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牛群体细胞数的标准程序

2016-09-22 08:23范彦伟郑州百瑞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北方牧业 2016年11期
关键词:药浴体细胞犊牛

□范彦伟(郑州百瑞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如何控制牛群体细胞数的标准程序

□范彦伟(郑州百瑞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1 体细胞的定义

体细胞是指吞噬细胞、淋巴细胞、脱落上皮细胞、中性白细胞等细胞总称。

2 影响牛奶中的体细胞因素

2.1乳房炎或乳房感染

乳房炎或乳房感染是影响牛奶体细胞的主要因素。牛群的体细胞水平可以直接反应出牛群中临床性乳房炎或者隐性乳房炎的流行情况。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一般是临床性乳房炎发病率的15~40倍,且都会引起奶牛产量下降、乳品质下降及牛奶体细胞升高。

2.1.1引起乳房炎的原因

牛体本身5%;挤奶器25%;人为管理70%。

2.1.2奶牛乳房炎感染途径

乳源径路:细菌经乳头管侵入乳房是最主要的途径。

血源径路:发生子宫炎、肠炎、腹膜炎、创伤性网胃炎和产褥热等疾病时,因细菌随血行被运送到乳房内,经繁殖而引起发病。

淋巴源径路:当乳房或乳头皮肤发生创伤、擦伤及其他外伤时,细菌经损伤部位淋巴液进入淋巴管,沿淋巴管侵入皮下组织,最后侵害乳腺组织。

2.1.3促进乳房炎感染因素

血液供给量较多的高产奶牛乳房;严重下垂的乳房;产后浮肿很厉害的乳房都极易患乳房炎;乳房上被毛较多。

2.1.4引起乳房感染的病原

一种为接触性病原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等,此类病原感染会引起牛奶中体细胞数量急剧上升;另一种为环境性病原体,如棒状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此类病原感染一般会引起牛奶中体细胞数量短期、小幅度上升。

2.2乳头或乳房损伤

乳房或乳头损伤会增加感染发生炎症的风险,因此也会暂时引起体细胞升高,但随着损伤恢复、痊愈,炎症反应消失,体细胞数会慢慢恢复正常水平。

2.3感染乳区的个数

牛群中感染乳区的个数与大罐奶体细胞数呈正相关,因此,若检出大罐奶体细胞数高就应引起足够重视,这说明目前牛群中乳区感染和乳房炎发生率较高。

2.4奶牛胎次和泌乳阶段

美国学者研究发现,没有发生感染的牛在泌乳后期,其牛奶中体细胞数也会有一定幅度的上升;且奶牛无论乳腺是否发生炎症,在怀孕后期和产犊初期其奶中体细胞数也会升高,这是奶牛本身免疫系统对即将到来的产犊做出的反应。若此牛没有发生感染,那么在产后几周内其体细胞数会下降。

2.5季节因素及应激

各种原因的应激反应如产犊、炎热、惊吓、突然变更饲草饲料、分群、刮风下雨等,都会引起牛奶中体细胞数的升高,但这种原因引起的升高并不会十分剧烈。

在发生应激时,若环境清洁、干燥、舒适度好,会对体细胞上升有一定缓解作用。

夏季高温潮湿,奶牛乳房感染风险提高,患乳房炎几率增大,体细胞数也会有相应升高。

2.6环境中苍蝇的数量

研究发现,采用有效措施控制苍蝇的牛场,其怀孕后备牛的乳房炎流行率比没有灭蝇措施的奶牛场要少。控制苍蝇在预防感染方面最大的效果是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环境性链球菌的感染数量,而这两种病原菌是导致成母牛牛奶体细胞数升高的主要病原菌。

还有研究证实苍蝇不但对后备牛的乳头损伤有关,而且还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乳房炎致病原在奶牛之间的传播虫媒,将疾病传播给整个泌乳和干奶期牛群。

因此苍蝇控制项目可作为乳房炎和牛奶体细胞控制计划的一个重要补充,帮助牛场主降低奶罐奶的体细胞数,并为自己的优质牛奶赢得奶价奖励。

2.7体细胞测定方法和牛场管理

目前常用的体细胞数检测方法都有一些弊端,CMT法检测的是相对数量,无法测出具体的体细胞数值,且不同人操作会有一定差异;显微镜直接计数法(DMSCC)操作复杂人为差异大;DHI法检测比较准确,可以降低人为影响,但检测结果与取样是否标准及样品的保存等许多因素相关。

