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因你而精彩

2016-09-28 18:44池小霞
戏剧之家 2016年16期
关键词:惠民活动服务

池小霞

【摘 要】探索文化惠民“六进”活动的新模式,需要加强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内容、采用互联网的运作方式、以“总分馆”制为运行模式、广泛运用多种力量办文化等方式,从而真正实现品牌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文化惠民“六进”活动;常态化;精准化;便捷化;均等化;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D26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8-0236-02

文化惠民“六进”活动是福州市群众艺术馆在坚持十多年的“走进美的小区”文艺演出基础上进行的拓展,在形式上扩大了服务对象和受益群体,为基层百姓奉上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的同时,也提供了项目互动、展览、艺术培训等综合性文化服务,活动场次由一月一场增加到一月数十场,活动地点由社区延伸至农村、校园、军营、企业、广场等地,统称为“六进”。2015年,该项目被文化部评为“全国基层文化志愿服务示范项目”。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推进该项目的常态化、精准化、数字化、社会化和均等化,这是品牌执行者所要探究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促进文化惠民“六进”活动常态化

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是决定活动常态化开展的重要因素,是活动内容的保障。参与文化惠民“六进”的队伍是一支由庞大人群组成的文化志愿者队伍,据统计,在福州,每年文化惠民“六进”活动分别要举办50场歌舞专场、50场闽剧专场、100场曲艺专场、120场激情广场专场和近200场综合专场(含五区七县(市)),全年受益人次高达36万,政府总投入经费达600万元。参与活动的人员中除了策划统筹人员外,还有专业院团、社会业余团队、艺术(非艺术)专业高校、社会业余爱好者、各门类艺术家及非遗传承人等等。这些社会文化艺术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成为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的主要保障;专业文艺团体对群众文化广泛参与,业余团队成为志愿者队伍的骨干,高校、传承人、艺术家是活动的补充力量,致使文化惠民“六进”活动内容得到保障,实现其常态化。

二、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内容,确保文化惠民“六进”供给精准化

习总书记强调“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工作方针,文化惠民“六进”供给同样也需要达到精准化。所谓精准,就是给群众带去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内容能真正让群众所喜欢、所需要。因此,我们需要有效的评估手段,从供给的产品内容的精准方面入手。首先,不同人群所需求的内容诉求不同:老年人喜欢传统戏曲和曲艺的表演,他们还热衷参与,在自编、自导、自演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在互动项目上需要保健内容的传播和讲座;中青年则倾向时尚风格的表演形式及精品艺术;少年儿童爱好儿童节目及传统手工技艺(剪纸、扎气球、木偶表演互动等)等现场传承的互动活动。其次,不同区域所服务的产品诉求不同:军营、企业适合进行慰问演出;社区和农村除了演出以外,还需要送去一些图文并茂的宣传展板进行展览(非遗展、摄影展以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内容的展览),同时根据地方业余文艺队伍的建设情况,还可送去广场舞、声乐等群众参与较多的课程,进行现场教学。再次,不同时间所配送的主题诉求也不同:日常性的惠民“六进”活动是为了活跃情趣和陶冶艺术情操,主题可不限,节庆和纪念日的惠民“六进”活动则需要开展主题性的文化配送,为节日增添氛围,春节前夕适合以喜庆热闹的节目作烘托,组织书法家现场书写春联赠送也很受大家欢迎;“世界读书日”适合穿插朗诵形式的文艺节目,同时配送流动服务车开展现场阅读活动等。因此,只有供给的产品和内容契合人们对于文化的诉求,艺术产品、互动形式、服务内容的输送上都有针对性,才能真正迎合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确保文化惠民“六进”供给精准化。

三、采用互联网的运作方式,实现文化惠民“六进”配送便捷化

当今,在“互联网+”全面覆盖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各行业、各领域的新常态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不容忽视,文化惠民“六进”活动在“互联网+文化”的应用,主要是通过网站、微信平台对文化项目进行配送。配送中,首先要让群众的文化需求更丰富,该需求呈现出了共性化和个性化的特征,促使我们加强内容与需求的对接;其次是带来服务方式的变化,主办方在网络上设定文化惠民“六进”配送的不同菜单:文艺演出+培训(声乐、舞蹈、合唱)、互动(手工技艺互动)、展览(摄影、非遗)等,由服务对象自选菜单项目进行网上申请,再进行供需对接。在这种利用网站点单配送到现场服务,最后将现场活动的录像上传网站让更多人观赏和学习,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和肯定,这是文化亲民、文化便民、文化惠民的新举措。采用互联网的运作方式,解决了文化惠民“六进”内容“按需配送”的实用性,实现了文化惠民“六进”配送的便捷化。

四、以“总分馆”制为运行模式,力求文化惠民“六进”服务均等化

文化惠民“六进”活动需要打造文化馆联盟,在“总分馆”制的运行模式下,聚集全市各级文化馆系统的设施资源、队伍资源、人才资源、数字资源、产品资源、品牌资源,力求该品牌活动服务的均等化。近年来,我们以总分馆制的运行模式,在全市建立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库”,网罗全市优秀文艺作品和人才,以轮流坐庄的形式挖掘并有效整合了全市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大大提高了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逐步实现了文化资源共享化,实现了活动内容多元化,产品供给多品种,资源供给多渠道,大大缓解了公共文化服务区域间、城乡间分布不均的矛盾,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

五、广泛运用多种力量办文化,推进文化惠民“六进”模式社会化

公共文化服务不能只满足于政府“送文化”,要注重培育文化市场,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把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有机结合起来。近年来,文化部大力倡导由“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转变,留出社会力量进入公共文化领域的空间。利用社会力量的市场化运作理顺供求关系,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提供方式、文化产品多样化,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协力发展的新格局,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

文化惠民“六进”活动若完全依靠政府主办,容易导致思维定势式、形式单一,只有充分利用八方资源,活动形式才能有所创新。在政府主办的公益性文化活动的前提下,通过招标采购、项目外包、授权、补贴、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等方式,更好地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热情,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来。作为品牌执行人员,我们需要做到:第一,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更多的企业、资源、资金关注该品牌,为活动作贡献。例如,为了实现旅游、文化、地产三者的无缝嫁接,许多地产都注重商业和生活配套的系统化建设,因此让文化驾驭“楼市”也是不可忽视的强大的社会资源。多年来,文化惠民“六进”在地产行业的赞助下,走进社区举办了数十场活动,为民、惠民的同时也解决了活动资金的问题。第二,挖掘蕴藏于社会文艺团体中的智慧和力量,共同主导和参与文化惠民“六进”活动。福州“激情广场大家唱”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作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经过多年的努力,政府对平台的作用已经由主导走向引导,每年由政府补贴,激情广场平台主办的文化惠民“六进”活动高达120场,受众面达到7万人次。第三,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近年来,为了充分搭建社会艺术团队的演出平台,我们通过微信、网络的形式,围绕“百姓演、百姓看、百姓乐”的服务宗旨,面向社会收罗众多优秀的文艺精品,市民踊跃参与,增加了节目的“虾油味”,使活动更加“接地气”。

文化惠民“六进”活动作为福州市十多年来打造的文化品牌,符合群众的需求,体现了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贴近性和参与性。该品牌有力地带动了我市“激情广场大家唱”“文化志愿者手拉手”“艺术公益课堂”等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的全面发展,面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成效,它将激励我们积极探索、创新思路,让文化惠民“六进”走进每一个人的生活,让生活因你而精彩。

猜你喜欢
惠民活动服务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家中电器要“焕”新 这波惠民操作别错过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坚定不移抓教育 践行初心惠民生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因地制宜 推惠民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