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128例病例统计结果研究

2016-09-26 01:54施恩青
世界复合医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组织学细胞学肿物

施恩青

淮安市楚州中医院病理科,江苏淮安 223200

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128例病例统计结果研究

施恩青

淮安市楚州中医院病理科,江苏淮安 223200

目的 探讨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测的效果及患者病例临床分布特点。 方法 于2013年6月—2016年6月间,在该院选择128例行乳腺肿物检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该次研究以患者乳腺病理学活检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对比分析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测的效果。 结果 128例患者采取病理组织学活检确诊良性106例,恶性22例,采取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测确诊良性104例,可疑恶性5例,恶性19例,实施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测的敏感性为97.1%,特异性为86.3%,准确性为95.3%。患者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测恶性发生率逐渐上升,且>41岁患者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测恶性发生率11.7%与<40岁的3.1%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测效果显著,可在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筛查中推广运用。

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测;效果;临床分布特点;病例统计

乳腺出现肿块是乳房疾病的常见可察体征。一般而言,女性乳房呈现凹凸不平的状态,正常的女性乳房一般都会有正常乳腺凸起的区域,在女性月经来潮之前,这些肿块会因女性身体的雌激素增加而变得更加明显更容易触及[1]。临床上查到的女性乳腺肿块绝大多数都是良性肿块病变,如乳腺腺病、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囊肿、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导管扩张症和乳腺结核等[2]。该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测的效果及患者病例临床分布特点。于2013年6月—2016年6月间,在该院选择行乳腺肿物检测的1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该次研究以患者乳腺病理学活检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测的效果,以期为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测的临床运用提供参考。以下进行具体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3年6月—2016年6月间,选择在该院行乳腺肿物检测的1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28例患者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30.2±3.5)岁,患者自查乳腺出现肿块时间 1 d~10年,平均时间(4.2±2.3)年,所有患者均采取触诊出现疼痛、肿块状况,均为女性;均排除存在严重内科疾病或其他妇产科疾病患者;排除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所有患者均能自主表达意愿;均自愿配合研究。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测及病理组织学活检,先对患者进行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测,使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选择合适穿刺部位,使用碘伏进行常规消毒[3],选择9号针头及10 mL一次性注射器进行操作。操作人员需采用左手对患者肿块进行固定,并使用右手把持一次性注射器,将注射器置入患者肿物内部,使注射器保持负压稳定状态,可根据患者实际状况对肿物不同位置进行反复进针和退针,及时采取抽吸操作,出现吸除物后,使注射器中压力下降,并拔出针头。进行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测时,需保证对患者肿物不同部位细胞进行针吸,若吸除物较少时,可直接将吸除物喷射至载玻片,若吸除物较多时,则可将吸除物滴于载玻片上。完成涂片,使用乙醇(95%)进行固定10 min,使用瑞吉进行染色,随后使用显微镜进行观测。病理组织学活检在患者针吸细胞学检测后进行,对患者进行手术,取患者肿物组织,完成病理检查。

1.3 观察指标

此次研究中将病理组织学活检作为诊断的金标准,统计分析患者采取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测的诊断效果,统计分析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敏感性=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0%,特异性=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0%,准确性=(真阳性+真阴性)/总例数×100.0%[4]。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测诊断标准:Ⅰ级:即良性病变,采取显微镜检查细胞极少,多呈现为聚集状态,细胞质极为丰富,细胞核形态正常,镜检为出现坏死物质。Ⅱ级:即可疑恶性病变,采取显微镜检查细胞表现为聚集状态,少量细胞的细胞染色质出现轻度或中度增多、增粗状况,少量细胞的细胞核出现增大现象。Ⅲ级:即恶性病变,采取显微镜检查患者上皮细胞表现为明显异常分化,细胞表现为呈团聚集或弥漫状态,细胞质呈现融合状况,细胞核表现为多样化结构,大小不均,细胞染色质不均匀,且患者细胞团间边界呈现为不清晰状态[5]。统计分析患者采取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测患者的临床特点,统计不同年龄、不同病灶部位患者检测结果。

1.4 统计方法

上述患者的所有数据结果均采入到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诊断效果采用率[n(%)]表示,以χ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测的诊断效果分析

128例患者采取病理组织学活检确诊良性106例,恶性22例,采取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测确诊良性104例,可疑恶性5例,恶性19例,实施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测的敏感性为97.1%(22/106),特异性为86.3%(19/22),准确性为95.3%(122/128)。详见下表1。

表1 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测的诊断效果分析

2.2 不同年龄患者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测结果分析

患者在不同年龄段乳腺肿物发生率不同,详见下表2。患者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测恶性发生率逐渐上升,且>41岁患者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测恶性发生率11.7%与<40岁的3.1%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不同年龄患者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测结果分析[n(%)]

表3 不同年龄患者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测恶性结果分析

2.3 不同肿块部位患者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测结果分析

患者中乳腺肿物多表现为单侧发病,左侧、右侧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测恶性肿瘤发生率与两侧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4、5。

表4 不同肿块部位患者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测结果分析[n(%)]