另外,牛场的管理因素如奶厅和牛舍的环境卫生、是否定期消毒、挤奶厅设备维护和参数设定、挤奶程序和挤奶员操作等,都会影响奶牛的乳房健康和牛奶中体细胞的数量。

3 如何控制体细胞

目前奶牛场大多处于 “重治不重防”的误区中,作为管理者,在关注如何治疗乳房炎疾病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如何通过改进饲养管理减少乳房炎和乳房损伤的发生,从而降低牛奶中体细胞数,提高奶产量和奶品质。

3.1DHI报告的应用

据每月的DHI报告找出体细胞高的牛,跟踪监测体细胞变化情况。当牛群体细胞数普遍升高时,说明牛群被病菌感染,奶牛的发病率增多。管理人员需要结合DHI报告,通过CMT监测及时挑出体细胞数升高的奶牛,对奶牛进行有效的治疗并单独饲养,防止传播。

3.2确定引起感染的病原

对体细胞数高的牛取奶样检测,确定引起感染的主要微生物。如果是环境性致病菌或条件性致病菌,应该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奶牛场需要进一步加强饲养管理;如果是支原体引起的体细胞数升高,建议奶牛场立即隔离病牛,以防止病情扩散乃至无法控制,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3.2.1病原微生物

3.2.1.1传染性病原菌

主要生活和繁殖是在牛乳房上和乳房中。挤奶时由挤奶员的手,洗乳房的毛巾,挤奶杯等在牛间传播。主要病原菌是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3.2.1.2环境性病原菌

主要生活和繁殖是在牛体外,如粪便、褥草、污水、泥土及蝇类。当牛与外界环境接触时,牛体感染后而发病。这类病原菌有大肠杆菌、乳房链球菌、化脓性棒状杆菌等。大约70%~80%的大肠杆菌类感染具有临床意义(异常乳、乳房膨胀或系统性症状)。多见于高产牛及产后泌乳高峰期。常呈最急性,病情急,病程短。60%~70%的环境病原菌感染至少持续30天。链球菌属感染多无临床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大呈慢性经过,但病程短,后遗症为乳腺萎缩和间质增生。

此外,还有真菌如念珠菌属、毛孢子菌、酵母样芽状菌、胞浆菌属以及病毒等。

3.2.2环境因素

乳杯不消毒或清洗处理不彻底。奶牛舍不清洁,不消毒。运动场内粪便不清扫,排水不良,污水积聚,运动场泥泞。病牛乳不集中,挤在牛床上,不冲洗,不消毒。不严格执行挤乳操作规程,人工挤乳时不洗手;洗乳房水不勤换;毛巾共用,不消毒;不进行乳头药浴。机器挤乳不清洗设备。

3.3挤奶系统的检修

分析整个挤奶系统的性能,确定挤奶系统的真空度、脉动频率、是否有漏气、奶杯内衬和奶管是否需要更换等;定期对挤奶系统进行维护,防止因为漏气、磨损、真空气压不稳等因素引起乳房损伤。

有研究表明脉动频率和真空稳定性与乳房炎感染直接相关,真空度不稳定、脉动频率不合适都会引起乳头孔外翻等损伤和乳房炎感染增多。挤奶真空压力应维持在42~51千帕;脉动频率一般应为55~65次/分钟,脉动比为40︰60。真空不稳定还会引起挤奶时乳杯滑动,进而破坏挤奶系统真空环境,细小乳滴随波动气流返回乳房内,增加乳房感染几率。

挤奶员应关注挤奶时所遇到的滑杯现象及时处理和调整。

奶杯内衬:内衬的质量和老化程度会直接影响乳房健康和奶中体细胞数量。内衬的使用寿命与材质和使用频率相关,一般使用2500头次后就需要进行更换。管理者可以听从设备生产厂家指导,或利用公式计算内衬更换周期。每年要求设备厂家对设备进行2~3次保养,防止设备运转时间过长造成漏气、真空泵磨损、抽气量下降等问题。

