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语文教材才算好

2016-09-27 08:55
广西教育·D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工具性语文课语文课程

新中国成立60多年,前50多年的中小学教材都是全国统编,近十年才开始实行“一纲多本”,即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由一些有实力的出版社组织编写,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后才可以发行。各地区或学校采用哪个版本的教材,原则上是有自主选择权的。初步统计,现在新编并通过审查批准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有10多种,初中语文有8种,高中语文有5种。

那么,什么样的语文教材才算好教材呢?

著名学者、山东大学中文学科一级教授、北京大学原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指出,现在语文教材存在的一大缺陷,就是采用“主题单元”框架结构,以主题来牵动整个课程计划,这样的编排往往顾此失彼,很少考虑难度系数和教学适用度,难以体现语文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因此他认为,一本好的语文教材应该注重“梯度”,每一学段、年级,甚至一个学期的前、中、后期,其课文、知识点和练习的安排,都应依照深浅程度,体现出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理念。

在具体编写过程中,各大出版社语文教材的编写和修订主要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做到让老师好教、学生好学、教材好看。工具性要求教材能引领学生注重语言运用,人文性则要求教材能引领学生思考人生、社会和自然,形成正确的“三观”。

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认为,语文教材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要突出语文性,把语文教材编成语文教材,让老师用这套教材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让语文课姓“语”名“文”,充满语文味,让语文回归语文。无论是思想教育、道德教育,还是科学教育、审美教育,都可依托语文这一框架进行。

在国内,语文教育基本上等同于母语教育,一套语文教材实质上更多的是承载了母语背后的厚重文化,这一点与国外不同。相比之下,中国的语文教材既要将工具性与人文性融于一身,又要融古通今。因此,语文教材不能呈现单一文化性,而需要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干的基础上,有意识遴选其他文化圈的作品,让学生有机会在习得本国文化的基础上进行跨文化比较,在比较中进行分析,在分析中进行判断,在判断中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总体而言,一本优秀的语文教材的最高标准在于文质兼美。作为一个载体,语文教材承载的语言文字应该是典雅的、有示范作用的,所承载的思想内容应该是正能量的、能立德树人的。

猜你喜欢
工具性语文课语文课程
可怕的语文课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