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妈别怕,咱有人

2016-09-20 11:45耶雅亿
37°女人 2016年9期
关键词:人脉洗脑母女

耶雅亿

老妈的人脉论

我妈笃信“先有人,后办事”的哲学,环卫工人出身的她,通过努力工作,当上了环卫站站长。她却认为这是因为她人脉宽广。

当年,我备战中考。我妈又把所有的关系捋了一遍,锁定一位远嫁到省城的远房表姐。据说,她家的小叔子在我心仪的师范学校负责招生。我妈三天两头往表姐老家跑,将她的妈妈照顾得眉开眼笑。

看着我妈一边讲笑话,一边给老太太剪脚趾甲。我悄悄地说:“妈,你何苦呢?我就不信,靠着自己努力,不能活出人样来。”我妈撇着嘴说:“没有人,就算分数够,也会被别人挤掉。”

接到通知书时,她将所有功劳归功于“我有人”。可那年9月,我到学校报到,发现公告栏上张贴着“本校录取分数前十名排行榜”,第二名赫然就是我的名字,也就是说我妈就算不找人,我也能稳进……从那天起,我坚定了离开那个所谓“熟人才好办事”的小城的信念。

中专毕业时,我妈想让我在老家的重点中学任教。然而,我选择去了上海的某所中学应聘。我选择这样一个举目无亲、离她最远、她的人脉一点都触及不到的城市,让她大为恼火,差点跟我断绝母女关系。

不仅如此,我还在上海成家,彻底留在了这个城市。好在这20年来,我与丈夫努力打拼,拥有了自己的培训公司,事业也算小有成就。

母女之间的战争

对于我的远走和远嫁,老妈一直耿耿于怀。她对上海颇有微词,发誓不住在“都市鸟笼”里。

3年前,老妈突然心肌梗塞,我接她来上海安装了心脏支架。医生要求她每周复查,这意味着,无论她多么不舍小城的生活,都要离开那里。伴随老妈的定居,我们母女间的“战争”徐徐开幕。

大概是因为孤独吧,老妈拿出年轻时“争先进”的劲头,立志把身边人都变成“熟人”:她包饺子,楼上楼下挨家挨户地送。平日里,我们邻里间来往很少,我妈的做法让许多人不解,甚至有人当场拒收。她还将小城里的人脉都捋了一遍,只要是在上海工作的,她都打电话联系,邀请人家上门吃饭。其中,不少人是做销售的,立刻瞄准我妈做“顾客”。

就这样,她不仅花光了退休工资,还把我给她的菜金也搭了进去。看着餐桌上寡淡的食物,我向她抗议,她竟说自己在为我们“拉人脉”。老公被她的话气得无语,我不能继续沉默了。于是,我跟她摆事实、讲道理,告诉她这套东西在现今社会行不通。

“要不是我当初找关系,你能上中专?”我妈拿出杀手锏。一提到这件事儿,我更为气恼:“你以为上海是咱老家吗?几千万人口,你能跟各个都搭上关系?”

“和稀泥”的女儿

我们母女吵吵闹闹,却有一个小人儿在其中“和稀泥”,就是我的女儿。我妈对这个外孙女视若珍宝,女儿也很机灵,她比我更有办法“对付”外婆。

女儿报考国际学校的那会儿,我妈整天琢磨“找人”。无奈,她处心积虑搭建的人脉,怎么都够不到国际学校的“老外”。爱莫能助时,我妈焦虑极了。我淡定地说:“录取不了,说明她进去也跟不上。”老妈说:“哪有你这种妈,连女儿上学都不找人?”

我和老妈争执了一个星期,最终女儿高分被录取。女儿借此给外婆洗脑,将学校里“民主公开”的文化传递给她。我妈则反洗脑:“你妈不送礼,你要给老师送礼。选班干部就得开后门。”对外婆的“歪理邪说”,女儿嘴上答应她。实际上,她却靠自己的实力竞选成功。当女儿回过头来,告诉我妈真相时,她多少有所触动。

前不久,我妈再次住院。她嚷着要住熟人工作的医院。我和老公很无奈:“等把你拉到熟人工作的医院,不就耽误最佳治疗时机了吗?”

看到病床上的外婆闷闷不乐,女儿去医院门口买了一束花送给外婆的主任医师,还跟人家聊了很久。回来后,女儿得意地说:“我告诉医生阿姨,外婆不放心陌生人给她开刀。阿姨答应我去告诉外婆咱们算是远方亲戚……”

第二天,我妈的手术非常成功。医生将老公送的大红包退回来,还说:“你们真会教育孩子,她小小年纪这么有孝心,还能体会老一代人的心理状态。”我脸红了。

从小到大,我都极力反对老妈的熟人哲学,但从没想过她这套哲学背后是内心怎样的不安?或许,老妈真正的需要很简单,就是一点点的温暖、一点点的安心。看着我妈鬓角的白发和额上的皱纹,我发誓,在她的有生之年,要多给她认几个“远方亲戚”,多对她说几次:“老妈别怕,咱有人!”

(青铜器摘自《家庭百事通》2016年6期)

猜你喜欢
人脉洗脑母女
모녀(母女)간의 어두운 물결
搞笑母女档
卖水果的母女(外二首)
母女小剧场
启蒙与洗脑的区别
洗脑
朋友不是人脉
洗脑与洗头
琼瑶:最出色的洗脑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