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 思维 情感
——地市党报舆论监督的三维坐标

2016-09-16 02:47傅云燕陈春淋
中国记者 2016年2期
关键词:衢州舆论监督时空

□ 文/傅云燕 陈春淋

时空 思维 情感
——地市党报舆论监督的三维坐标

□ 文/傅云燕 陈春淋

内容提要 有效开展舆论监督报道既是地市党报的重要职责,也是其影响力和生命力之所在。《衢州日报》在采写舆论监督报道时,妥善处理“时空、思维、情感”三维坐标,对如何做好新时期的舆论监督报道进行了积极探索,也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舆论监督 地市党报 中心工作 坐标

一、定位好时空坐标

舆论监督报道摆放在适宜的时空点,基本可以一击即中。[1]换言之,舆论监督报道推出的时机选择很关键。如果找准时机,适时发力,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14年4月21日,衢州郊区有村民投诉:村里新建的垃圾焚烧场露天焚烧垃圾,臭气冲天。笔者采访时发现,垃圾场旁边就是水源,沿溪而下两公里入乌溪江,此江是衢州城区50多万人的饮用水来源。而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就有四座垃圾场,最壮观的一座垃圾山已生成近十年。成百上千吨垃圾竟处于一级保护区,距离江中取水口不过百米,令人触目惊心。

采访遇到了很大阻力,因为这条河的河长就是衢州市委的主要领导。当地政府一工作人员表示,如果记者敢对此“曝光”,一定会吃不了兜着走。其实在当时浙江省全省已经开始部署“五水共治”,但衢州的一些基层干部还没有真正重视起来,更没有行动起来。记者借此时机调查,先后去区里、农办、环保、水业集团等部门,意图推动衢州“治水”的舆论压力,并形成6000字的调查报告。但仅这样发稿,只促使市里关于垃圾处理机制出台,距问题最终解决还有很长路,思前想后,笔者认为时机还不成熟。

“五一”之后,杭州余杭爆发了垃圾焚烧群体性事件。笔者敏锐察觉到不容错过的时间点,迅速对稿子做出调整,借鉴余杭事件,将稿子精缩成2000字推出。市长、市委书记先后批示表态,“务必迅速采取有力措施消除环境隐患!”彻查垃圾焚烧场,着手实施搬迁。3个月后,焚烧场搬迁,水源保护区内垃圾统一进市垃圾填埋场处理。这篇报道既使问题迅速有效解决,也不给单位“惹麻烦”,在于作者捕捉到了恰当的时空节点。时间上看,当时正处“五水共治”关键期,是一个阶段政府的中心工作;也恰逢全省“治水战”萌芽,而且杭州也爆发了垃圾焚烧的问题。在空间上看,衢州处于钱塘江源头,是全省最好的饮用水源,并肩负着一江清水送下游的使命,空间位置要求衢州的水质不能出问题,衢州的水文章容易引起重视和关注。

此时发稿,促进政府直面问题揭短,水源保护区的垃圾山得以搬迁,也为衢州治水打响了当头一炮,为衢州后来夺得“大禹鼎”埋下伏笔,这篇报道2015年获得浙江省新闻二等奖。

二、定位好思维坐标

一篇有成效的舆论监督报道,是既能将问题解决又能收获美誉,让被监督者感到心服口服。好的舆论监督报道,是通篇不见被监督对象,却让被监督者心惊,这样的报道落地无声却能掀起轩然大波,就像一滴水滴进了油锅一样。

做监督报道时并不一定对人对事“穷追猛打”,定好思维坐标,选好构思角度,往往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妙用。2012年获得浙江省新闻奖《凌晨,芳村镇上猷阁村的“起早”竞赛》这篇通讯,就在这方面进行了成功探索。

2012年10月29日,笔者接到报料,反映常山县芳村镇上猷阁村的孩子天天凌晨二三点起床,拎书包去村头排队占座,已持续多年。记者雨夜前往该山村暗访,夜宿村头,目击从凌晨起,家长、孩子陆续起床、拎书包去中巴停靠站占座的现实。

