓红, 马跃如. 城市化、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统计研究, 2010(3): 29-36.

[7] DAVID DE LA CROIX, MATTHIAS DOEPKE. Inequality and growth: why differential fertility matters[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3, 93(4):

1091-1113.

[8] 黄燕萍, 刘 榆, 吴一群, 等.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异: 基于分级教育的效应[J]. 经济研究, 2013(4): 94-105.

[9] 杨 俊, 黄 潇, 李晓羽. 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 中国的实证分析[J]. 管理世界, 2008(1): 38-47.

[10] 钞小静, 沈坤荣. 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质量与中国经济增长[J]. 经济研究, 2014(6): 30-43.

[11] 狄子新. 劳动力异质性视角下人力资本溢价研究[J]. 商业经济研究, 2015(28): 36-37.

[12] 李宪印. 城市化、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J]. 农业技术经济, 2011(8): 50-57.

[13] 夏 敏. 基于PVAR的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研究[D]. 长沙: 湖南大学, 2012.

[14] 陆 铭, 陈 钊, 万广华. 因患寡,而患不均——中国的收入差距、投资、教育和增长的相互影响[J]. 经济研究, 2005(12): 4-14.

[15] 李 姗, 何 博. 货币供给冲击、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 财经界: 学术版, 2014(3): 23-25.

[16] 李永立, 吴 冲. 基于多变量的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J]. 数理统计与管理, 2014(1): 50-58.

[17] 雷 欣, 陈继勇. FDI、出口与区域经济增长——异质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应用[J]. 经济管理, 2012(6): 10-20.

(责任编辑:饶 超)


Urban-rural Income Disparity, Labor Qua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of Hubei Province

LI yan1,2, WANG Chengyong1

(1.College of Mathematical and Computer Sciences,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Xiangyang 441053,China; 2.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China)

The paper analyzed the dynamic eff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the labor quality and the economic growth in Hubei Province by constructing VAR model.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mechanism existed between them. Expansion of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restricts labor quality, while the improvement of labor quality accelerates the expansion of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The economic growth restricts the expansion of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which promotes economic growth in the short term and is conductive to economic growth in the long run inevitably. The improvement of labor quality benefits the economic growth which will als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abor quality.

Hubei Province; Urban-rural income gap; Labor quality; VAR model

F224.9

A

2095-4476(2016)02-0077-07

2015-11-30;

2015-12-3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371066)

李 燕(1990— ), 女, 湖北襄阳人, 湖北文理学院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王成勇(1973— ), 男, 湖北襄阳人, 湖北文理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 计量经济学与应用统计建模.

猜你喜欢
差距劳动力冲击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奥迪Q5换挡冲击
奥迪A8L换挡冲击
一汽奔腾CA7165AT4尊贵型车换挡冲击
巴菲特给我冲击最大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