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美:风雨同舟心无悔

2016-09-25 07:48化定兴
清风 2016年3期
关键词:王光美刘涛刘少奇

文_本刊记者 化定兴

王光美:风雨同舟心无悔

文_本刊记者 化定兴

1967年8月5日,在北京中南海,红卫兵组织了三四百人批斗刘少奇和王光美,其行为异常凶狠。当王光美看到刘少奇被打得东倒西歪时,她不顾一切地从造反派手中挣脱,冲到丈夫身边,紧紧抓住他的手。没想到,这次一起批斗,竟成了他们的永别。同年11月27日,王光美被押送到秦城监狱,在这里度过了11年多黑暗的时光。

出狱后,王光美表现得乐观、宽容。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黄峥是研究刘少奇的专家,曾多次采访过王光美。2015年,由他执笔的《风雨无悔——对话王光美》出版。他说王光美是一个信念坚定、意志顽强的人,一个爱情忠贞、情谊深长的人,一个胸怀宽阔、性格开朗的人,一个心地善良、生活简朴的人。

情定刘少奇

“在我母亲身上,有一种传统的美德。对待子女,没有什么亲生不亲生之分。甚至对非亲生子女的照顾还要多些。在这方面我母亲是我的榜样。”王光美说。

王光美1921年出生在北京,1939年考取北京辅仁大学物理系,1943年大学毕业后在研究生院读了两年研究生,1945年毕业并留校任研究生助教。

王光美家与共产党的关系比较近。他的两个哥哥王光杰、王光超很早就与共产党地下组织有联系,并参加过党组织分配的工作。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王光美逐步走上革命道路。1946年,内战爆发前,王光美成为北平军事调停处中共代表团的英文翻译,1947年国共和谈破裂之后,王光美决定奔赴延安。

在延安,王光美遇到了刘少奇。1948年8月21日,27岁的王光美和50岁的刘少奇在河北西柏坡结婚。王光美说:“我觉得我和少奇同志的婚姻确实是很慎重的。我对他很尊敬,同时对他的生活没人照顾很同情。”

“王光美同志心地坦荡、光明磊落,在和我交谈时完全敞开心扉、实话实说。比如讲到她和刘少奇同志是怎么认识、怎么谈恋爱、又怎么结婚、第一次见面怎么回事、第二次见面怎么回事,等等,她都非常坦诚地一一道来。”黄峥说。

新中国成立后,照顾家庭的重担就落在王光美身上。刘少奇工作量非常大,经常半夜两三点睡觉,家里的工作人员就只有一个人,没有人倒班。所以每天吃过饭,王光美就把剩下的饭放在冰箱里面,在刘少奇的值班室外有一个电炉,晚上12点以后,王光美就把剩饭给他煮一煮,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多年。

相比别的中央领导,刘少奇家人口最多,一共9个孩子。平常刘少奇一心做工作,对于家里的事他很少管,具体由王光美来照顾。1944年10月,刘涛在延安枣园的窑洞里诞生。她两岁时,生母王前和刘少奇离婚了。为了弥补刘涛缺失的母爱,王光美对刘涛的关怀无微不至,将她视为掌上明珠。孩子们需要添置新衣时,王光美第一个给刘涛做,家里的自行车、手表也都是刘涛第一个享用。刘少奇身边工作人员常说,那时候刘涛是刘家最幸福的小公主。

据刘涛回忆,在北京女子一中读书时,有一次,她跟妹妹刘平(刘少奇与王光美的第一个女儿)吵架,就说平平不是亲妹妹。当时平平一愣,说刘涛瞎说,哭着扭头走了。后来,王光美就把刘涛找去说:“我从来都没告诉过弟弟妹妹你不是我亲生的,现在平平哭着来找我,从现在开始,你对其他弟弟妹妹再不要讲这件事情,其他弟弟妹妹一直都不知道。”王光美尽力不让刘涛感觉到她是后妈,而且在所有兄弟姐妹里,如果说王光美最宠谁,大家都会异口同声地说最宠刘涛。王光美说:“在我母亲身上,有一种传统的美德。对待子女,没有什么亲生不亲生之分。甚至对非亲生子女,还要照顾多些。在这方面我母亲是我的榜样。”

黄峥告诉记者,王光美对家里的方方面面都安排得很妥帖,对所有子女一视同仁,平常艰苦朴素,对普通群众平易近人,这些好的品质在她的子女身上也得到了体现。

共担风雨

“正是在王光美的倡导和带领下,两位伟人的后代拂去历史的尘埃,友情长存,这既是告慰两位伟人在天之灵,也是给人民和历史一个交代、一个示范,体现出王光美的高风亮节、博大胸怀和无疆大爱。”

1959年4月27日,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刘少奇当选为继毛泽东之后的新中国第二任国家主席。然而,后来发生的“文化大革命”让刘少奇的命运急转直下。1968年10月,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在北京举行,批准了《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1969年10月17日,重病中的刘少奇被秘密送到开封“监护”,在开封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27天。

在监狱里,王光美根本不知道哪天是哪天,只知道上午、下午,阴天、晴天。监狱只有一个窗户,天气热的时候,上面两个窗户开着,底下两个窗户不开。监狱的床很矮,王光美常年都坐在床上,不许动,也不许抬头看窗户。1972年,刘源、刘涛、刘亭亭与刘潇潇向毛主席和中央办公厅写信,要求见爸爸妈妈。这时,他们才得知父亲已于两年多前去世了。当他们被批准来到秦城监狱探望妈妈时,大家抱在一起痛哭了一场。王光美看着这些长大了的孩子,半晌只说了一句:“想不到你们几个还能活下来!”