3.4挤奶系统的清洗

3.4.1挤奶设备的清洗、消毒必须关注如下要素

冲刷力:保证水量充足和足够冲刷力。清洗所需水量和管道长短、挤奶杯组的多少有关,每个杯组约需5~10升水,实际需要量需经过测量确定。

水温:预冲洗温度38℃~43℃,洗涤温度75℃~85℃以上,洗涤后出水口温度保持48℃以上。

药液浓度:配置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保证有效成分浓度。

时间:清洗时间应在30分钟以上。

每班挤奶前,用常温清水对挤奶设备冲洗10分钟。

3.4.2清洗程序

预冲洗:挤奶完毕后,应马上用 38℃~43℃清洁的温水冲洗。不用循环,冲洗到水变清为止。

碱洗:预冲洗后立刻进行,碱液pH11.5~12.5(碱洗液浓度,应考虑水的碱洗液浓度,应考虑水的pH值和硬度),循环清洗7~10分钟,开始温度应在75℃~85℃左右,循环后水温不能低于48℃。作用是去除设备及管道内奶垢和奶中的有机物,如脂肪、蛋白。

酸洗:酸液pH2.5~3.5(酸洗液浓度,应考虑水的pH值和硬度)循环清洗值和硬度)循环清洗7~10分钟,温度应在33℃~43℃。作用是去除设备及管道内奶垢和奶中的矿物质,如钙、镁。

最后温水冲洗5分钟。清洗完毕,管道内不应留有残水。

3.5挤奶操作程序

3.5.1洗净乳头,并检查是否有红、肿、热、痛症状或创伤。

3.5.2挤前5把奶 (挤在黑色滤网的容器内)。

3.5.3挤前药浴:药物与乳头的接触时间要达到30秒钟,药浴液的浓度要足够,0.5%的碘含量;药浴整个乳头;擦干乳头:用单独毛巾,一牛一巾或专门的乳房擦拭纸。

3.5.4套杯挤奶 (挂挤奶器)。

3.5.5断真空脱杯(整个挤奶过程要在5~7分钟之内完成)。

3.5.6挤奶后立即药浴

挤奶注意事项:固定挤奶顺序,要求先挤健康牛,后挤病牛;避免频繁更换挤奶员;先挤奶后饲喂,以保证挤后药浴,药浴液要保留30分钟可以充分保护乳头。药浴液每班挤奶前现用现配,并保证有效的药液浓度。药浴杯每班使用完毕应清洗干净。

3.6重视干奶牛的管理

干奶牛治疗的优点:可以使用抗生素;降低干奶后3~4周内新感染的发病率;比泌乳期治疗一些致病菌有较高的治愈;有助于受损乳腺组织的修复;降低下一个泌乳期的乳腺炎发病率;有助于提高奶牛产量、牛奶质量和获得更多效益。

3.7环境卫生及消灭蚊蝇

定期检查环境卫生,保证牛体干净,特别是乳头、乳房、肢蹄的卫生和健康状况;要保证牛舍、牛床、运动场的卫生状况和潮湿度,保持牛场周围环境良好。

做好奶牛场蚊蝇的控制。蚊蝇的滋生不仅会骚扰奶牛,影响奶牛的舒适感,还会传播病原,引起乳房感染和牛奶体细胞升高,严重影响奶牛的健康和生产,因此,生产中应注意定点堆放牛粪,定期喷洒杀虫剂。

(本文根据2016年“牛人”大会讲课内容整理,未经作者文人审阅)钙1000毫升+25%葡萄糖1000毫升。

2.2.5超过24小时胎衣不下牛只,采取抗生素治疗。肌肉注射头孢噻呋钠1克或静脉注射克林美(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25毫升/头次。每天一次直至康复。

2.2.6调出产房的奶牛需符合以下标准:CMT法监测乳房炎阴性者;乳中抗生素残留合格者;体温监测连续3天正常;酮体检测阴性者;酒精测试阴性;日粮干物质采食量超过15千克;无其他能影响大群挤奶的症状。

2.2.7围产期高产牛易发病:胎衣不下、产后瘫、四胃变位、乳房炎、酮病,做好以上的工作,就可有效预防这些疾病。

3 新生犊牛的管理

3.1出生0~7日龄管理

用10%碘酊对脐带里外消毒,每日1次,连消三天,防止脐带炎和脐疝。

出生后1小时内灌足量优质初乳。最好进行巴氏杀菌。

擦干或红外线灯烘干(冬季)后放入犊牛舍。

犊牛舍彻底消毒并铺垫厚层稻草。

放入犊牛前,犊牛舍要消毒晾晒一周以上。

3.2几个关键点

3.2.1尽早灌足优质初乳(一次4千克或4+2千克)。

初乳含有高水平免疫球蛋白,是新生犊牛获得抗体的唯一来源;含有高脂肪能够轻泻,排除胎粪及毒素;含有高浓度母源维生素(尤其VE),能够提高免疫功能,维持组织细胞完整性。

