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导师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及实践

2016-09-14 07:29陈思羽朱世伟李亚芹刘春山魏天璐佳木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年17期
关键词:佳木斯大学导师制体系

陈思羽,朱世伟,李亚芹,刘春山,魏天璐(佳木斯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基于“导师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及实践

陈思羽,朱世伟,李亚芹,刘春山,魏天璐
(佳木斯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解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及高校学生的就业难题,缓解社会压力。基于“导师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推进了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导师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1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立

大连理工大学校长在《创新创业教育之我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创立事业、成就事业,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业热情,促进大学生个性化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解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及高校学生的就业难题,缓解社会压力。高校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过程中,应该深入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含义,建立合理的教育体系。在课程建设上,将课程建设体系化,多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在教学方式上,渗透创新激励机制,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创新,教师自身也应深入研究企业创新体系及创新流程管理模式。创新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勇于开拓,乐于尝试的精神,创业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不仅仅是观念与思维的创新。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资源条件有很大差别,不同的高校所处的地域不同而产生的社会资源也不相同,而且不同高校因专业性等特点设定的人才培养的定位也不同。研究型大学应将“创新”作为核心理念深入到办学宗旨及可持续发展中去,在传承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学生创造力培养,培养学生创新性、创业式的思维方式。许多高校都开展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计划,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指导教师下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将书本知识融会贯通。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包括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理念体系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参与主体体系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体系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体系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理念体系建立包括教育理念、教育定位、目标体系的建立,根据创新创业内容起指导作用。创新创业教育参与主体建设主要是指师资队伍的建设,重视教师的培训和评估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素质。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体系建立包括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建设、企业管理课程建设、科学人文

将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融入到培养方案及专业建设上,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校企结合,将教学和科研融为一体,课程设置上实现学科交叉及资源共享,提高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交叉学科知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产学研真正结合。

2 基于“导师制”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在创新创业能力训练过程中老师可以以案例讨论、师生互动、基地见习等方式进行授课。许多学校也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主持人是学生。学生可根据兴趣按照自己的想法自主选题,也可以选择导师设立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项目。项目申请过程中,申请书和答辩过程全由学生完成。项目主持人采用PPT的形式答辩,运用精彩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详细陈述项目的实施目的、意义、现状、内容、目标、预期成果及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等方面内容。评审专家根据主持人汇报情况就项目研究过程、创新点、技术路线、项目成果开发潜力等方面进行了提问,并进行了指导,最终选拔出来的项目给与一定的资金支持。在项目执行期间,以项目组成员为团队,指导教师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指导。

导师是大学生创新训练的关键,不仅要设计适合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项目,更要认真的指导学生。许多导师在申报成功后,不重视对学生的管理,导致项目完成效果不理想。导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也应注重项目成员的梯度培养,吸收各年级、各专业的学生共同参与,跨学科、跨专业的学生们在一起交流更能丰富学生的知识背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项目执行期一般为一年,项目完成后由学生独立完成项目过程中的试验记录及撰写总结报告。在导师的带领下,通过创新项目的实施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及实践能力。

3 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实践

佳木斯大学多年来一直以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强化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旨在大力推进“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战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在课程体系建设上,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通识教育。针对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开展实训教育,为其提供孵化环境和保障措施,在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使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培育创业意识、树立创业信心、掌握创业技能、提高创业水平。

在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上,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和能力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鼓励专业教师将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融入到课堂中,支持教师将基于创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并鼓励带领学生创新创业,建立创新创业兼职导师库,并根据老师指导学生情况给予一定工作量的补助。

在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和培训上,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主导,除了省教育厅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支持外,学校将校级资助项目增加到100项,每个学院的院级项目增加到50-80项,并依托校内外的实训实习基地,开展各类的创新创业活动。学校还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聘请校友回校交流创业成功经验并鼓励在校生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创新创业沙龙、创客空间等。

经过五年的发展,佳木斯大学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的成效凸显,创新创业项目数量、质量逐年提升,各项目组成员科研素养不断提升,这样的经历对他们自身成长以及未来的创新创业具有极其重要意义,图1为创新创业计划项目中学生自己设计的智能宠物笼子方案图。

图1 学生设计方案图

4 结语

基于“导师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转变了教育思想观念,改变了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推进了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志义.创新创业教育之我见[J].中国大学教学,2014(4):5-7.

[2]童晓玲.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3]钱小明,荣华伟,钱静珠.基于导师制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7):21-24.

[4]刘长宏,李晓辉,李刚,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5):163-166.

10.3969/j.issn.1673-0194.2016.17.139

G64

A

1673-0194(2016)17-0241-02

2016-04-20

黑龙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14G135)。

陈思羽,女,黑龙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魏天璐,男,黑龙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通讯作者)。等课程的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体系建立包括创新训练实践基础建设、创新竞赛类实践基地建设、创业体验类实践基地建设、创业孵化类实践基地的建设。

猜你喜欢
佳木斯大学导师制体系
走进马克思主义学院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A Case Study of an English Teacher’s Classroom Speech Errors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化工类学生试行成长导师制初探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