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护理*

2016-09-24 03:12刘晓红黄乔东卢振和冯素琴刘雅针
中国医学创新 2016年23期
关键词:背根神经痛带状疱疹

刘晓红黄乔东卢振和冯素琴刘雅针

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护理*

刘晓红①黄乔东①卢振和①冯素琴①刘雅针①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中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奥施康定和加巴喷丁等药物治疗,B组采用上述药物+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并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1、7、30、90、180 d VAS评分及奥施康定用量情况、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B组术后1、7、30、90、180 d VAS评分及奥施康定用量情况、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是一种有效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方法,此外,有效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脉冲射频;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护理; DSA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260,China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一种难治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目前常用的药物、神经阻滞、理疗等疗效均不理想[1]。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新开展的一种微创技术,本院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腰腹部及下肢痛)中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存在急性带状疱疹病史,急性期后持续疼痛时间在3个月以上;(2)皮损所在部位有剧烈疼痛感,且伴有痛觉异常与神经过敏;(3)患者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6分。排除存在严重脏器疾病者、精神异常者、凝血功能异常者及不配合医护人员工作者。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患者年龄50~78岁,平均(60.6±5.3)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3.6±1.1)年;病变累及T10~L1水平。B组患者年龄52~79岁,平均(61.3±4.9)岁;病程4个月~5年,平均(3.8±1.2)年;病变累及T10~L1水平。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及病变累及水平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予加巴喷丁(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阿米替林(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奥施康定(萌蒂中国制药有限公司)等药物,3 d后辅助检查完毕。A组继续上述药物治疗,加巴喷丁从300 mg,1 次/d,逐渐增加至300~600 mg,3 次/d;阿米替林从12.5 mg,1 次/d,逐渐增加至12.5~25 mg,3 次/d维持;根据疼痛程度,奥施康定从5~10 mg,2 次/d,逐渐增加剂量。B组在上述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

1.3射频方法 使用R-2000B射频仪(北京北琪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治疗。患者俯卧,常规消毒铺巾,行穿刺点局部麻醉(0.5%利多卡因约1.5 mL),在DSA引导下,以15 cm射频针缓慢穿刺,针尖至相应节段胸、腰椎椎间孔处,回抽无血液无脑脊液,注入约0.5 mL造影剂,显示神经根影,确认造影剂进入硬膜外腔且位置正确,同时无造影剂误入血管或胸腔。进行电刺激测试,感觉测试:用频率50 Hz,0.5 V以内能诱发原病变区域异感,出现相应节段感觉神经受刺激征象。运动测试:以2 Hz、2倍以上电压刺激未诱发局部肌肉颤动,无运动神经刺激征。表明针尖位置准确到位,可进行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参数为:2 Hz、45 V、42 ℃、240 s。

1.4护理

1.4.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因为长期疼痛折磨,而且缺乏有效疗法,患者多沮丧和焦虑。射频脉冲治疗作为一种新的疗法,相关信息尚未普及,患者对此了解不多,护理人员需告诉患者:射频脉冲治疗具有疗效好,微创等特点,并介绍手术过程及术中配合方法;同时让患者与病区中其他术后患者交流,进行现身说法;另外,出版病区墙报及分发宣传资料,介绍射频脉冲治疗的原理、设备、基本方法、步骤、安全性、优越性、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和注意事项。通过多种形式的思想疏导工作,消除患者顾虑,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手术。(2)术前准备:患者入手术室前先排空膀胱,术前开通静脉通道,连接三通开关,予平衡液500 mL静滴。备好射频仪、心电监护仪、氧气、简易呼吸囊及急救药品等各种用品。

1.4.2术中配合 患者取俯卧位,胸部垫一枕头,头颈自然放松;连接心电监护仪,以便术中连续监测患者心率、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观察其动态变化;连接射频仪电极板:电极负极板贴于肌肉处,不宜贴于骨头或多毛皮肤[2];射频仪的脚踏用透明薄膜套住,防止水进入引起损坏,射频仪的电线及各接头也应注意保持干燥;患者皮肤不能与手术床金属接触,以防电灼伤;调节合适的室间温度,注意患者身体的保暖。此外,预先协助医生摆好DSA机C臂,合理安排好机械台、电脑操作台的位置,调整手术床,然后打开无菌包,以方便医生操作同时避免器械污染。长时间或超量的X线辐射可引起机体损害,术中操作者应穿铅防护服,同时注意患者的防护,在满足手术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减少X线的照射次数,尤其注意避免非手术部位的照射。术中配合医生调整治疗参数并做好记录。