3.2.2在35日龄前,尽量多喂奶(巴氏杀菌)。

3.2.3出生7天喂开食料 (颗粒料+压片玉米+糖蜜)。

3.2.4出生三周喂适量优质燕麦草,有效降低断奶应激。

3.2.5临床乳房炎奶蛋白已变性不能喂犊牛。有抗奶能产生抗药性和抑制犊牛瘤胃微生物的增殖,且营养低,不能直接喂犊牛。(如果量大可85℃杀菌后加入适量代乳粉提高营养浓度后,喂大日龄的犊牛。)

3.2.610~15日龄去角:电烙铁或火碱棒。

3.2.7适时断奶:依据颗粒料采食量、身高体重。渐进断奶。

3.2.8单栏饲养:避免形成吮吸癖。有吮吸癖牛只隔离。

3.3开食料的作用

促进犊牛瘤胃的早期发育。

犊牛瘤胃乳突数90日龄后增加放缓。

颗粒优于粉料,粉料优于液体。加入40%压片玉米或压片燕麦起刮擦作用,预防吃土和垫草。

三周龄时开始喂少量优质燕麦草,可减轻断奶应激,不会影响颗粒料采食。

3.4犊牛常见病

3.4.1犊牛下痢(两个高发期:第二周、断奶期)。痢特灵10~12毫克/千克体重,一次灌服,一天2次,连服5~7天。乳酶生一次10克,一天3次。

3.4.2犊牛感冒:安痛定10~20毫升或安乃近3~6克,肌肉注射,2次/天。甘草合剂片6~10片/次,2次/天,灌服。

3.4.3脐部感染:0.1%高锰酸钾清洗局部,3%过氧化氢冲洗,创面撒布磺胺粉或雷夫诺尔冲洗。先锋六号(头孢拉定)1~2克,生理盐水30~50毫升患部分点注射,一天2次,连用3~5天。

4 奶厅细节管理

4.1挤奶流程的关键点— 乳头药浴

4.1.1挤奶流程可简单示意为:牛只定位-药浴乳头-等待30秒后挤前三把奶-用干毛巾或纸巾擦干-戴挤奶杯-自动脱落-药浴乳头。

4.1.2药浴液由挤奶设备厂家提供,其主要成分是络合碘和润肤剂。厂家推荐1︰4使用,我们的做法为:春、秋、冬三季晴天按原液1︰3配制,雨雪天按1︰2配制,夏季晴天按1︰2配制,雨天按1︰1配制。不提倡用原液。

4.2乳头药浴细节控制

4.2.1药浴液一定要现用现配,配制药浴液的水一定要用软水(蒸馏水或凉白开水),药浴杯清洗干净晾干待用。

4.2.2第一次药浴要停留30秒左右再擦干,留有足够的时间杀菌。

4.2.3最好用纸巾擦干但费用高,劣质纸慎用。若用毛巾,一定要经过消毒烘干且一条毛巾只能擦一头牛,毛巾折叠使用要求每个乳头接触的毛巾面都是干净的,防止交叉感染。

4.2.4挤奶杯脱落后,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药浴乳头,并让三分之二以上的乳头在药浴液中浸泡3秒钟。

4.2.5在等候区尽量多设饮水点

4.3挤奶设备清洗需要注意的细节

4.3.1挤奶前,用清水对挤奶设备进行冲洗,一般10分钟,目的是冲净残留的清洗剂。

4.3.2挤奶后,预冲洗:挤奶完毕后,应马上冲洗,不加任何清洗剂,只用清洁的温水进行冲洗。预冲洗不用循环,冲洗到水变清为止。

4.3.3酸洗、碱洗交替使用。一般遵照“两次碱,一次酸”的原则。

4.3.3.1碱洗:预冲洗后立刻进行,循环清洗10分钟,温度应在75℃~80℃,循环后排放的水温不能低于40℃,目的是清除奶垢。

4.3.3.2酸洗:循环清洗10分钟,温度应在60℃左右,目的是清除水垢。

4.3.4最后温水冲洗5分钟。清洗结束后放净管道内的残水。

4.4不可轻视的“小问题”

