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荐读

2016-09-16 03:19
中学生天地(C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梁文道文青篇文章

· 荐读

【阅读思考】

梁文道说“人人都是作家,但却没有一个读者”。通读文章,联系生活,你怎么解读这句话背后的深意?文章的最后说:“在这样的年代里,清谈节目或许是不必要的,我想。”清谈节目真的是不必要的吗?

杭州第四中学学生小组讨论

·邱冠春

这篇文章彰显出的是:“唉,好烦,没人听我讲,怎么回事!”说真的,没人非得义无反顾地听你长篇大论说半天,你觉得你有理,别人可能嗤之以鼻。我就是那个“一篇一万字的文章里看见一句令我不满的话,我要写一篇两万字的回应来批判它”的人。因为这没错啊,凭什么就你对?我没错,当然要反驳。对这种现象,不用上升到“放大了喉咙喊叫”“急躁而喧嚣的时代”吧,这样好累的!

再说,到底谁告诉你没有一个读者?我不就是一个读者嘛!我不就在看嘛!这社会,还是有很多人在读、在看、在听的!

·陈程

这篇文章发人深省!反省自己,我在与人交谈时,也往往只关心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很少顾及谈话对方的心境。我们喜欢在微博、QQ空间、微信朋友圈展示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想法,为别人的“点赞”而沾沾自喜——我们都是作家,却不愿意当读者。

但我们都应该学做一个倾听者,越急于表现自我,就越容易迷失自我。而倾听,却能使自我更清晰,让内心更清明。

·张丽媛

“人人都是作家,但却没有一个读者”,我解读为一种思想上的暴力。人人都不愿意倾听,又迫切地要表达,希望大家都认同自己,这显示了一种思维模式:“我觉得应该是这样……你应该服从我/和我想的一样/认同我,不然我便要……(教训你)。”说白了,就是理解无能,沟通水平欠火候,希望人人都和自己想的一样,不能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而当语言无法驳倒对方时,就只好用武力这种低劣的方式来解决,这才有了年轻人掌掴阎崇年的闹剧。

·孙雨阳

“人人都是作家,但却没有一个读者”,是对这个时代缺少倾听者的感叹。如今的人自我意识强了,个性强了,当别人的言论与自身理解不同时,就会产生愤怒。这是其一。其二,是人们太想要表达自己,让世界看到“我”的存在,以至于以夸张的语调和姿态,让人们看到“我”。

如此看来,清谈节目倒更应该存在,展示倾听的魅力,将对待他人观点的正确态度传播给受众。

·慎炜

我们这一代人似乎格外急切地想表达内心的想法,并不在乎他人是否赞同自己的观点。所要达到的效果是,向自己、向社会显示“我”是个有见解的人,满足“我是有个性的人”这一心理安慰。久而久之,演变成为一句无关紧要甚至是低俗的言论便产生争议,有的人甚至为肚子里装了那么些可有可无的墨水而炫耀。

所以我认为清谈节目还是有必要的。我们无法否认,还是有那么一部分真正有见地的学者存在,他们对这个社会的影响力也依然存在。与其全社会杂乱无章地低俗地闲谈,倒不如有一个节目来引领大家用正确的心态、正确的方式来看待某些社会现象。

荐读人说

清谈节目真的是不必要的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当然有存在的必要。梁文道先生这一句感慨,只是出自于对社会上种种浮躁现象的失望。同学们有正反两方面的意见是很好的,这表示大家认真地当了一次“读者”,我想这也是梁文道先生写这篇文章出来希望看到的。

观点与众不同的是邱冠春同学,他反对梁先生的这种批判。他说得对,这个社会还是有很多人在读、在看、在听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浅阅读已然成为一种潮流,浮躁笼罩在这个时代大多数人身上。正如有一些人喜欢用“文青”这个词来标榜自己,但只是觉得这样显得自己有内涵,这样的人在真正的读、看、听上做得自然是远远不够的。这里给大家推荐另外一篇文章,黎戈的《老式文青》,诠释了这样一类人与真正的文学青年的区别。

同学们大多把“读者”理解成一种倾听者的角色,但我认为文中的“读者”还是这个词的原本意义,即我们在侃侃而谈的时候,到底有多少的阅读量,我们对正在讨论的问题到底有多少见解、是否认真思考过。所以,慎炜同学的说法我觉得很到位,他说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也许只是为了显得自己很有想法、很有个性,肚子里可能没有多少墨水。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这正是我分享这篇文章的目的:希望大家能够多多积攒自己的阅读量,并且能够学会认真地思考。

在“自媒体”的时代里,人人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虽然言论自由,但如果你没有读过足够多的好书,没有认真倾听过他人的深刻见解,没有沉淀足够多的东西在思想里,那么,你所表达出来的自然也是一个肤浅的形象。所以,在做一个合格的“作家”之前,是不是要先学会做一个“读者”呢?

猜你喜欢
梁文道文青篇文章
纳兰容若是怎样成为一代文青男神的?
如何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
梁文道家训
如果你感到迷茫,不妨读一下这篇文章
你骂谁是文青
空间的维度(从一维多十维)
以文青的姿态回归主流——对《后悔无期》的两重解读
我父母的第一次相见
惊觉
一个“文青”重点是“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