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答是否会成为昙花一现的“现象级产品”?

2016-09-26 13:15
新营销 2016年8期
关键词:果壳网红交易

周再宇

分答必将在2016年的互联网历史中占据重要的一席。它以上线24天就估值1亿美元令人惊掉下巴。

然而,作为分答的创始人,同时也是科学松鼠会和果壳网创始人的姬十三认为:分答不是才出生24天的独立产品,而是与去年上线的在行联系更为紧密,属于产品中的“亲子关系”。

在行于2015年3月正式上线,早在2015年9月就已完成 Pre-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昆仑万维CEO周亚辉、阿尔法公社,以及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

可以看出,分答正在试图突破自身局限,与果壳网旗下其他产品打通,避免真的成为一个昙花一现的“现象级产品”,而是争取以一种可持续产品的身份长久地活下去。

一分钟能够传递知识吗?

分答一直以“聚集知识网红”为口号。

据分答官方数据:上线42天后,分答拥有超过1000万授权用户,付费用户超过100万,33万人开通了答主页面,产生了50万条语音问答,交易总金额超过1800万,复购率达到43%。在6月底,分答每日付款笔数超过19万次。

“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明星名人外,分答也成功吸引到各领域专业人士大量入驻。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发布会前,医学领域答主计5028人、教育类答主占4366人、职场导师3371人、科研科普工作者共计1881人。”姬十三表示,在明星带来大量的关注及流量的同时,分答更加关注各垂直领域专业知识服务建设。

虽然分答在明星效应下确实吸引了相当一部分“知识网红”进驻,但是分答始终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一分钟的时限。与传播知识相比,一分钟显然更有利于传播娱乐八卦。而这正是分答刚一上线就获得了巨大流量和关注的原因所在。

分答如何持续一分钟的优势,

摒弃一分钟的短板?

姬十三想到了在行,更进一步,他想到了整个果壳网。

是否可以利用分答的巨大流量带动原有产品呢?

于是我们看到:姬十三将知识分享与传播需求按不同场景,分别对应了果壳旗下的几款产品。比如:分答——线上一分钟、吱——线上一刻钟、在行——线下一小时、MOOC学院——线上一对多、果壳——线上一对多公共化知识。从轻量级、中量级一直到高量级的知识服务。

必须承认,这是一步好棋。

因为姬十三已经看到不同产品的优势和缺陷,并试图让它们各自发挥优势,而不是为每个产品补平短板。

一分钟的付费语音问答这种模式不适合深入展开讲,最后很有可能沦为八卦娱乐工具。马东也说:不知道分答未来是往知识还是娱乐方向走,还要看看。但是娱乐就完全没有价值吗?当然不是。它可以带来很大的流量。那么,这部分人群中如果有知识需求,自然就可以流向在行、MOOC和果壳网。

姬十三说:“知识经济和粉丝经济并不对立,反而粉丝经济是知识经济的放大通路。”由此可以看出他对于几款产品联合作战的思路。

分答有哪些可能的盈利模式?

分答等几款产品之间的优势互补逻辑已经捋清了,但是仍然有几个疑问。

首先,目前姬十三是否为这几款产品设想了一些可能的盈利模式?

姬十三说:“我不明白大家为什么要这么多谈盈利模式。因为太容易了,你本身是一个交易平台,你没有拒绝各行各业的交易人士。”

什么意思?将来要从交易中抽成,这么理解对吧?除了抽成呢?流量有了,以后做不做广告?不管是分答还是在行,目前都只能做知识消费,什么时候往上游搞一搞做知识生产不?想过做“知识网红孵化”不?

姬十三说:“今天我们发现机制做得不够好,我们发现新人的难度稍微有点大,这个大概一到两周会解决。”说这句话的时候是6月27日,时至发稿,分答其实还没有为这个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因为在免费知识共享领域,知识网红可以根据大众投票孵化出来;那么在付费知识购买领域,如何把知识网红孵出来还是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当然,我们知道,现在这个问题对于分答来说不是最急迫的,但确实是很重要的。目前,它设立了一些比如“那些年你问过的知乎大V”或微博网红的选项,可以把在免费知乎里憋得嗷嗷叫的大V们吸引过来变现。但是,问题又来了。

如果生产网红的平台也有了变现方式,

是否会阻拦大V向分答迁移?

姬十三说:“有可能。”

但是他认为,分答有着两大优势:起步早,迭代迅速。目前,分答依旧保持着每日不少于一个版本的迭代频率,iOS完整版也于6月26日上架。

“快速迭代是其中一部分。”姬十三表示,此外分答也在尝试一些新功能,当然,这也是快速迭代的成果。比如包括限时重录、过期免费答以及追问等一批系列优化体验的功能也已经上线。据说,未来分答答主可以根据意愿开通语音服务,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和持续的知识服务。

“我们有很多计划。”姬十三补充说,“用户黏性会有很多变化,包括今天看到包括交易本身的迭代,过去大家会说那个不够,我真的提供一条龙支持的服务,大家会说60秒里面有很多的问题,其实都是在细节上去改善用户体验,我觉得本质上还是用户体验,真正留住用户价值,用户每次问一个问题,他最后得到的回答,他是否真的值。我们本身最核心看的东西,其实只是各个专业领域的提问是否能够符合他们提问的价值。”

从交易到社区是个很大的挑战

关于提高用户黏性的问题,姬十三提过一个方向是:从交易到社区。而我们知道,有个很有名的互联网企业也一直在做这件事,但是很不成功。没错,就是阿里巴巴。

姬十三认为,以前从社区到交易的演进逻辑,“坦率地讲,这些公司的商业模式依然是很难可靠,不是说它不好,但是它不够那么的有效”。

所以从2014年开始,果壳开始了新的探索,就是在行和分答的交易模式。“我干嘛要做那么多内容,最后再倒到实际交易?我能不能直接上这份交易,然后让交易去提供价值?所以2014年从在行开始到分答其实都是这个规则,包括我讲的以人为核心,其实在果壳内部也发生很多裂变,裂变出很多新的想法和探索,都是以这几条线路去做。”

关于阿里巴巴并不成功的问题,姬十三认为自己“卖”的是人,跟卖货的阿里巴巴不一样,在交易到社区这块会更顺利一些。“它本身是一个购物交易,它的社区感稍微弱一点,我们在这个领域社区感会强一点。”

从交易到社区并不是一天建成的,而关于分答下一步的增长,估计会来自机构用户。目前,除了个人答主以外,已有超过800家机构用户申请入驻分答。针对机构用户的特殊需求,分答已经定制化开发了专业工具版。

目前已经有罗辑思维、汽车之家、Keep、简单心理、世纪佳缘、联想服务等一批公号抢先体验。马东带领的米未传媒旗下产品“好好说话”也作为机构用户入驻分答。专业工具版分答将开放PC端的后台管理系统,使得问题能够得到批量管理,答案也能以录音的形式单独上传,团队内部协同工作以及对公账户的结算需求也将会被满足。

猜你喜欢
果壳网红交易
不要上“网红”的当
山竹果壳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空果壳
网红滚滚
大宗交易榜中榜
«ВаНхУН»
身陷果壳,心游宇宙
交易流转应有新规
大宗交易
惊人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