4.4.1真空气压表指针摆动。

4.4.2脉动器跳动不稳定。

4.4.3奶衬超时服役。

5 TMR细节管理

5.1TMR定义

全混合日粮(TMR)是一种将粗料、精料、各种辅料、矿物质、维生素和其他添加剂按需求比例充分混合,能够提供相对均衡的营养以满足奶牛需要的饲养技术。

5.2选择TMR的好处

牛奶产量和品质提高。能有效利用质量相对较差的粗饲料(稻草、麦秸),减少饲料浪费。奶牛瘤胃健康,减少疾病发生。能充分利用当地饲料资源,节约成本。便于机械化运作,节省劳动力 。

5.3投料顺序

羊草、国产苜蓿等 ,过长的要预切短。

精料、副料(甜菜颗粒、啤酒糟、棉籽等)。

玉米青贮、进口苜蓿、燕麦草。

糖蜜、水。

5.4搅拌时间

最后一种原料投放完毕,再搅拌5~8分钟,视拌料机刀片情况而定,防止搅拌不均和过细。

定期更换或打磨刀片。

羊草过长时,预先切短。

过度混合的危害:搅拌时间过长,会导致粗料粉碎过细,降低奶牛日粮中的有效纤维,长期饲喂会导致乳脂率下降和奶牛营养代谢病。

5.5粗料颗粒度

羊草控制在3~5厘米,苜蓿和燕麦草4~8厘米,全株玉米青贮不需再切碎。

粗料粉碎过细,奶牛缺乏有效纤维,反刍减少,会引起消化紊乱。

粗料过长,会引起TMR饲料分层,混合均匀度下降。挑食。

甜菜颗粒应干喂。

5.6干湿度

水分50%左右:冬天应稍低,春秋稍高。

简易检测法:用手抓一把用力握,然后松开,TMR成团状,并能缓缓散开为宜。

5.7均匀度

尽量让精料粘附在粗料上,防止牛挑食。推荐适当使用糖蜜。

剩余TMR与新鲜TMR感官上没有太大差别。

5.8TMR营养浓度

每周对水分变化较大的原料进行一次干物质测试,及时调整加水量。

偏湿、偏干的TMR均会影响采食量。干物质含量50%~55%为宜。

每周最少一次对成品TMR进行抽样化验分析,以监控TMR质量。

注意雨季。

5.9饲槽管理

每天三次投料,保证饲料新鲜。

每天清槽一次,保证饲槽卫生。

保证TMR的构成相对稳定,瘤胃健康。

按头份供给,好的均匀度预防瘤胃酸中毒。

夏季早、中、晚投料比建议 30︰20︰50;春秋40︰40︰20;冬季30︰50︰20。

5.10注意事项

捡出原料中的异物,如砖头、瓦块、塑料、包装绳、铁丝等。

杜绝霉变原料进入。

冬天注意防冻。

严格按配餐单投放,最好用专用软件管理,减少人为误差,确实做到配方“三统一”。

6 舒适度细节管理

好的舒适度=高饲料转化率

6.1夏季防暑:风扇+喷淋

喷淋要注意高度:牛背上方20厘米。

角度:与牛背平行稍微下倾,覆盖牛体面积尽量大。

水滴状好于雾状。

结合风扇提升效果,时间 ,5分钟一个周期。

控制:自动+手动。

6.2冬季防寒:挡风+除湿保暖

注意:相对于“冷”,“风”、“湿”的危害更大!

6.3充足洁净的饮水

夏天遮荫防晒,冬天保暖加温。

6.4休息好—卧床

可以没有运动场,但不能没有卧床。

6.524小时采食

优质食材+用心制作=适口TMR=高DMI=高产奶量=相对成本降低、产房细节管理。

猜你喜欢
药浴体细胞犊牛
犊牛腹泻病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羊夏季药浴的正确方法
犊牛肺炎巧防治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犊牛疾病的预防保健措施
浙江:诞生首批体细胞克隆猪
藏医药浴 治疗风湿效果好
绵羊药浴方法及注意事项
牛乳铁蛋白肽对隐性乳房炎奶牛产奶量、体细胞及乳成分的影响
泡泡药浴驱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