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墨迹对楷书发展的影响

2016-09-19 05:55彭育龙湖南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6年8期
关键词:居延汉简简牍

◆彭育龙(湖南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简牍墨迹对楷书发展的影响

◆彭育龙(湖南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在书法的历史发展与演变过程中,楷书与简牍墨迹看似是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存在的方式也有所不一样,楷书多是以碑刻的形式流传下来,而简牍墨迹则是以毛笔墨迹书写在竹简上的书法留存至今,在这些不同形式与不同表现技法的差异下,二者背后则有着极大的联系性与促进性,只要稍作对比就能发现,楷书与简牍墨迹在很多笔画上都是极其相似的,有的点画基本一致,所以理清二者的联系与异同是有积极意义与价值的,所以本文旨在通过对两种书体的比较研究,来阐明简牍墨迹对楷书在形成与发展中的影响作用。

教学简牍墨迹楷书发展

所谓简牍,就是书写在竹简上的一种书法,它的起源在商朝,历经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造纸发明以前主要都是书写在竹简上。简牍的内容非常丰富,有大量的典籍文献,有社会经济文书,以记录日常生活的记事等等实用的功能为主,是一种古代常用的书写材料与记录方式,它的字体对隶书、楷书、行书的形成都有推动的作用。而楷书于魏晋时期就已形成,历经唐代而到达鼎盛时期,在这里首先有必要对墨迹与碑刻做一番解释,墨迹就是使用毛笔和墨汁直接书写,是一次性的艺术创作,碑刻则是需要专业的刻工使用刻刀在石头上进行雕琢,它的全过程经历了两道工序,首先在刻之前必先由书家先把内容书写在刻石上,然后刻工再照着书家的笔迹进行刻画。现存的楷书多以碑刻的形式留存至今。

一、钩、点、横、竖、撇、捺的吸收与改进

在书法史的演变中,简牍是比较自由的一种书体,这也在与它的实用功能所导致,篆隶真行草都有比较完备的系统与法则,而简牍书法作为最早的一种书写方式,它对后来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形成都有促进作用,所以简牍书法中,有多种多样的样式,能找到隶书的笔意,也能找到楷书的笔意。简牍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地域差异形成了风貌多样的简牍墨迹,分别有楚简、秦简、汉简、吴简、晋简等等,其中以汉简为例,在敦煌汉简、居延汉简以及武威医简等等中就能发现大量类似楷书的笔画与造型,字形都是呈现方形或长形,而楷书的结体就是以方正为主,以颜体最为突出。当我们仔细查看居延汉简中笔画清晰规整,字形偏方正一些的简牍,里面的点画很多都是能看出楷书的踪迹。以楷书中的点为例,参照居延汉简中的楷书简牍,点的处理都较多的是按笔带出笔锋,以“平”为例,中间的两点饱满圆厚与颜体的点比较相似,颜体的点在其基础上更加规整,但二者仍能看出其相似性与联系性,是一脉相承的;再以“钩”为例,在居延汉简中的楷书简中,“旬”字的钩画就与颜体的勾画处理相近,汉简中的勾画更为圆厚且做横向处理,而颜在居延汉简中很多字体的勾画出锋提按更为明显,是对汉简的发展与改进,在颜家庙中个别勾画处理也是比较圆厚的,所以其相承性不辨自明;以横画为例,居延汉简的楷书简中“言”字的三横处理起笔处重按,中段缓行,收笔略带出锋,整个字仍然呈正方形,除了收笔出锋与颜体不一样,感观上与楷书并无二致;竖画的处理,以“事”为例,起笔处也是重按,基本均匀向下行笔,收笔处的钩画用笔弱化,整个字形呈长方形,基本类似唐楷的笔画,圆厚饱满;撇画在居延汉简的楷书简中,以“失”字为例,笔画整洁圆厚,字形方正,结构也比较均匀,再看“仁”字的撇画,起笔重按,中断匀称缓行,收笔出锋,基本是楷书的样子;捺的笔画同样能在居延汉简的楷书简中找到相似的笔画,以“沧”“食”为例,收笔的捺画,起笔轻按,在慢慢缓行重按,收笔处提笔出锋,标准的楷书用笔。以上对各个笔画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虽不十分一样,但其相似的痕迹仍然是不难看出。

