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心区高架路段两侧城市设计探讨
——以成都市老川藏路两侧红牌楼片区为例

2016-09-14 08:30
四川建筑 2016年4期
关键词:牌楼高架成都市

钟 婷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四川成都 610041)



城市中心区高架路段两侧城市设计探讨
——以成都市老川藏路两侧红牌楼片区为例

钟婷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四川成都 610041)

城市高架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交通形式,有助于改善城市交通组织、提高道路通行能力、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但是作为一种异质化的城市要素,其对两侧城市空间产生的影响需要谨慎对待。文章阐述了城市中心区高架路段两侧城市设计和一般区域不一样的考虑因素,并以成都市老川藏路两侧红牌楼地区城市设计为例,从功能选择、交通组织以及城市形态塑造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对类似地区规划设计有一定借鉴意义。

高架路段;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

在新常态背景下,营造良好的城市品质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方面。城市高架在一定时期内是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重要方式,城市高架一方面带动了城市发展空间的拓展;另一方面高架快速路也给两侧地区的空间发展、功能业态、交通运行、景观形象等方面带来巨大的影响,在城市设计中需要谨慎的把高架当成已知条件考虑,降低高架快速路对两侧地区的负面影响,提升城市品质,带动城市发展。

1 城市中心区高架快速路两侧城市设计

高架两侧在功能选取、交通布局以及城市形象塑造等方面都存在自己的特点。

1.1功能选取与布局

城市高架往往作为一种快速通道,联系城市外围与中心区,由于高架对于沿线地区的噪音、粉尘等环境污染的加重,使其不适合居住,另一方面高架会对沿线产生巨大的阴影以及心理上的压抑感,所以不适宜集聚人气的传统街巷式商业布置。因此建议发展商务办公、酒店金融等功能,不适宜发展对环境以及噪音敏感程度较高的居住、文化、教育等功能,并建议按照HOPSTACA城市综合体的形式进行功能布置,强调多功能集约与混合;对于娱乐康体设施应该以室内活动为主。

1.2景观与形态

高架改变了人们观赏城市的方式,增加了人们欣赏城市的维度。一方面抬高了人们观赏城市的视角,传统从地面人行视角的注重建筑底层细部构造的手法不再适用,需要增强裙房可视性的考虑,并且考虑到地面步行人群的需要,高架两侧的景观塑造也需要进行重新定位。另一方面使得城市观测的视角更加动态化,高架上车行为主要的交通流,由于车行速度较快, 人们只能注意到两侧建筑的建筑体量、整体空间轮廓以及建筑色彩。因此,高架两侧城市形态会体现大尺度、大体量的特点,并且能从车行的角度进行动态性和连续性的观感。

1.3交通规划与组织

由于高架两侧一般是以商务商业服务业为主,开发强度一般较高,所带来的交通流量较大,两侧区域应加大路网密度,采用小街区的道路布局。在单侧地块内部形成立体的步行系统,如步行大道等,另外为了应对高架道路对两侧的空间以及互通性的阻隔,会在有潜力的节点进行综合交通的竖向组织,营造良好的步行氛围。

2 成都市老川藏路两侧红牌楼片区城市设计

2.1基本情况介绍

老川藏路是联系成都天府广场和双流机场的交通通道,在中心城区有多处高架,其中红牌楼片区为其中一处。武侯区红牌楼片区位于成都市西南面,地处二环路和三环路之间的武侯区中心区域,是成都中心城区七大副中心级集聚区之一,距天府广场约8 km,距双流国际机场约10 km(图1)。武侯区红牌楼片区作为成都市自古以来的西南商贸门户,是武侯区除人民南路外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在“大商贸、大流通”的时代背景下,红牌楼片区形成了以汽摩汽配为特色的专业市场集群,但其功能业态和形态风貌已不适宜当下的城市发展需求。

2.2重新定位,重构功能,进行精细化功能选取

规划紧紧围绕城市转型升级,以“产城融合、四态合一”为核心理念,根据红牌楼集聚区在对外联系门户、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等方面的优势,将其定位为以商务商业为特色的武侯区三大区域中心之一——红牌楼商务商业中心。延续老川藏路传统商贸优势,沿老川藏路两侧发展以商务商业为核心功能的集中发展区,包含休闲特色商业、酒店、办公、金融保险、咨询等商务功能,打造高端现代服务业发展轴线,形成融商业商务功能及景观、文化于一体的综合发展轴,到时将吸引国内外知名大型购物中心、百货超市及企业总部等入驻,转型升级成为城市副中心、地铁新商圈(图2、图3)。

图1 红牌楼片区区位

图2 片区规划“3主导+1特色”产业体系

图3 主要功能布局示意

2.3优化车行,强化步行,构建多层次便捷的交通体系

片区内有多条区域性主通道,且作为成都市重要的服务业集聚区之一,机动车流量大,规划构建人车分流的多层次立体慢行系统,打造良好的慢行环境。

由对区域现状路网的问题分析和对区域现状路网和原规划路网在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下的承载力分析,通过优外强内,构建外畅内通的路网体系,进一步优化外围方盒子道路,加强片区对外联系,快速分离过境交通,同时强化片区内部次干路和支路网的构建。优化对外交通主要是将武侯大道、老川藏路的道路等级提升为快速路,进行快速化打造或准快速化打造,以强化片区的对外联系,快速分离过境交通,以减少对片区的影响(图4)。

