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成“拼爹”新游戏,投资500万元为子女加10分

2016-09-18 11:45
意林·作文素材 2016年16期
关键词:呼和浩特行政化银川

热点聚焦

《新京报》2016年7月7日报道,日前我国多地已结束中考,并相继对外公布考试成绩和中考加分学生名单,其中“在银川投资500万元可让子女录取分数降10分”“呼和浩特从事环卫工作10年以上,子女中考可加4分”等中考加分政策引发热议。据调查,不少地方都曾出台过与“钱”挂钩的鼓励性加分政策,如买房落户、招商引资、纳税大户等可以为子女加分,而且规则混乱,掺杂着暗箱操作。对此,网友们纷纷呼吁,中考加分政策该“瘦身”了!

G 各方评论

@人民网:取消加分容易,关键还在于找到可以替代的择优功能,探索有效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用更科学、专业的标准选拔学生,使得学校在众多考生中“打捞”出适合自己的那一个。

@央广网:当中考加分更多地成了“拼爹”“拼特权”“拼身份”,甚至演变成了“拼金钱”,这些利益和权力的介入,让加分变成了家长幕后各显神通的博弈,反而加剧了不公,有悖政策初衷。

@我是你大妈:有500万元差不多能直接去当外国人了吧!有钱的很少会傻到这种程度,为了10分去投资,这笔账怎么算怎么不划算。

@孟木二梓:教育部应像治理高考加分乱象一样,一方面明确中考加分项目和分值,另一方面建立中考加分监督制度。这样既能取消不合理的加分政策,又能让中考回归到公平竞争的轨道上。

@给我一片绿叶:挺好的啊!起码让他们早知道这个社会就是“拼爹”的年代。

【考场仿真试题】针对“中考加分政策引争议”这一现象,写一则200字左右的微评论。

【范文示例】“还教育一方净土,让教育不再功利”是对教育公平的尊重,也是对教育规律的遵循。银川、昆明、呼和浩特等地的“奇葩加分政策”,让接受教育的孩子们无形中戴上了“有色眼镜”。诸如此类的任性“花式”加分,既不尊重教育规律,也是对教育公平性的漠视。从根本上讲,改革考试加分政策,是要改掉个别地方把教育行政化的习惯,彰显教育感化人、教育人的本质。

猜你喜欢
呼和浩特行政化银川
数字银川
呼和浩特之旅
工商企业管理的知识与操作实例
宁夏科协“健康养生,食品安全”大讲堂在银川顺利举办
呼和浩特
美丽的呼和浩特
高校行政化与去行政化探析
银川威力
高等学校“去行政化”路径探索
从银川跳到硅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