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禽病的中兽药研究与发展趋势

2016-09-22 08:23沈志强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
北方牧业 2016年11期
关键词:兽药中草药多糖

□沈志强(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

防治禽病的中兽药研究与发展趋势

□沈志强(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

1 中兽医防治禽病的理论与技术模式

治未病就是通过中药的调理,使动物机体阴阳平衡,在机体内形成一道强大的防御机能,使疾病不能入侵。张仲景已经用中医整体观念和五行学说的生制克化理论,较全面地继承和发扬了《内经》治未病的思想,对治未病作出了具体细致的阐述。

现代化畜禽养殖业追求的就是最佳生产状态,对于家禽来说,只有健康状态,达到阴平阳秘,在家禽拥有最佳的心理、生理状态下才能产生高效优质的产品,才能达到最佳的模式。而事实上,大多的家禽是处于亚健康状态的,这也就无法达到最佳的生产状态。现代养禽业对中药的需求是很高的,比如说弱雏苗机体抵抗力的调整需要运用中医思维;机体对各种应激的调整,包括防疫、消毒、换料、变天、温度、湿度和药物过多也需要中医思维;中药还可以降低用药成本或替代抗生素,实现绿色食品生产;亚健康的机体的保健,疾病的治疗与康复促进等都离不开中医的辩证借势。

对于未病先防是需要分阶段考虑的,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机体极易感染病原体,这需要治未生;机体已经处于亚临床状态,说明病原已经感染,这时需要的是治未发;如果机体已经表现临床状态,需要的是治未成和治未传,达到治病防变的目标。

现行的兽医防疫技术模式是中西医结合的模式,包括生物防治、环境控制和药物防治(中药主动防疫、中药早期保健和中西药合治)。中医药控制疾病的的整体方案是:基于抵抗力的调整-扶正气;基于先天后天之本的调整-补元气;基于外界气候变化的调整-壮体质;基于传染病流行病学的预防-扶正祛邪;基于疾病感染时间和机体状态的调整-病位驱邪;基于病原和机体表现的调整-病因驱邪。在实际临床上要根据上述的理念进行不同的方案设计。

2 中兽药的起源特点及生物学作用

2.1历史发展的启示

兽医中药的发源距今约有10000年,但真正形成体系大约在2000年前。而近100年来,兽医中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前50年,兽医中药日渐衰落,后50年又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决定这100年来兽医中药发展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是西兽医药传入我国。二是经济尤其是动物饲养业的发展与变化。

100年前,我国的兽医药完全是中兽医药,而且还相当发达。自从20世纪初西兽医药传入我国之后,中兽医药逐渐萎缩而西兽医药迅速发展起来。据估计,当前国内中兽药的营销额,大约只占中西兽药总额的20%。因为西兽医药包含了许多中兽医药所不及的现代创新科技。尽管如此,兽医中药与西药目前在我国还是处于一种共处共荣的发展状态。

2.2中草药的特点

2.2.1天然性

中草药本身含有天然的有机物,取自动、植物、矿物及其产品,并保持了各种成分结构的自然状态和生物活性,保持其天然型。这一特点也为中药饲料添加剂来源的广泛性、经济简便性和安全可靠性奠定了基础。

2.2.2多功能性

中药均具有营养和药物的双重作用。现代研究表明,中药含有多种成分,包括多糖、生物碱、甙类等,少则数种、数十种,多则上百种,按现代“构效关系”理论,其多功能性显而易见了。中药除含有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外,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时,是按照中国传统医药理论进行合理组合,使物质作用协同,并使之产生全方位的协调作用和对机体有利因子的整体调动作用,最终达到提高动物生产的效果。这是化学合成物所不可比拟的。

2.2.3毒副作用小

天然中草药所含成分均为生物有机物,又经过科学配伍,使毒性减少或消除。

2.2.4无抗药性

天然中草药无抗药性,并可长期添加,与抗生素合用,还可降低或消除其毒副作用和增效作用。

2.2.5经济环保

抗生素及化学合成类药物添加剂的生产工艺特别复杂,有些生产成本很高,并可能带来“三废”污染。中药源于大自然,除少数人工种植外,大多数为野生,来源广泛,成本低廉。中药饲料添加剂的制备工艺相对简单,生产不污染环境,而且产品本身就是天然有机物,各种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稳定,储运方便,不易变质。

2.3中草药的活性成分

中草药的活性成分多数为植物的次级代谢产物不同于其主要营养素,这些次级代谢产物的防御机制和植物对生理与环境应答有关,活性成分多种多样,结构复杂。

2.3.1生物碱

是存在生物体内的一类含氮的碱性化合物,此类化合物多有特殊而显著的生理作用。是人类最早利用的植物杀虫剂,含生物碱的中草药有黄连、金银花、甘草等。他们对于昆虫的乙酰胆碱受体或乙酰胆碱酯酶起到杀虫作用。