1.4.3术中并发症的护理 倾听患者主诉,不时询问患者反应,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处理。术中并发症包括:(1)血压升高。术中患者清醒,精神高度紧张,加上穿刺疼痛会导致患者血压增高;另外,部分患者原来有高血压病,这些因素都容易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艾司洛尔15~20 mg缓慢静推,将心率控制在100 次/min以下,控制血压在160/100 mm Hg以下,避免发生冠心病、脑血管意外。(2)气胸。胸椎操作时,因穿刺点靠近胸腔,容易误伤胸膜发生气胸。术中术后若患者出现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症状及血氧饱和度下降,应予鼻管吸氧和X线胸片检查,必要时行胸腔闭式引流。(3)血胸。血压高易导致血肿和出血,术中要注意高血压的处理,动态监测患者血压情况,缓解患者精神紧张,将血压控制在适当的范围。穿刺时注意回抽,发现有血,须退针重新穿刺。

1.4.4术后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呼吸、血压、体温、脉搏、意识等生命体征;叮嘱患者术后2 d内射频穿刺点及周围皮肤保持干燥,以止感染;遵医嘱予抗炎抗感染治疗;注意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如局部伤口有出血、渗出、肿胀,出现局部血肿应加压止血;观察是否胸闷气急、心慌等情况,警惕气胸和血胸的发生;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烧烤、油炸食物,可适当锻炼。

1.5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7、30、90、180 d VAS疼痛评分、奥施康定用量、药物副作用及治疗并发症情况。其中VAS(视觉模拟评分法)是将疼痛感以数字0~10代表,0分为无痛;≤3分为轻微疼痛,可忍耐;4~6分为中度疼痛,可忍耐,但影响睡眠;7~10分为剧烈疼痛,且无法忍受。得分越高代表疼痛越严重。

1.6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满意度评分为百分制,90分为十分满意,75~89分满意,60~74分为一般,60分以下为不满意。

1.7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VAS评分比较 B组患者术后1、7、30、90、180 d VAS评分均低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VAS评分比较(±s) 分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VAS评分比较(±s) 分

组别 术后1 d 术后7 d术后30 d术后90 d术后180 d A组(n=30) 6.3±1.8 4.1±1.4 3.2±1.5 3.1±1.2 2.6±1.1 B组(n=30) 4.5±1.6 3.0±1.2 2.1±1.1 1.8±0.9 1.5±0.9 t值 5.877 5.446 5.036 4.622 4.11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2.2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奥施康定药物用量情况比较 B组患者术后1、7、30、90、180 d 奥施康定用量均低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奥施康定药物用量情况比较(±s)mg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奥施康定药物用量情况比较(±s)mg

组别 术后1 d 术后7 d 术后30 d 术后90 d术后180 d A组(n=30)35.6±8.542.3±8.9 38.6±4.3 10.7±2.4 8.1±1.6 B组(n=30)17.6±5.412.4±3.8 5.1±1.6 6.0±1.3 4.2±0.9 t值 6.221 6.058 5.254 5.101 4.597 P值 <0.01 <0.01 <0.01 <0.05 <0.05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A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2.7±2.8)分,低于B组的(93.1±3.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5,P<0.05)。

2.4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发生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带状疱疹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皮肤疾病,通常情况下,带状疱疹病毒都是潜伏在患者脊髓后跟神经节或者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内部,当患者的抵抗力出现下降的现象,该病毒便会被激活,进而促使患者发病[3]。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指的是在由于疱疹所造成的皮损消退了之后,受累的皮肤会存在有持续性疼痛的现象。通常情况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会十分疼痛,并且疼痛持续时间较长,该疾病主要见于免疫功能受到损伤者和老年人[4]。患者通常会在原感染部位出现阵发性疼痛、表面灼痛及深部酸痛等症状[5]。现阶段,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6-7]。以往临床上主要采用消炎痛片以及维生素等药物、神经阻滞、物理治疗等对患者进行治疗,消炎痛片能够对炎症组织和炎症反应的感觉神经产生的冲动进行有效抑制,进而进行有效止痛,维生素B1则对受损的神经能够起到有效修复与营养的效果,但治疗效果不能令人满意,需长期服用大量镇痛药物,副作用大,心理压力及经济负担重[8-9]。故研究者一直在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以造福患者[10-12]。