刘少奇蒙受不白之冤,遭受了非同寻常的凌辱和打击,但王光美还是坚定地与他站在一起,共同承受这一切,从来没有背叛过自己的丈夫,从来没有背叛过自己的感情。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开始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1978年12月22日,王光美被释放出狱,随后彻底平反。1980年2月29日,十一届五中全会做出《关于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议》。

据刘源说,王光美刚出狱时,听说毛主席的女儿李讷带7岁的儿子生活,孤独又困难,就主动去帮助。2004年,83岁的王光美邀请李敏、李讷两家吃饭,共话友情。刘源说:“作为后来人,包括我的母亲,都不愿意总是生活在历史的噩梦中,去记恨历史、记恨已逝的人,更不会将仇恨传到后辈人身上,而是应该实事求是地去重新审视那段历史,多多宽容伟人们的历史局限和过失,多想想老一辈亲密团结、同心同德,共同创建我们党和国家胜利辉煌的美好一面,多吸取那些有益于向前看朝前走的历史经验。”

“正是在王光美的倡导和带领下,两位伟人的后代拂去历史的尘埃,友情长存,这既是告慰两位伟人的在天之灵,也是给人民和历史一个交代、一个示范,体现出王光美的高风亮节、博大胸怀和无疆大爱。”曾采访过王光美的《中国青年》杂志记者孙兴盛说。

倾力“幸福工程”

王光美晚年从事的事业叫“幸福工程”,应该说,她得到了人民的信任和尊敬,得到了人生“最大的幸福”。

王光美有一个深爱自己的母亲,她自己也是一个母亲,当她听到贫困母亲的种种情况时,她被深深触动,决心为她们做点事。1995年春天,一个由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等发起的旨在帮助贫困母亲治穷、治愚、治病的“幸福工程”行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宣告启动。全国政协常委王光美被推举担任“幸福工程”组委会主任。这一年她已是74岁高龄,更不为人知的是,她身患癌症已有六个春秋。

“幸福工程”是社会公益事业,就是发动社会力量来办事,没有国家资金投入。创办之初,筹集资金是面临的最大问题。那是“幸福工程”启动的第二年,用海内外各界捐款建立起来的“幸福工程”专项资金,以每笔2000~3000元的小额低息贷款的形式直接贷到了第一批贫困母亲手中,这些贫困母亲用这笔生产自救的启动资金迅速走上了脱贫的道路。贫困母亲们看到了希望,更多的人向“幸福工程”伸出了求助之手。

有一天,王光美无意中看到一则拍卖玉雕瓷器的消息,她的眼光不由自主地落在了办公桌上那只象牙笔筒上,同时想起了母亲留下来的另外五件明清时代的家传瓷器,立刻把那几件古物找出来看了又看,最后将文物拍卖,所得50多万元款项捐给了“幸福工程”。 王光美说:“‘幸福工程’需要钱,用拍卖所得救助更多的贫困母亲,是发挥了这些文物的最大价值,我感到欣慰。这也符合我母亲一贯为人处世的精神,我相信她在天有灵,一定会很高兴的!”

王光美自从选择了共产党,就坚守共产党的信仰,即便是经历了十多年的牢狱,信仰也没有动摇。在认识刘少奇之前,王光美没有谈过恋爱,对于选择成为刘少奇的夫人,她始终无怨无悔。2006年10月13日凌晨,王光美在北京病逝,享年85岁。临终前,她将“幸福工程”的事托付给了女儿刘亭。目前,刘亭是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幸福工程全国组委会副主任。

黄峥说,刘少奇有一句名言:“最大的幸福是得到人民的信任,最大的痛苦是被人民误解。”王光美晚年从事的事业叫“幸福工程”,应该说,她得到了人民的信任和尊敬,得到了人生“最大的幸福”。

(参考书目:《风雨无悔——对话王光美》,黄峥著;《真情见证:开国领袖的亲情家事 》,郭占平、赵曦主编;《环球人物》《百年潮》《八小时以外》《党史文汇》)

猜你喜欢
王光美刘涛刘少奇
Single-beam leaky-wave antenna with wide scanning angle and high scanning rate based on spoof 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
刘少奇与中国共产党
刘少奇在安源过春节
刘涛《音调未定的儒家——2004年以来关于孔子的论争·序》
江青与王光美亲密姐妹为何决裂
王光美决不与“林彪”握手
一张陪伴刘少奇半个世纪的珍贵画像
马铃薯主粮化
红卫兵设计扣留王光美
刘涛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