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中的动静结合手法例谈

2016-09-22 06:39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6年23期
关键词:醉翁亭记动静选段

【技法简析】

“动静结合”手法是一种写景方式,就是构成画面的事物有的是动态的,有的是静态的,二者有机地结合在同一个画面和情境之中。其作用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增强画面的动感。营造具有感染力的意境;二是凸显语言表达的艺术性。以独特的形式。独特的视角。表现独特的情绪、情感;三是突出文中人物或作者的某种心境、心态和情绪。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时时注意事物的动静变化,写出了事物的情态和意趣。

一、景物与景物之间的动静结合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蔚然壮秀的琅琊山是静态,潺潺的流水是动态。山谷秀美。泉声淙淙动听。相映成趣。

二、景物与人物之间的动静结合

已而步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残阳息于山头是其静,人影移散,纷纷暮归是其动。静的景和动的人彼此映衬,写出了醉罢晚归的情景,淡雅而有情致。

三、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动静结合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背东西的人、赶路的人、老人、小孩……有唱有憩,有动有静,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以众宾喧哗之动,衬出太守颓然之静,生趣盎然。将众宾宴饮之欢。醉翁乐在其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延伸练习】

1.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问题。

雨使山林改变了颜色。在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草绿,有淡青、金黄,也有太阳一般的红色。在雨中,所有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雨中的绿色,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然而只要见过这水淋淋的绿,便很难忘记。记忆宛如一张干燥的宣纸,这绿,随着丝丝缕缕的微雨,悄然在纸上化开,化开……

去得也突然——不知在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下;风也屏住了呼吸,山中一下变得非常幽静。近处,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开始啼啭起来,仿佛在倾吐着浴后的欢悦。远处,凝聚在树叶上的雨球继续往下滴着,滴落在路畔的小水洼中,发出异常清脆的音响——

叮——咚——叮——咚——

仿佛是一场山雨的余韵。

——赵丽宏《山雨》

请找出选段中动态描写的句子和静态描写的句子,并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从动静结合的角度对下面诗歌的首联和颔联进行赏析。

曲江对雨

[唐]杜甫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著雨燕脂落,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

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诗中有很多动静结合的句子,请默写出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ndprint

猜你喜欢
醉翁亭记动静选段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的比较阅读
《拔哥》尾声选段
初探雨林
微·视界
动静之间
朱紫滢??《匆匆》 选段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之异同浅析
再见了,可鲁
《醉翁亭记》课后片段作文
球场揽胜 原汁原味 动静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