脉冲射频镇痛机理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脉冲射频治疗是通过射频仪发出高频射电流,使靶点组织内离子运动摩擦产生热量,改变神经细胞的功能,42~50 ℃的温度产生可逆性损害,而不导致结构上永久损伤[13-15]。高选择干扰痛觉神经纤维传导支,破坏疼痛传导通路,阻断疼痛信号传入大脑,不能产生疼痛感觉[16-17]。背根节是感觉传入的第一级神经元,在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时,背根节出现脱水、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及慢性炎性细胞浸润。Kim等[18]应用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发现从第4周开始患者疼痛减轻50%以上,随访12周仍可维持相同效果,显示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具有良好疗效。由于背根节射频紧临胸膜或大血管,如操作不慎,易导致气胸和血胸等并发症,因此笔者选择在DSA引导下进行,药物联合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在国内相关领域尚未见明确报道[19-21]。本研究结果表明:药物治疗基础上,在DSA引导下行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患者于术后第1天疼痛就能显著减轻,镇痛药服用量大大减少,术后6个月随访仍保持满意疗效,患者情绪稳定,睡眠质量明显改善,表明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有效和微创的治疗方法。此外,护士应充分了解脉冲射频治疗术相关知识,术前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告知该治疗优点,增加患者信心;术中护士的熟练配合和相应的术后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提高患者满意度必不可少的。

参考方献

[1]黄乔东,宫庆娟,薄存菊,等. 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3):2187-2190.

[2]左燕,景肖玲.C臂机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42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1):61-63.

[3]祁德翠,符建雅.CT定位卵圆孔穿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围术期护理[J].医药前沿,2014,35(22):320.

[4]张蓉,张妍,王秀莲,等.脉冲射频联合PECA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18(6):1450-1452.

[5] 张广建,李仁淑,金文哲,等.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瘙痒的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3,7(33):71-72.

[6]张广建,梁哲龙,李仁淑,等.背根节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有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22(4):303-305.

[7]史宇,吴文.脉冲射频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系统评价[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22(10):764-769.

[8]陈伟庆,朱育军,顾米泉.阿米替林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与安全性[J].中国药房,2015,26(33):4639-4641.

[9]鞠智卿,姜贵云,杨晓莲.经骶尾关节奇神经节阻滞治疗会阴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157-158.

[10]周忠群,王喜连,陈素昌,等.口服药物联合肋间神经脉冲射频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20(11):652-655.

[11]张华秀,魏建梅.硬膜外留置镇痛泵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观察与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2014,15(8):106.

[12]杜龙焰,张婷,吴雷.60例老年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脉冲射频治疗及术后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1):274-275.

[13]沙小伟,曲哲,姜玉珍.脊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术中配合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7 (24):232-233.

[14]朱兆珍,董振航,李金玉.积极的护理干预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2):2650-2653.

[15]蔡玲,何芳芳.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5):98-99.

[16]叶毓莲,李建梅,刘雅静,等.硬膜外自控镇痛联合药物治疗躯干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护理[J].海南医学,2014,36 (12):1867-1869.

[17]安丽娟.浅谈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护理[J].北方药学,2012,9(9):120.

[18] Kim Y H,Lee C J, Lee S C, et al.Effect of pulsed radiofrequency for postherpetic neuralgia[J].Acta Anaesthesiol Scand,2008,52(8):1140-1143.

[19]徐业,田艳华,肖艳.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人性化护理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40):225.

[20]阮玲芬.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护理干预[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6):406.

[21]高巧云,张正标,赵阳,等.中医综合疗法联合特色护理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痛30例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22(1):162-163.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Post-herpes Zoster Neuralgia Treated by DSA Guided Pulse Radiofrequency Therapy

LIU Xiao-hong,HUANG Qiao-dong,LU Zhen-he,et al.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23):091-094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nursing method and effect of DSA guided pulse radiofrequency treatment of post zoster neuralgia.Method:From January 2009 to December 2011,60 cases of elderly herpes zoster neuralgia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group A and group B,each group had 30 cases.The group A were treated with Oxycontin and Gabapentin,group B were treated with above drugs plus DSA guided pulse radiofrequency treatment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VAS score and amount of Oxycontin in postoperative 1,7,30,90,180 d of two groups,complications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scores were compared.Result:Postoperative 1,7,30,90,180 d VAS scor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scores in the group B were better than the group A,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DSA guided pulse radiofrequency is an effective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with post herpes neuralgia,and effective nursing care is the guarantee of successful treatment.

Pulse radiation frequency; Post zoster neuralgia; Nursing; DSA

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A2011271)

①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广东 广州 510260

刘晓红

10.3969/j.issn.1674-4985.2016.23.026

2016-05-22) (本文编辑:李颖)

猜你喜欢
背根神经痛带状疱疹
基于对背根神经节中神经生长因子的调控探究华蟾素治疗骨癌痛的机制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带状疱疹疫苗该不该打?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鞘内注射ZD7288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痛及血糖的作用
远志对DPN大鼠背根节神经元损伤的预防保护作用*
三黄膏治带状疱疹有奇效
老年带状疱疹药物治疗的对比观察
藏药如意珍宝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3例观察
早期应用加巴喷丁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