笔者连夜采访了20余名村民和学生,并于清晨成稿。稿件500余字,仅描述了这个村38户家庭,孩子们起早上学的场景。报道内容只字不提被监督的教育部门、运力不够致38个学生凌晨抢座的交通运管部门、以及对超员车监管不力的交警部门。此前的2年中,该村家长们反复向相关部门反映这一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稿子见报当天,备感压力的常山县委县政府、教育部门赶到现场,对此事展开调查。教育、运管、交警部门均感压力,自觉是被监督的对象,并开始行动起来。交警在现场对接送超员车进行查处。此条线路营运的客运经理找到记者,表示“虽然是亏本,但不管多难,每天早上一定增拨一辆中巴车,让孩子们不用再早起抢座。”

稿子见报后两天,记者发现,村里已增运中巴车,孩子也不再凌晨排队抢座。而偏远农村地区孩子上学接送运力不足这个普遍性的问题,也摆上了常山县政府的案头。这则稿子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新闻图片被《中国青年报》等大量媒体转登,占据腾讯图片头条长达一周。当年的11月,教育部表示,在全国暂缓农村小学“撤点并校”。

三、定位好情感坐标

记者对于新闻报道,要有一种情怀,一种职业精神,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离不弃的执念,做舆论监督报道尤其需要这种担当和气魄。

舆论监督报道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难题,记者想方设法揭开真相,但被监督者“装聋作哑”,或者将人“拒之门外”,这就更需执信的意念,职业的操守和知识储备,才能发掘真相,锲而不舍,做好监督报道。

2007年3月,笔者采写了一篇《公示经适房两年不见踪影,250名市民苦等新房》的内部报道。报料人的经济适用房经公示两年后,还没入住新房。而在这段等待的时间里,别的楼盘价格蹭蹭上涨,她也错过了买房的好时机。

采访后,笔者发现等房的远不止一两位,到底有多少人在苦等经适新房?为什么这么多人公示后却拿不到房子?记者展开调查。得知来意,衢州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中心的工作人员推诿拒绝采访。过了一天,记者去“中心”门口盯,终于侯到主任在。起先他对此事避而不谈,只是向记者介绍他们好的经验做法。

记者回头搜集大量资料,包括省内杭州一些地市的经适房现状建设情况等,再一次上门……在一次次交锋中,关于衢州经适房建设的信息一点点被撑大,主任的态度从起初的不屑到渐渐忌讳起来。最后一次,他已不便隐瞒全盘披露,共250户通过审批和公示,还有388户待批。由于建设计划没通过省里审批,房子只得停建等重要信息。

稿件完成后,市委书记、市长也都做出批示,要求妥善解决公示过的250户人员住房问题,以后改进工作方法。事后问题得到了解决。这个报道做了一个多星期,搜集的资料50多万字,前后去“中心”采访了5次,最后才“剥壳见笋”般地拨开了事件的本来面目。要是没有矢志不渝的初衷和民本为上的情怀,监督报道很难坚持下来。

总之,做好舆论监督报道,不仅要有民本情怀,对记者能力也是全方位的锤炼,从采访方式、写作架构到思维模式,都需要经得起考验。在推出报道时,要抓住时空节点,握住稍纵即逝的时机,唯有如此,方能产出社会关注度高的舆论监督报道,提高监督的实效性,帮忙不添乱,赢得政府肯定、被监督对象诚服和读者的认同。

(作者单位:衢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

【注释】

[1] 任贤良.舆论监督的现状、问题与解决方法思考[J].中国记者,2005(7)

编 辑 陈国权 24687113@sina.com

猜你喜欢
衢州舆论监督时空
跨越时空的相遇
镜中的时空穿梭
衢州烂柯山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铁拳剿劣 亮剑斩污 衢州环保坚决打好护水保卫战
衢州治超亮剑
衢州某大桥V型刚构挂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