(a)现状交通分配                 (b)本次规划交通分配     图4 交通影响分配

强化内部交通主要是指将现状支路盛世路拓宽升级为次干路,片区内部形成“一横两纵”的次干路网,保证片区向外每个方向均至少有一条次干路联系。针对片区路网断头道路较多,连通性差的缺点,在延续片区既有的路网格局基础上,延伸、打通1条断头路,改道1条支路,同规划结合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布局规划在该区域新增4条支路,以强化片区的路网密度,支撑片区发展。

在慢行系统上,将老川藏路两侧与之平行的支路作为进出片区的慢行通道,打造商业街,着重构建地块内部的商业街区,活化城市“背街”,延续城市步行空间。重要节点通过地上、地下将老川藏路两侧地块相连,使较大部分人流从地面转到地上和地下,减少与地面机动车的交织。地上人行系统主要通过二层连廊、屋顶平台、天桥等进行空中联系。地下人行系统以地下空间开发区域中的公共空间为载体,建立连通地块间的公共通道,并通过地下通道与地面慢行系统相衔接。武阳大道和老川藏路交叉口处是城市地铁交汇处,利用其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延伸进行步行空间拓展,联系高架两侧步行系统,创建连续的城市步行空间(图5、图6)。

图5 立体步行网络构建

图6 空间复合开发利用断面示意

2.4多维控制、图则落实,实现城市形态控制

在老川藏路两侧通过“点、线、面”结合打造良好的城市形态。

老川藏路做为主要的城市轴线,沿着老川藏路重点打造三个主要节点,分别是门户广场节点、休闲商业中心节点和二环路东节点。门户广场节点通过大面积广场绿地和标志性建筑以及塔式高层的周边围合,形成区域的核心景观,广场和标致性建筑地块通过地下通道连接成一个整体,确保步行体验的连续性,给人多样体验。休闲商业中心节点和市政公园结合设置,通过退台式建筑,强调绿色环境和商业建筑的有机融合。二环路东节点为交通汇流处的商业街店,为简洁、现代、大气的风格,充分彰显老川藏路两侧繁华的城市形象,打造现代商业综合体和星级酒店,围绕着红牌楼的牌坊,凸显红牌楼文化(图7、图8)。

图7 沿老川藏路城市形象示意

图8 内部步行空间示意

临老川藏路的界面通过大体量建筑以及丰富有变化的建筑立面造型,构成一个吸引力强、特色明显的休闲商业中心节点。通过沿老川藏路塔楼群形成连续的界面,裙房有统一的退界形成连续的界面,界定空间主轴,沿老川藏路的高层建筑临街并且直接落地,形成挺拔的视觉感受。城市中心广场西侧的标志性建筑占据最高点,统领整个天际线序列。最终沿老川藏路形成由西向东总体先升高再降低、局部有突破的起伏有致天际轮廓线。

面是指整个区域的城市设计控制。为了在区域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通过全面的城市设计,在临中央景观大道裙房建筑采用逐层退台形式,形成良好的步行体验,同时建立街区围合的广场,形成城市的休憩空间,并通过广场进行有效的串联。通过对滨水区进行挖掘设计,形成亲水完整的城市公共空间;并对建筑风格、建筑色彩等进行控制要求的确定。

以上城市设计要求,反映在规划图则中,与下一步城市规划与管理对接(图9)。

3 结束语

作为城市中越来越常见的一种形态,城市高架两侧的城市设计是值得关注的内容。本文关注了两侧用地布局、交通组织以及形态塑造等方面,并为同类地区的类似设计提供了

图9 老川藏路线红牌楼片区图则示意

借鉴。但本文尚存在不足,由于本项目涉及城市旧城改造,涉及利益主体复杂,如住区已经建成且质量良好,如何对于这些高架两侧环境相对敏感型建筑进行良好的空间处理以及材料设计能减少影响,是另外值得探讨的问题。

[1]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都市武侯区红牌楼集聚区实施规

划[R].2016.

[2]邵莉,李嵩.城市高架快速路两侧再开发城市设计研究——以济南二环东路为例[C]//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11:8846-8855.

[3]林春梅,王敏锋.高架路两侧城市设计初探——以西宁市同仁路街道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J].华中建筑,2008(5):117-119.

[4]黄伊明.青岛市山东路两侧旧城区综合整治规划&城市设计的个案研究[D].浙江大学,2008.

钟婷(1988~),女,硕士研究生,助理工程师。

TU984.11+3

A

[定稿日期]2016-02-25

猜你喜欢
牌楼高架成都市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桥梁限高架缓冲碰撞的结构改造研究
搭纸牌楼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城市高架钢箱梁制作与安装施工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搭纸牌楼
老北京的牌楼
漫谈北京牌楼(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