2.3.2苷类

凡水解后生成糖和非糖化合物的物质,含有苷类的中草药有陈皮、金银花、甘草等。

2.3.3挥发油

是植物组织经水蒸馏得到的挥发性物质的总称,有的叫精油。此类药物大多具有发汗、止痛、抑菌、杀虫等作用。

2.3.4多糖

多糖是主要的免疫活性物质,从中提取分离出的多糖种类繁多,其中研究较多的有人参多糖、黄芪多糖、香菇多糖、猪苓多糖、茯苓多糖、党参多糖、刺五加多糖等。

2.3.5鞣质

是存在与植物中一类分子较大的复杂多元酶化合物。具有收敛、止血、抗菌、抗病毒作用。中草药有五倍子、石榴皮、大黄等。

2.3.6其他活性物质

此类活性成分包括糖类、蛋白质、酶、油脂、有机酸、无机成分等。

2.4中草药活性成分的生物学作用

2.4.1抗菌作用

现已证明有400多种中草药具有杀菌、抑菌作用,50多种中草药对病毒有灭菌或抑制作用,其抑菌效果取决于使用剂量和浓度。最具抑菌作用和杀菌作用的植物香精油是月桂油、肉桂油、丁香和百里香。抗菌活性最高的是柠檬草和月桂;辣椒对羧酸属细菌的抗菌潜力很大;罗勒叶提取物对大肠杆菌、伤寒沙门氏菌和痢疾沙门氏菌都有抗菌活性等。

2.4.2抗感染明显

清热类中草药在抗病原微生物方面效果尤为明显,如双花、黄芩、板蓝根、贯众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等革兰氏阴性和阳性菌都有杀灭和抑制作用;并能预防病毒、钩端螺旋体、致病性真菌和原虫感染;同时能激发有机体抗感染的免疫功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促进抗体形成。

2.4.3免疫增强作用,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

近年来,畜禽疾病谱已由大面积流行的传染转变为以慢性散发传染病、普通内科病、中毒病、代谢病和应激为主的疾病。这类疾病因特异性的疫苗免疫,还不太现实,用西药疗效也不太理想,而在饲料中添加中药,则可收到不可忽视的防治效果。一些中药,特别是补虚药和复方制剂能够对动物有机体产生特异和非特异免疫功能,增强细胞和体液免疫力。

2.4.4抗氧化作用

许多中草药中含有能抑制环氧酶、脂氧酶、脂质过氧酶活性、保护低密度脂蛋白免受破坏的生化活性化合物。

2.4.5增强抗应激能力

由于长途运输、高密度饲养使动物受到噪音、强光、寒冷、高热、饥渴等刺激,应激症呈上升趋势。一些中草药能增强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防御能力,使紊乱的机体恢复正常。

2.4.6降低抗药性

由于大量、单纯、连续使用抗生素,病原微生物产生了大量适应酶,抗药性周期明显缩短,而中药多位复方,复方中的多种成分,从能量转化的各个环节干扰病原微生物的代谢,不易产生抗药性,可有效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非常适用于规模生产中的防病保健。

2.4.7营养作用

许多中草药含有动物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这些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都可以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提高畜产品产量和质量。能够调味、健胃、提高饲料报酬、促生长;促进有机体新陈代谢。

2.4.8其他作用

中草药的活性成分中芳香物质可以矫正饲料的气味、刺激食欲;促进消化酶和消化液的分泌,促进动物采食和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对急、慢性胃肠卡他、胃肠松弛等消化道疾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3 发展趋势

3.1中西兽药结合

在我国现代兽药的多元品种结构中,主要是西兽药和中兽药两大体系。中药和西药各有所长,中西药合用乃至中西药合方制剂的研制与生产,是我国中西兽药合璧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近半个世纪以来,用于防治动物疾病的中西药合方逐渐增多,并且初步摸索到了一些中西药合方的配伍规律。其中有功能相加、作用互补和毒性互制等有利方面,也存在着不利方面甚至禁忌。

3.2逐步国际化

在日本、韩国等,中药用于人的医疗保健有较长历史,但用于动物不多;欧美国家过去只针对针灸感兴趣,兽医上应用中药则很罕见。但近年来,欧、美等地区,兽医中药开始逐渐被认同。兽医中药已经逐渐国际化,那么他作为一种国际商品,就不仅要符合我国的有关法律和规范,也必须符合国际通行的一般兽药标准和惯例。而且,兽医中药传到国外以后,势必发生一些变化,或被改造、或被赋予一些新的规则。这些变化和规则反过来又会对我国的兽医中药发展起到借鉴和促进作用,不可忽视。

与世界多元兽医药共处共荣,世界各国、各民族和个流派的兽医药,在长期发展和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各有所长。吸纳各家的长处精华,合理的予以组合,使之更好的为防治动物疾病和解决兽医所面临的错综复杂的问题服务,为全人类服务,是当今世界多元兽医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根据2016第二届中英禽病研究进展国际研讨会讲座内容整理,未经作者本人审阅)

猜你喜欢
兽药中草药多糖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金林生物以96分高分通过新版兽药GMP验收
三味中草药 消炎效果好
菠萝蜜多糖可调节肠道微生物
中草药制剂育肥猪
中兽药特点
脑筋急转弯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铁复合物的铁含量
兽药GSP目录
沙蒿多糖乳化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