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假阳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6-09-19 02:11魏学锋吉林省延吉市医院检验科吉林延吉1330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23期
关键词:表面抗原免疫吸附乙型肝炎

魏学锋(吉林省延吉市医院检验科,吉林 延吉 133000)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假阳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魏学锋
(吉林省延吉市医院检验科,吉林 延吉 133000)

目的 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出现假阳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把血清标本分为两组,抗凝组和不抗凝组,采用胶体金标法进行检测比较,全部的标本进行同步检测,分析两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阳性率。结果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不同血清状态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阳性率,抗凝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不抗凝组(P<0.05),抗凝组的假阳性率比较高;酶联免疫吸附法比金标法的灵敏度高,特异性相比则略低。结论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标本溶血是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对血清标本实行必要的处理可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酶联免疫吸附法;金标法;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假阳性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的高发区,乙型肝炎是一种具有传染性和病毒性最具危害性的肝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一般是在感染乙型肝炎病毒1~2周之后出现,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标志物,也会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主要指标之一。目前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已成为医学上检测感染性疾病的抗原、抗体的最普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简便快速、特异性较强、可重复等优点,因此,在各类型医院的检验科中被广泛应用[1]。但是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可能会出现假阳性、假阴性等误差现象。现就可能影响的因素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接受的无偿献血者500例检测的血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血清标本的不同状态分为抗凝组和不抗凝组,每组250例,男性300例,女性200例,年龄在20~70岁,均无相关的肝病病史。。

1.2方法:严格按照ELISA试剂和金标法试剂的说明书,分别对500例血清标本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和金标法检测。

1.3评判标准: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时,当样品的A 值大于或者等于2.1×阴性对照的平均值时,结果定性为阳性,相反则为阴性;以金标方法检测时,如果出现红色的反应线和质控线则为阳性,若只出现红色的质控线则为阴性。ELISA法和金标法检测的结果均为阳性的,出具阳性报告书;若二者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出具阴性报告书。

1.4统计学方法: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学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并进行对比分析,卡方检验,P<0.05表明存在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阳性率对比分析:抗凝组和不抗凝组经ELISA法检测后的阳性率比较,抗凝组的阳性率比不抗凝组明显要高,存在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抗凝组和不抗凝组经ELISA法检测后的阳性率比较

2.2ELISA法和金标法检测的敏感性比较:经ELISA法和金标法检测的HBsAg阳性率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采用ELISA法检测的HBsAg的阳性率为90%,而采用胶体金标法检测HBsAg的阳性率为75%,由此可见,ELISA法检测的敏感性明显高于金标法检测HBsAg的阳性率敏感性;但ELISA法检测的特异度为96%,金标法检测的特异度为98%,ELISA法检测相对于采用金标法检测的特异性要略低。

3 讨 论

乙型肝炎病原的主要标志物和判断依据是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准确的判断和及时对乙型肝炎进行预防和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方法有ELISA法、胶体金标法、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CMIA)等。胶体金法常用于急诊中,速度快是其优点,但与其他的方法相比,漏检或误读关于弱阳性结果的可能性大。CMIA法是一种免疫分析技术,实行封闭式操作、全自动仪器和配套试剂进行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特异性,将人为因素降至最低限度。但由于该试剂主要依靠进口,价格比较昂贵,因此通常应用于弱阳性反应性的标本的确认。ELISA法由于具备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检测。但是同一个人在不同医院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检测结果可能不一致,甚至在同一检验室检查的同一标本得出的结果也可能出现不同[2]。ELISA操作的每一个步骤以及血液标本的处理,如操作不当,当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影响到最终的检测结果,导致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的错误结果[3]。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操作步骤实行操作,同时做好室间评价和室内质控,谨慎认真地检测每一份标本,对检查的结果存在疑义要进行复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以免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判断结果。

本研究选取不同状态的血清标本作为研究对象,以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胶体金标法两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对比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结果表明,在不同状态的血清分组检测中,抗凝组的阳性率比不抗凝组的阳性率明显要高很多,由此可见抗凝组的假阳性率比较高。而两种不同检测方法的比较显示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的灵敏度高于胶体金标法检测的灵敏度,但在特异性方面略低于胶体金标法检测。即标本中残留的纤维蛋白是导致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出现假阳性的主要原因,由于标本溶血或分离不够彻底,造成在操作中洗涤比较困难,最终导致检测结果出现误差。

为了尽可能将ELISA法检测的误差降到最低限度,减少检测结果出现假阳性,获取更为准确的检测结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使用充分凝固的血清标本(抗凝血标本),使标本的离心彻底分离;②将标本隔夜后检测或者进行加热处理,确保标本血块浓缩,使其中的非特异性活性物质全部或部分失活,降低由于异物所产生的假阳性结果;③加大离心转速分离血清,将离心的时间延长,避免纤维蛋白和红细胞对离心的影响,彻底分离离心标本;④按照说明步骤严格控制操作时间;⑤加样操作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注意操作手法的精确,不能吸到纤维蛋白或红细胞,以免这两种物质对检测结果造成误判影响[4]。

综上所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是诊断乙型肝炎病的重要依据,为了提高对患者诊断的准确性,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时候,必须要严格按照操作步骤,注意操作的手法,避免由于人为的因素出现误判,防止出现假阴性、假阳性的结果,充分发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临床应用价值,让患者受益。

[1] 王一丁.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sAg结果的影响因素探讨[J].海南医学,2012,23(24):103-105.

[2] 刘文琴,张雄,董明国,等.确认试验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弱阳性标本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0):2152-2153.

[3] 陈冰.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影响因素探讨[J].北方药学,2013,10(4):61.

[4] 胡越,蒋瑞馨,邵家幼.两种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结果比较[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3):269-270.

R512.6+2

B

1671-8194(2016)23-0113-02

猜你喜欢
表面抗原免疫吸附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截短片段P165在酵母中表达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本刊常用的不需要标注中文的缩略语(二)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食品检测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应用初探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胶体金与酶联免疫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效果对比探讨
免疫吸附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进展
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与D-二聚体在医院获得性肺炎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DNA免疫吸附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