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形式主义,已做与可做

2016-09-27 07:25徐浩程
廉政瞭望 2016年9期
关键词:形式主义邓小平

徐浩程

这 是邓小平1951年5月29日的一个批示。当时他是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司法工作会议计划出会刊,准备登载他在会议上的讲话,秘书人员将讲话记录稿送请他修改。

5月29日,邓小平专门写信给西南军政委员会秘书长周钦岳、办公厅主任胡光,批评“会议都出专刊”是形式主义,“看的人很少,花费很多”。

形式主义由来已久,很早以来党委政府就致力于力戒形式主义、改进工作作风,其中一些成功经验值得借鉴与继续发扬。

“开一个老实会议”

邓小平主政西南时期,一直对长篇累牍、“文山会海”十分反感,批评形式主义的浮华文风会害死人,也身体力行反对形式主义,要求尽量减少发文,可发可不发的坚决不要发。

1950年10月,西南司法部起草了一份人民法庭组织条例,请邓小平审定。邓小平阅后于11月3日写信给西南局秘书长孙志远:“中央所颁‘人民法庭组织细则,眉目十分清楚,司法部所拟条例,除个别具体问题外,并没有其他新的问题,故无另发一条例之必要。”“个别具体问题,改用‘指示规定。”

邓小平还特别指出:“下面深感文件太多的痛苦,我们应加注意。”

可以说,从自身做起、率先垂范,是当时反形式主义的最重要经验之一。西柏坡时期,全国土地会议开幕会上,刘少奇明确要求:“这个会议不拘形式、自由发言,报告也不拘任何形式,也不要呼口号,也不要鼓掌,或什么三鞠躬,有什么讲什么,主张什么讲什么,是好就说好,是坏就说坏,老老实实。我们开一个老实会议,以老实的态度作风来开这个会。这样才能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他还曾多次深入滹沱河沿岸农村进行调研,有时开会晚了就睡在老百姓家的土炕上,有时同县里的干部彻夜长谈。

率先垂范,不仅是要自己先做,还要自己先做好,体现好的作风。反对形式主义,重在务实,而务实是当时党的高级领导人普遍拥有的工作作风。

1947年10月底至11月初,为探寻解放石家庄之策,年逾花甲的朱德只带了几个人,乘一辆吉普车,从西柏坡到安国,与晋察冀野战军各级干部广泛接触。

战后,为及时总结推广石家庄战役的经验,他在晋州侯城村一连四天与连排班干部战士座谈,据当时临时担任其秘书的何其芳回忆,4天之中,朱德先后与31人促膝而谈。

随后,他又不顾敌机轰炸和战后秩序较乱,冒着危险,踏着焦土,迎着寒风,视察了石家庄的军事设施、炼焦厂和大兴纱厂等。

这种务实态度的结果就是——当时,接到朱德关于石家庄战役经验和城市管理工作的汇报信后,党中央高度重视,立即将此信向各中央局、野战军转发,要求遵照执行。

层层传导压力

十八大后反形式主义取得一定成绩,同样离不开党和国家领导人,乃至各地党政领导的身体力行。

在形式主义泛滥的时候,有专家给出一个形象比喻,领导干部的形式主义,其实是干群之间的一个绝缘体。为此,“八项规定”其中一条就要求“减少交通管制,一般情况下不得封路、不清场闭馆。”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调研期间,行程150多公里,沿途不封路、不清场,不铺红毯,与群众相伴而行,作出表率。此后很快各级领导干部下去调研的时候,基本都不再强调封路、标语、地毯等等这些华而不实的形式。

除此之外,还有两条经验值得总结。首先是通过问责等方式,将压力层层传导下去。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尽管十八大以来,反四风中以形式主义为名问责的情况不多,但是每一次总能引起各级党员干部的警醒。2014年,湖北问责的一起应付上级检查超标办公室的案件就是如此。

当时全国范围内整治超标办公室。一些地方以形式主义对付形式,或把“办公室”的牌子改成“会议室”;或弄块隔板,隔出一个资料室,不过却由领导独享;或宁愿空置很多办公室,也要把几个人合并到一间办公室……

湖北省十堰市人社局原局长孙照军可能也认为这项治理会是“一阵风”,就走过场、应付了事。搬出超标办公室4个月后,又搬回去,被免职。

其次从一些切实可行的细节入手,一点一点慢慢改变,步步为营,也是十八大后反形式主义的经验之一。

此轮不管是反形式主义,还是反四风,着力点都更具体、更具有操作性,避免了看起来慷慨激昂、雷厉风行的做法最终沦为形式主义。

最近,新任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就与全省干部“约法四章”:其一,今后会议发言,包括书面报告,不要在开头讲“尊敬的某书记,尊敬的某省长”;其二,省内开会不要对省领导的讲话言必称“重要讲话”;其三,会议发言可以读稿,但不要刻意背稿、不要用“提词器”;其四,对省领导的批示,不要文来文去、个个“报结”,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这四件小事,看似微不足道,却是对形式主义的逐个击破,由于具体,也更具操作性。李强称,今天把这四件小事说白了、说开了,希望大家今后就这么执行了。

上下联动破除“土壤”

除了这些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之外,要力戒形式主义,还需要多方面努力。反对形式主义看似简单,实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则告诉记者,形式主义屡禁不止,与绩效评价机制不完善有关。

“对于地方党委政府而言,基本上都是围绕考核的指挥棒在转。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绩效评价有过度注重经济增长、政绩指标的倾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形式主义频频发作的重要诱因。”庄德水认为,为了凸显主政一方的政绩,一些政府机构和官员不是脚踏实地练内功,为群众办一些能够产生长远效益的实事和好事,而是乐于做一些见效快、容易产生政绩的事情,以便早日获得提升。

在他看来,十八大以来地方政府考核机制有所改变,比如不再过分强调经济增长,但是群众在考核中的话语权并不大,“没有来自直接受益者的评价声音,考核就难免被钻空子。”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徐晨光则称,形式主义,归根结底是少数党员干部党性不纯、思想不正、宗旨观念淡薄的问题。因此,戒除形式主义首先要从思想源头抓起。

大量事实证明,下面的一些形式主义往往根子在上面,比如一些部门过多、过滥的评比、达标活动,轮番的检查验收事项,往往使地方应付不暇,也助长了形式主义的滋生和蔓延。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称,从这个意义上说,反对形式主义,决不简单的是地方政府的事情,也不只是地方官员的事情,只有上下联动,特别注重从高层做起,才能破除形式主义生存的土壤,改变“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现象。

也有专家指出,治理形式主义不能仅仅就作风去论作风,而要着眼于根深蒂固的利益机制问题,比如严格政府官员的任期。

官员缺乏严格的任期制约束,频繁调动,很容易助长其急功近利的思想,进而出表面文章,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十八大后,某些地方官员的任期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证,但还远远不够,需要进一步规范。

6月初,安徽一贫困县县委书记已经调到上级市委工作,该县县长被公示担任县委书记。然而没过几天,调离的县委书记又重新回锅“官复原职”。这罕见的举动,既是严格任期,更是以工作任务和实绩为干部任用标准,能比较大限度地降低官员急功近利式的个人主义心态、避免为了政绩走形式主义道路。

猜你喜欢
形式主义邓小平
“表演完美”也是形式主义——为政不能耍把戏
形式主义“闻着臭,吃着香”
“开会”不是形式主义,“会海”才是
挂在“墙上”的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的“外衣”
形式主义渗入校园
邓小平与中苏论战
邓小平承认:林彪比他更能理解毛泽东的意图
红色读物
邓小平“怕”回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