表5 不同患病位置的患者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测恶性结果分析

3 讨论

乳腺癌是临床最为常见的乳腺恶性肿瘤,致死率较高。当前不良生活习惯及工作压力的影响,使得乳腺癌的发病率正呈不断上升趋势,当前统计结果显示,乳腺癌的发病率已达女性恶性肿瘤的第2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6]。而乳腺肿物的出现是乳腺癌发病的初期表现,加强对乳腺肿块的早期诊断,及时鉴别患者肿块良恶性状况,并采取针对性治疗,积极预防乳腺癌是当前临床研究的重点问题,也是保证女性生命安全的关键[7-8]。以往诊断乳腺肿物多采取临床表现、触诊等方式进行诊断,但临床触诊效果不佳,常出现误诊和漏诊状况。病理组织学诊断是当前临床诊断乳腺肿物的金标准,但该方式诊断时患者创伤较大,且诊断费用较高。此次研究中使用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测,针吸细胞学检测是采取细针穿刺病灶,吸取患者少许细胞成分制作涂片检查的一种细胞学诊断方法,该方式吸取患者肿物脱落细胞及少许组织,对患者创伤小,检测过程简单,临床推广价值高[9]。

在该次研究中,128例患者采取病理组织学活检确诊良性106例,恶性22例,采取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测确诊良性104例,可疑恶性5例,恶性19例,实施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测的敏感性为97.1%,特异性为86.3%,准确性为95.3%。此次结果显示,采取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测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较高,说明采取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效果显著,减少漏诊和误诊,可有效辅助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促进患者早期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在该次研究中发现,患者在不同年龄段乳腺肿物发生率不同,此次研究中21~40岁、41~60岁患者乳腺肿物发生率较高。年龄0~20岁、21~40岁、41~60岁、>60岁患者随年龄增加,患者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测恶性发生率逐渐上升,且>41岁患者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测恶性发生率11.7%与0~20岁(0.0%)、21~40岁(3.1%)相比明显较高,P<0.05。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张,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测恶性发生率逐渐上升趋势,说明年龄是乳腺癌的影响因素,临床需加强将年长女性作为乳腺癌的重点筛查和诊断对象。在该次研究中,患者中乳腺肿物多表现为单侧发病,左侧、右侧乳腺肿物检出率与两侧检出率相比明显较高,χ2= 327.923、321.133,P<0.05。左侧、右侧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测恶性肿瘤发生率与两侧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9、0.277,P>0.05。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患者乳腺肿物多表现为单侧发病,且左侧发病患者的恶性肿瘤发生率略高于右侧患者。当前一些研究结果显示,女性行左侧乳腺癌切除术的发生率较高,原因可能与女性的哺乳习惯有关,许多女性多采取右侧先哺乳,使得左侧哺乳较少,乳汁难以排空,诱发乳腺疾病的发生。

该次研究中关于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测的准确性结果与万磊学者[10]在2013年的《541例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与组织学的对照分析》97.62%的检测准确性大致相同,两次研究准确性经过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测效果显著,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较高,诊断过程简便,创伤小,在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筛查中具有良好的推广运用价值。

[1]祁晓莉,秦云,王春艳,等.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2624例病例统计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4(20):1724-1726.

[2]付春林,李军川,胡艳,等.乳腺癌针吸细胞学鉴别诊断初探[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9):4636-4638.

[3]张杰.562例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与组织学的对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3(4):128.

[4]雷光富.1 289例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4(39):118.

[5]范春妮.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在乳腺微小病变(最大径≤5 mm)诊断中的价值[J].吉林大学校刊,2011,15(17):12-19.

[6]范永旗.562例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与组织学的对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2(9):79-80.

[7]王彤光.60例犬乳腺肿瘤病理组织学、手术及预后的调查与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2014,12(9):15-17.

[8]郁进,阿衣古力逊·卡衣尔别克,曾莉,等.针吸细胞学与钼靶X摄影联合应用诊断乳腺癌的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3,2(8):133-135.

[9]刘瑞华.高频彩超、X线钼靶及针吸细胞学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J].青岛大学校刊,2012,13(8):174-175.

[10]万磊.541例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与组织学的对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2):104-105.

Breast Lump by 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Study on 128 Cases of Statistical Results

SHI En-qing
Departmert of Pathology,Chuzh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uaian,Jiangsu Province,223200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cases and clinic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reast tumor. Methods From June 2013 to June 2016 in our hospital,128 cases were breast tumor detection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clinical data of all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In this study,patients with breast pathology biopsy results as the gold standard for diagnosis,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in detection of breast tumors.Results 12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athological biopsy taken 106 case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breast lesions in 22 cases,take th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confirmed 104 cases of benign,suspicious 5 cases of malignant and malignant in 19 cases,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ensitivity of 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in detection of breast tumor was 97.1%,the specificity was 86.3%,accuracy was 95.3%.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tumor by 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in detecting malignant incidence gradually increased,and over 41 years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tumor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for detection of malignant incidence rate of 11.7%and 3.1%compared to less than 40 years old significantly higher,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h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for detection of breast tumor has significant effect,can be applied in clinical screening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Breast neoplasms;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Effect;Clinical distribution;Statistical

R737

A doi 10.11966/j.issn.2095-994X.2016.02.04.19

2016-10-15;

2016-11-15

施恩青(1971.2-),男,江苏淮安人,本科,主管技师,研究方向:病理学技术,针吸细胞学技术,病理科。

猜你喜欢
组织学细胞学肿物
乳腺肿物的超声自动容积成像与增强磁共振诊断对比分析
张帆:肝穿刺活体组织学检查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呼吸道感染牛分枝杆菌对肝脏和肠道影响的病理组织学观察》图版
泌尿系统组织学PBL教学模式浅析
高龄患者结肠癌伴右肝肿物的诊治探讨
质核互作型红麻雄性不育系细胞学形态观察
肺小细胞癌乳腺转移细胞学诊断1例
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180例诊断分析
87例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诊断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