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非智力因素培养,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2016-09-22 15:13严书芹
考试周刊 2016年65期
关键词:意志动机习惯

严书芹

摘 要: 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能增强学生的内在动力,融洽的情感、愉快的教学、风趣的谈吐、幽默的语言、善意的微笑、精辟的讲解、生动的描述,都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而且必将造就高素质的一代新人。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情感 动机 意志 习惯

一个人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直接影响其智力因素的发挥和人格的形成。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当前学校教育的热门话题和中心点。研究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不难发现其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所指,主要涉及的正是心理学中的兴趣、意志、习惯、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贯彻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是优化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途径。

笔者根据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得知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如下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非智力因素。

一、培养融洽和谐的师生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课堂学习环境的基础,它可以将教师的热情转化为学生的积极性,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桥梁。只有形成融洽和谐的师生情感,师生才能融合在智力与情感的交际过程中,实现教与学的完美和谐。教师要用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以博得他们的信赖,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乐于学习。学生能否学好语文在于他们的主体意识,主体意识的增强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只有师生处在平等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潜力得到充分的挖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要多一些关心,少一些批评,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育他们的学习情感,调动他们的上进心,帮助他们树立自尊心、自信心,使他们获得在良好课堂学习环境中的成功体验。

二、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

动机是学习中最重要的变量之一,强烈的学习动机可以使人对学习或学习对象有一种力求趋近或认识的倾向,兴趣能直接转化学习动机成为激励学生的内在动力。只要人对事物产生兴趣,就会有一种不可遏制的力求探求和认识的力量。如何把语文学习的沉重负担转变为乐趣,这是现代社会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最迫切的问题。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用目标激励、效果激励、环境激励等多种方法,可以用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文章也很多。例如《鱼游到了纸上》中的聋哑青年,那么专心地学习画画,就是因为他对画画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赵州桥》、《中国的石拱桥》、《北京的立交桥》,文章作者若不是对桥有浓厚的兴趣,是不可能观察得如此细微,描写得如此形象;《荔枝蜜》是作者热爱生活愿意去酿造生活的浓厚兴趣的反映。学生通过文章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生活兴趣,从而促进学习,促进创造新生活的乐趣。

此外,寓乐于学,最根本的途径是把课堂教学还原为生活交际,因为人的交际是充满乐趣的。教师组织好每堂课,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提高课堂凝聚力。如果学生对学习具有高度的热情和兴趣,就会津津有味地、不知疲倦地、自主自觉地学习,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教师要善于引导、激发这些动机和兴趣,如此课堂才能引人入胜,别开生面。

三、培养坚强意志,获得成功体验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达到目的的心理活动。毅力是持久的意志的表现。

正确的思想是正确行为的先导,要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意志,必须使他们有正确的思想作基础。运用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这方面意志品质的教育,如李时珍因为要为病人解除痛苦,才不辞劳苦地拜访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品尝药物,写出《本草纲目》;邱少云在烈火烧身的情况下,是他有保护整个潜伏部队,保障整个战役行动的思想,才有“一动也不动”的顽强意志;无名战士精心保存七根火柴,是因为他心里有战友有整个部队;灵官狭里紧张劳动的人们心里想的是建设社会主义,因而坚守岗位不惧风雪。此外,为了事业具有坚韧毅力的人物是学生学习的好榜样,童第周为了证明“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而争气;爱迪生为了科学发明不怕受挫折;“创业艰难百战多”的战士伤病中心想着革命;方志敏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写出《可爱的中国》。这些人物和事例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的内容要有一定的坡度和跨度,激励学生不畏困难,迎难而上;同时让学生在不断努力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帮”字上下工夫,对有优势的学生,则在“引”字上下功夫,不断运用情感策略消除困难学生的“自卑感”和优势学生的“自满感”,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经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让他们学会用意志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了解自己的情感状态,激励自己不断努力,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培养良好习惯,强化学习效果

习惯是一种比较固定的自动化动作和思维的倾向,是经过长期影响和培养而养成的。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有赖于教学活动中有序的科学的训练。

在学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习惯,主要包括质疑问难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一丝不苟工作的习惯等。要培养创造型人才,就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动脑筋思考问题,敢于求异。在语文教学中特别要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和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像张衡那样遇到问题问一个为什么的习惯,学习藤野先生对学问严谨求真的习惯。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成为不自觉的行为,才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又可以反过来促进知与情的提高。

总之,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能增强学生的内在动力,融洽的情感、愉快的教学、风趣的谈吐、幽默的语言、善意的微笑、精辟的讲解、生动的描述,都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进行自我教育,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想学好语文、能学好语文的心理优势,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促使他们主动地求知、开智,从而促进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而且必将造就高素质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广西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小学教学参考,1994(12).

[2]梁应卓.应重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索的协调发展.天津师大学报,1994.

[3]沈德立.非智力因素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12.

猜你喜欢
意志动机习惯
动物的“自由意志”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西厢记》中的理性意志与自由意志
动机不纯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