二、楷书干净整洁的笔画逐渐加强,装饰性笔画逐渐减弱

整体观察居延汉简的楷书简,其中存在大量装饰性点画,比如点的运用就比较多,且点的形状都较为简洁圆厚,没有刻意的笔痕踪迹,没有严格的用笔法则,都是很轻松自然的运笔,起笔按下缓行,收笔自然出锋,转折随意似行似楷,提按清晰自然,已经是率意而为的楷书雏形了。以“才”为例,在楷书中的写法就是一撇,起笔按下向左下均匀行笔,收笔处慢慢出锋,而在居延汉简中的“才”的最后一撇的写法就是以一点为处理,极具装饰性;在看“平”的写法,尤其是中间两点的写法,正常的楷书写法会有起笔收笔提按,左边的点通常起笔是藏锋下笔轻按缓行向下逐渐重按,收笔处圆转回锋向右上方出锋,右边的点起笔是逆锋入笔重按下向左下方缓缓出锋,显得极其精巧有法度,在居延汉简中“平”的中间两点却处理得非常轻松随意,就是两个较为圆厚的点,略带出锋,大体是匀称的点处理,装饰性意味更为浓厚;“失”也是比较明显的字形,以最后一笔为例,唐代楷书里的写法是起笔逆锋向下逐渐缓行按重,按到最重处迅速提笔出锋,变化较多,而在居延汉简中这最后一笔的写法就是用一点表示,和上一个字“平”中间的两点是比较类似的写法,重且厚。

劝君与尔 行书 彭育龙

而唐楷书笔画都是干净整洁的,与居延汉简中的楷书简对比而言,唐楷书对线条的匀称整洁的把握显然更加强化,几乎做到了极致,尤其的是唐楷的碑刻,线条都是较为平整匀称,而唐楷的手书墨迹版本还是有毛笔书写的感觉。以颜真卿的《自书告身帖》为例,它是唐楷中为数不多的墨迹本,显得极其珍贵,能基本还原墨迹楷书的真实面貌,在《自书告身帖》中笔画的痕迹,还是相对碑刻版的楷书更为轻松自然,线条的质感更为随意变化,基本上有点靠近居延汉简中的楷书简。

三、楷书笔画大量出现,隶书、楷书、草书并行而成

在居延汉简中,不管是行书简还是楷书简,其线条的质感都是简洁圆厚,和后来的楷书线条是比较类似的,从上面的分析得出后来的楷书只是更为规范整洁,有一整套法度体系,但线条的本质上是极其接近的,所以简牍墨迹对楷书发展的影响必定是毫无疑问。另外从造型上来讲,这时期的居延汉简的造型都是方正或者偏长方形的框架,也有部分宽的造型,和隶书几乎一样,都是非常稳固,易于吸收与发展,所以对隶书、楷书、行书的演变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居延汉简的行书简牍为例,行书简中仍然是很质朴简洁的笔画,只是稍多连笔,笔画的转折圆笔较多,但仍然存在大量的楷书笔画,也存在一些隶书的笔意,尤其是笔画少的字,线条都比较随意朴素。以“中”为例,从线条到造型都是趋于楷书的面貌,只是后来的楷书更为平整,线条更为规矩;还有“马”字,造型与写法都是楷书的样式,只是比楷书多了些灵动气息与自由,类似于行楷书,最上边与最左边的两笔画都是很标准的楷书笔画;再看“胡”“昔”“百”“山”等字都是行楷的范例,字形较为规矩,线条松动朴实,这写字的线条如果规范整洁就会演变成后来的楷书,线条笔画相连稍加纵意就会发展成行书;还有“如”“十”等字又具有隶书的造型特点,非常宽,尤其是这两个字根本就没有变,直接发展为后来的隶书。有以上的分析可得出轻松随意、自然质朴的楷式线条的大量出现,对隶书、楷书、行书的发展都会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在如今的教学中临摹楷书如何进行临摹才能去除呆板平滑的线条,这是非常关键的,我们的范本是碑刻版,临习时候很容易陷入呆板单调的感觉中,所以还原楷书的墨迹线条是学习楷书的关键点,而楷书与简牍的墨迹的关联如此之大,并且很多笔画都有这么相似的痕迹,所以在学习唐楷书时候对简牍墨迹加以吸收与消化,这样的楷书必定能生化处面貌多样的作品。

结语

艺术的发展,必定离不开对其根源的挖掘与继承,楷书的教学也是一样,我们若是一直追摹碑刻的痕迹就会越来越偏离楷书的正轨,所以本文试做了一些对楷书本源的追寻,上溯之秦汉的简牍墨迹书法,找到了一些类似的踪迹,来完善对楷书学习的认识,同时也修正了楷书教学一直以来存在的一些弊病。

[1]华人德.敦煌文献与敦煌书法[J].中国书法,2010年8期.

[2]周侃,邹方程.唐代书手墨迹书法艺术探析——以敦煌文书唐代墨迹为中心[J].中国书法,2010年8期.

[3]汉简百年[J].中国书法,2013年6期.

[4]郑培亮.简牍文书的分类[J].书法,2012年第12期.

猜你喜欢
居延汉简简牍
让甘肃简牍“活”起来
秦简牍专造字释例
永不褪色的武威汉简
《肩水金关汉简》(壹)(贰)释文校订
简牍文献中秦及汉初奴婢制度的特征
居延新简所见的一条律令目录
居延汉简所见“公乘”的年龄和役龄
世纪惊奇:“走马楼简牍”发现亲历记
银雀山汉简兵书出土30年回眸与展望
银雀山汉简及近年来出土兵书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