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真人图书馆”,每个人都是一本行走的书

2016-09-28 01:52金凤
金融经济 2016年8期
关键词:真人图书馆真人闺蜜

金凤

真人图书馆,起源于丹麦哥本哈根,不同于一般图书馆内的纸质书籍,它是指读者“借”一个活生生的人来交谈,从别人的故事中,获得更多的情感回馈。“阅读”的内容也是千奇百怪,有可能是一段奇遇、童年趣事,亦或是青春年少的一段感情。从别人淡淡的叙述中,去品味不同的人生,体会生活的酸涩和幸福。2016年3月,广西女孩何泛泛,成立了重庆第一个“真人图书馆”。她说,在这个电子产品充斥的时代,很少有人能坐下来好好说话,面对面的交谈,眼神与眼神的交流,似乎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也许,坐下来,去读读另一个人,不管是一声叹息还是一丝开心,你都能收获不一样的精彩,这种从血管里流淌出来的生命热度,一定会温暖你的心。

坐下来“读读”人,交换彼此最难忘的记忆

何泛泛,1981年出生,广西梧州人。2000年,何泛泛考入重庆西南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专业。大学毕业后,她进了一家计算机类的杂志当编辑。

每天朝九晚五的日子过久了,何泛泛生出一丝疲倦来。随后,她辞去工作,成了一名自由撰稿人。2015年,她应聘进了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专门负责做人物专访。不管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他们的故事,都让何泛泛感动,也让她感触颇深。她想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手机几乎不离手,朋友之间,亲人之间,根本静不下心来去谈谈心,陌生人之间更是难有交流的机会。时间久了,每个人都会失去诉说的欲望,同样,也会失去倾听的欲望。

无意间,何泛泛在参加一个公益项目时,听说了“真人图书馆”。“真人图书馆”起源于丹麦,简而言之,就是几个人约定一个地方,约定一个聊天主题,每人分享自己的一个故事,我“借”你来读读,你“借”我来读读,分享彼此不同的人生经历。这种“读人”的形式不同于一般的读书,更加生动和有趣。2016年3月,何泛泛辞去工作,利用手中现有的资源,在重庆成立了一家女性创业促进中心,而“真人图书馆”,则是她要做的第一个公益项目。她在微信、论坛上,发起了“真人图书馆”的倡议:“每个人每天大多经历重复的生活,这样的生活过久了,我们会感到一丝疲倦,想吹一吹新鲜的风。在这里,你能听到各种各样的人生故事,只要你来,只要你说,我已经准备好了自己的耳朵。”

前期宣传过后,便是招募“真人图书馆”的“真人书”和志愿者,之后再确定活动主题,等一切结束后,登记收藏,这便是大致的流程。经过再三摸索,何泛泛决定举办第一次“真人图书馆”活动。“阅读”地点选在了一家安静的茶楼。包厢里,包括何泛泛在内的五个此前从未见过的年轻人坐在了一起,品着茶,开始“读”起了身边的每一个人。这五个人中,一位名叫“听风”的女孩让何泛泛感触颇深。

女孩说她叫王佳,但更喜欢别人叫她“听风”。之所以会取这样一个奇怪的名字,是因为小时候家里很穷,窗户都是用塑料纸糊的,一到冬天,总能听见“呼啦啦”的声音,这种声音几乎伴随了她整个童年。长大后,也许是小时候的习惯使然,她对风有种特殊的感情,即使坐在家里,听着外面的声响,她也大致能猜出,外面的风有多大,从哪个方向刮来。而她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则是一段称不上艳遇的艳遇。

