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国产艺术电影看不懂就对了?!

2016-09-14 20:23
南都娱乐周刊 2016年34期
关键词:杨超长江艺术

视觉效果撑起了“电影诗人”的宏大野心艺术!

影评人们和柏林评委们一样,首先肯定了摄影师李屏宾对影片的巨大贡献。这位曾为李安、侯孝贤等名导掌镜的台湾摄影大师,操刀了这部“中国最后一部胶片电影”。历经十年筹备、制作期长达四年,导演杨超想要通过影片向世界传达的“东方美学”,李屏宾不负所期。蓝千帆写道:“通过逆光方向拍摄蓝色主光源的效果光,在电影镜头中营造的唯美、浪漫以及逼真的视觉色彩。”悉达不多则坦言:“虽然杨超本身有很高的艺术修养,但摄影保证了整体影片的一半功劳。”藤井谦甚至认为:“李屏宾的视觉效果成就了本片,也把这部电影本身的光彩都掩盖光了。”

而正如导演杨超在采访中所说:“这也是我的长江图。”这部电影承载了他很多私人化的表达和庞大的野心,如沙丹所言“是一种构筑真正影像史诗的欲望冲动”。而他“老直男”的男性掌控力,让“每一格画面里充溢着旺盛涌动的荷尔蒙”。但这种喷薄的表达欲望显然与有限的资金和时间冲撞了,复合主题使得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长略显逼仄,很多主题都只能若隐若现。在影片中我们能感觉到导演的珍惜,对艺术电影付诸实践的珍惜、对创作欲望的珍惜、对每一帧画面的珍惜,每一次珍惜都是一次加法,“欠缺牛逼的利落和干净,该做减法的电影,他做了太多加法。”藤井谦说道。

“要么丑陋,要么软弱,要么虚伪,没有神灵能让我信服,所以我期待一个女性。”这是一个关于男人、女人和河流的故事,你可以有一百种解读方式,但影评人们显然希望,你能带着点诗意来看,Luc建议“用一种八十年代文艺青年的心态,一种伤逝的情感,随波逐流又不甘心的文艺梦”。

奇爱博士把《长江图》概括为“当代中国的‘新感觉派电影——当你通过幽思和冥想,于影像和诗歌的节奏中,体会到什么,就是什么”,因为“它有着中国艺术电影中前所未有的文化格局和叙事实验”。而这种业内人士都觉得太艺术、太碎片化、太私人化的艺术尝试,让他们在谈到票房和冲击小金人的话题时,默契地笑笑说:“艺术家们高兴就好。”

历史,人心,生命,神灵,天地,众生,用一本诗集的时间,拍出了世间无常。

——安宕宕

观影TIPS

藤井谦:非文艺片影迷勿看,口味不对路不相为谋。

电影发烧友紫琅真人:太私人了,太自恋了。今年真是院线灾难年啊……

文艺女青年圆酱:这种只有买了票 才能逼着自己看完的电影,我没兴趣啦。

Luc:你喜欢就看看,不喜欢也没必要看完。

奇爱博士:《长江图》并不是什么娱乐大片,影评人说得再热闹,也不需要无聊的看客跟风入场,又在接受不能的乏味中暗骂离去。

媒体人这个……

商业票房佳绩有难度

媒体人们很难在诗意和韵味中迷失,他们更关注类型、票房和受众心理。他们担心的是,方励只有一个,“下跪”的戏码只能奏效一次。对于天然缺失话题优势和关注热度的文艺片、艺术片来说,如何在发行、排片、时段上争取更大的空间,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仍是尴尬多于方法。

这种尴尬,一是来源于作为观众本身的他们,并没有在《长江图》中产生太多的情感共鸣。在9月6日的首映礼当天,很多媒体人在影片结束后,未等到主创交流环节,就提前离场了,这与影片放映前营造的期待感和神秘感,多少存在落差。虽然承认“摄影是整部电影最大的亮点,每幅画面都如油画般震撼,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长江”,但大Q直言:“不喜欢,太绕,也知道这是电影的一种形式,但还是喜欢简单明了的叙事。”“长期只看商业片和电视剧把脑子养钝了”,小谷在朋友圈中自嘲,“再看这种镜头语言和文本都相当丰富的电影,就变成了导演口中不过脑子的观众”。

也许是太多人跟导演抱怨过一刷的时候看不懂,所以主创交流环节,杨超表示了对大家没看懂、还需要消化的理解,就结束了见面会。艺术家的耿直和清高,或多或少与媒体人习惯的商业氛围不同。这也就造成了尴尬的另一个原因,导演作为艺术家的优越感,其实在作品中也遮掩不住,小C甚至用了“不太高级”这样的评价。同样私人化的小众电影《路边野餐》现在来看似乎比《长江图》讨人喜欢,桃花公子认为,“毕赣现实中是逗比青年,作品里自然带上了先锋和戏谑的味道,没有居高临下之感”。

而对于票房的预期,长期爬摸着电影市场生态的媒体人们,都并不乐观。小C坦言:“小众艺术电影一定有它的拥趸,但毕竟是少数,对普通观众来说有观影难度,在商业院线取得很好的票房成绩很难。”

真正的大智慧并非嘲笑众生的姿态,就像李安在《少年派》中表现得很自然。

——小C

观众逗我?

在矫情和自恋的电影表达中,感觉智商受到了碾压

大学生慧慧接受采访时,带着一点怒气,“不好看,不会二刷,导演的自恋和作体现在电影里!”她反复用“矫情”一词来总结电影的观感。豆瓣网友“九只苍蝇2撞墙”也只给出了2.5分的成绩,“像是从九十年代发掘出来的电影文物,浸透了第六代导演的模式化苦逼文艺思维,和21世纪没什么关系。影片的内容完全跟不上影像的节奏,影像已经穿越地域飞了,内容却还停留在那几句表意直白的诗言片语。中国艺术电影不知什么时候惯出来了通篇诗朗诵这样的臭毛病。”电影中那些粗粝的现代诗,消解了诗意本身。

但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有爱极了这部片子的普通观众,在一刷时就把影片中乱序的时间、地点全部标注整理出来,重现了影片的完整逻辑,连电影主创们都欣喜不已。影视文学专业的研究生琳琳觉得,终于有中国导演拍出了欧洲艺术电影“蒙圈神作”的感觉,在个人情感表达和深沉的镜头语言之下,给了观众很多哲思的空间。

而大多数伴着爆米花大片长大的中国观众,是追求清晰真相的,所以你会不时听到隔壁座的人问:“武胜为什么跳江?那个大鱼是龙吗?祥叔去哪儿了?安陆到底是不是疯子?秦昊死了吗?”这部违背大众观影习惯的《长江图》,要留待懂它的人来品。

又是大家可以睡着了然后写个“没看懂”打四五星的片子。

——SingLesinger

猜你喜欢
杨超长江艺术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heat-sensitive moxibustion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长江之头
Comparison Principle of Very Weak Solutions for Nonhomogeneous Elliptic Equations
纸的艺术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Modeling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Yield Viscoplastic Fluid Flow in Concentric and Eccentric Annu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