有一年冬天,她从重庆坐车去广州,那时顶多也就20岁出头,坐的是普通的绿皮火车。上车后,因为没有买到坐票,她便站到了两车车厢的接头处。凌晨时分,很多乘客都睡着了,她靠在车厢上,打着哈欠。这时,她看见对面坐着一个眉清目秀的小伙子,手里拿着一本散文集。“听风”也爱看书,便忍不住盯着多看了几眼。小伙子感觉到注视,轻声问她:“你要看吗?”说完,便把书递到了她手上。两人便从一本书开始聊起,聊到了很多很多事,安静的车厢里,似乎只能听见他们的声音。下车后,小伙子便把那本散文集送给了她,之后,消失在了人群中。“听风”笑着说:“这本书一直放在我的书柜里,或许是我把当年的那一幕幻想的太美好,但我总觉得,如果换到现在,我肯定会鼓起勇气找他要联系方式,而不让自己抱有遗憾。所以一个人如果想做什么事,马上、立刻去做,谁也不知道,当年的彼此,会散落到世界的哪个角落。”

叫醒沉睡的过去,千帆过尽总有一点痕迹

2016年5月4日,青年节这一天,何泛泛举办了第二次“真人图书馆”活动。这次来参加的都是重庆市有名的女企业家们,12个人坐在一边,底下是好几十名“读者”,聊起了大家藏在心里最深的一件事。聊到一半处,有“读者”点名说道:“刘姐,我想借你这本书来读读,行吗?”“刘姐”名叫刘宗玲,重庆一家有害生物防制公司的女老总,更是2015年度重庆“十大新生代女企业家”。自己被人借出来“阅读”,刘宗玲很荣幸,说起了一件自己很少对外人道的经历。

2003年“非典”爆发的那一年,刘宗玲还是重庆一家儿童医院的护士,每天都过得忙忙碌碌。非典爆发后,医院进入了全部的戒备状态,连日的劳累之下,刘宗玲累倒了,感冒发烧。刘宗玲病倒后,住进了医院的隔离病房,进行24小时的全面观察。从喧闹的人群猛然间静下来,刘宗玲精神上有些受不了,头脑一片空白,想到了家里的父母亲人。在医院上班后,她很少有时间能陪在父母身边,甚至没能陪他们出去玩一次,假如就此染病,她真心愧对父母把自己养大,而且这两年,她也一直想自己出来创业,这个愿望总是等了又等,浪费了一年又一年……在病房里浑浑噩噩地待了几天,刘宗玲最终被确诊只是普通感冒。从隔离病房出来的那一刻,她感受生命又重来了一次。

出院后,刘宗玲第一时间辞去了工作,她要去做自己以前想做却没有做的事。刘宗玲先给自己放了一周的假,带着父母出去玩了一圈。躺在沙滩上,吹着风,听着海浪声,她从心里感谢这场“疑似非典”,因为只有经历过极度的恐惧,才更加有勇气去面对未知的生活。事业稳定后,刘宗玲有了自己的家庭,成为了妈妈。只要有空,她都会陪着孩子,一起游戏和读书。特别是有了“二孩”后,她经常会抽出时间带着孩子出去旅游。刘宗玲说:“这辈子,不管事业做得多大,你需要的只是一碗饭、一张床和一个家,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比我的家庭还要重要。”见大家聊得那么开心,何泛泛也有了叙述的冲动,主动“借”出了自己这本书。

几年前,她还在报社当编辑。一次她外出采访,回城的时候,她去看望了一个老朋友。朋友父母都健在,一直跟着儿女住,可这次来,她并没有看见两位老人。朋友告诉她:“我妈喜欢安静,嫌城里太闹腾,嚷着要去山上生活,我爸只能陪她去了。”刚好朋友顺道要去看看父母,便邀请何泛泛一同前往。在离朋友家不远的一处山上,两间简陋的房子,便是老人的家。见到有人来了,老人高兴地拿出了许多瓜果,都是自家地里长的,城里吃不到。见到了饭点,她扯着嗓子喊道:“老头子,快点做饭,留两个孩子在这吃顿饭。”说完,两个老人就忙开了,你生火,我做菜,相互配合着在厨房里忙碌起来。四处打量着这个简陋的家,看着墙上的老照片,何泛泛突然生出相濡以沫的感觉,两个老人,在安静的山上,你陪着我,我陪着你,过完这一辈子,这也许就是爱情。

在场的“读者”听到这样一个故事,每个人心里都涌现出无限的美好。大家心里都有同样一个想法,这样面对面坐着,不管是新朋友还是老朋友,坐在一起聊聊天,回味生命中最美好的那些事,不管是一声叹息,还是一个笑脸,都让人寻味良久。

静下心读一读“真人书”,体会百味的人生幸福

两次“真人图书馆”办下来,何泛泛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和她一样,那些曾当过“真人书”的小伙伴也都意犹未尽:“大家坐在一起,那个氛围都让人觉得很温暖,好像交换了彼此的人生一样。”这些鼓励,都是何泛泛坚持下去的动力,她一心想把“真人图书馆”做好,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进来,阅读百味人生,品尝百味的生活,从别人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和勇气。

2016年5月12日,大学同学来找何泛泛,听说她是“真人图书馆”的发起人,便想请她帮个忙。同学说自己有个闺蜜,原本性子很活泼,也很健谈。可经历过一段失败的婚姻后,郁郁寡欢,最让人担心的是,她开始害怕跟人交流,人多的地方几乎不去,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同学无奈地说:“我就希望她能走出来多听听别人的故事,每个人生活都有不幸的一面,总揪住那些苦难不放,就是跟自己过不去。”

何泛泛答应愿意帮这个忙。考虑到同学闺蜜怕见陌生人,何泛泛在自己的朋友圈里找了几个熟人,办了一次小型的“真人图书馆”借阅活动。让每个人都说说“最恐惧的一件事或经历”,地点就在她家里,相比之前的两次,这一次更像是一个朋友聚会。同学闺蜜到了之后,何泛泛热情地走上前去打了个招呼。对方叫小沁,很文静的一个女孩,长发披肩,气质很好。一开始,小沁只是安静地坐在一边,听别人说话。见在座的每个人都愿意把自己最“恐惧”的一面表现出来,丝毫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她胆子似乎大了一些,脸上有了些许笑容。何泛泛笑着问:“长这么大,你最恐惧的事是什么?能不能说给我们听听?”见大家都看着自己,小沁点点头,说起了人生中最害怕的事。

“有一次,我去外地办事,半路上迷了路,车子开到了郊区,到处都是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走着走着,远处突然出现了一点微光,一闪一闪的,还有奇怪的叫声。在那样诡异的夜里,我吓得手都发抖。为了让自己冷静下来,我开始数数,从一数到一百,到了一百后继续从头来。终于数到第五遍的时候,我看到了路灯。”大家听后都说她很勇敢。何泛泛趁机说:“其实很多我们看着害怕的事情,一旦走近了,敢面对它了,也就不害怕了。有些痛苦,我们以为我们过不去,可是只要你鼓起勇气,告诉自己能行,那些失去的都不算什么。”小沁听后,似乎若有所思。当天晚上,朋友给何泛泛打来电话,说闺蜜心情好了很多,破天荒地跟她聊了很多事。

2016年7月初,在很多大学生走出校门之际,何泛泛特别举办了一场“大学生真人书”,只聊你在学校里遇到的最温暖的事。或许是即将走出校门,每个人似乎都有很多话要说。听着那些温暖的故事,那些平凡而有趣的细节,何泛泛很感动,同样,在场的每个人都听得十分入味。何泛泛想,这或许就是她坚持开办“真人图书馆”的目的,从别人的身上汲取温暖和勇气,从而再次出发。

猜你喜欢
真人图书馆真人闺蜜
好闺蜜
James Legge’s Translating Chinese Classics into English:An Examination of Translational Eco-environment and his Multidimensional Adaptive Selection
我的闺蜜
Imaginations and Reimaginations of National Origin—A Case Study of the Two Times that the Gaxian Cave was Discovered
传播真相 追求真理 涵育真人——我的高中历史教育之梦
何泛泛和她的“真人图书馆”
COCO×读者 真人亲身拍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