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六国政党政要和智库学者代表谈治国理政及中非合作

2016-09-30 20:24
当代世界 2016年9期
关键词:中非非洲制度

2016年7月22日,来自坦桑尼亚、南非、津巴布韦、埃塞俄比亚、纳米比亚、博茨瓦纳等非洲六国政党政要和智库学者代表参加了由中联部主办的“万寿论坛”,围绕“中非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展开对话,就治国理政、发展道路、双方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国家治理能力的

重要性日益凸显

埃塞俄比亚公务大学助理教授里加萨指出,经济发展是多维度的,并非仅仅是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幸福感的提升、教育程度的提高等等,都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准。治理任务的多样性对政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非洲国家应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优化政府调节手段,增强国家治理能力。

大津巴布韦大学恩克鲁玛亚非研究中心主任乌瑞加指出,能否在当前形势下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决于非洲国家是否做好了迎接复杂挑战的准备,能否有效维护政治稳定,是否能不断在理论上和行动上进行探索和创新,在坚守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着眼未来发展,以及具备足够的政治勇气和政治决心。

各国代表普遍认为,国家机构软弱、腐败丛生、治理不力,是大部分非洲国家面临的突出问题。博茨瓦纳莫西热雷律师事务所常务董事摩里玛指出,非洲国家的一些政党受制于官僚体制,虽然通过选举上台,却无力兑现选前承诺和施政理念。部分政党领导人忙于选举,甚至对本党情况都不了解。一些国家的领导人上台得益于民众狂热而盲目的个人崇拜,缺乏清晰的治国理政思路。一些国家的领导人甚至以管理部落的方式来管理国家。这些情况都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共产党治党治国经验丰富,对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视和建设值得非洲国家学习。津巴布韦大学社会学学院副院长马可彻坎瓦认为,政策执行力是大部分非洲国家非常需要但恰恰缺少的。中国共产党的高度执行力令人惊叹,严格防止权力和资源滥用的政治决心也值得赞赏。如果非洲国家下定决心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理顺权力关系,根除政治腐败、纪律涣散等痼疾,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他国经验可借鉴,

但不可盲目模仿

里加萨教授指出,“西方国家及其主导的国际经济合作组织好为人师,它们总是喜欢告诉我们,你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20世纪后期,西方发达国家建议非洲国家进行‘结构调整计划,实行自由化、私有化市场改革,以应对经济危机。然而,调整计划非但未给非洲带来预期的经济快速增长,反而使非洲经历了‘失去的四分之一世纪和去工业化。照搬西方发展经验使非洲国家付出沉重代价,我们必须吸取这个教训。”

南非共产党国际书记马特拉科指出,中国和非洲都经历过“去殖民地化”和“去西方化”的历程。在过去,我们都是透过西方视角来审视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而中国重视自身历史和传统文化,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这一点尤其值得非洲国家学习借鉴。

乌瑞加指出,中国坚守自己的传统政治文化,不接受全盘西化。非洲国家应加强理论和实践上的自主探索,学会用当地办法解决当地问题。

坦桑尼亚革命党中央委员、前内政部长恩钦比指出,中国是我们众多朋友中,经常用实际行动提醒我们“非洲能行”、“非洲能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甚至进而帮助别人”的那一个。非洲国家在学习中国发展经验的过程中,应自主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这样,我们才能迎来“更好的非洲”乃至“更令人期待的世界”。

制度建设非一日之功

各国代表普遍认为,制度建设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并不是短期内能够做到的。

乌瑞加指出,构建自身政治制度之前,西方就已经有大量关于政治制度的讨论和研究,相关理论建设早于实践,并为实践提供了重要指导。尽管如此,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最终确立也经历了较长时期的调整和改革。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我们的理论研究相当匮乏,也没有一个可以直接拿过来就用的范本,这给我们的制度建设带来巨大困难。我们现在都是在“理论和实践的真空中”探索发展道路,只能一点点地积累经验、总结教训,逐步建立起适合我们的政治经济制度。

纳米比亚科马斯地区计划与发展项目主管穆隆格尼指出,当前国际社会仍然对“民主”抱有不少幻想。“民主”似乎成了一种“血统”,甚至“民主”一词本身就昭示着某种优越性。因此,我们看到一些非洲国家争相在国名中加上了“民主”一词,似乎这样一来就变得“民主”了起来。事实上,“民主”的希腊语词源意为“由人民进行统治”,而赋予人民权力需要一系列的制度保障才能实现。暂且不论当前种种语意复杂的“民主”究竟好与不好,这种改换国名的表面功夫与实质性政治制度改革扯不上一点关系,于国家发展而言也毫无意义。

穆隆格尼特别提到,近年来我们总是在谈“中国模式”,国际上也持续热议“中国模式”的成就和优势。但很多人都忽视了一点,即“模式”和“实践”之间存在很大区别。“实践”是一些具体的政策、做法,很容易供他国学习并效法施行;但“模式”是一整套系统的政治制度,这个就很难学了。“中国模式”无疑是成功的,但是建立起这样的政治制度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也必须经历一个摸索和调整的过程。“非洲国家如果想向中国学习,建立起适合自己发展的一套制度,可能要等我们的下一代才能完成。”制度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我们不仅不能冒进,还要对制度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有清醒预期和应对准备。

中国是非洲

真正的朋友

六国代表同时畅谈了中非友谊,大家纷纷表示中非关系源远流长,中非人民始终在情感上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里加萨说,“中国的经济援助和非经济援助为埃塞的经济发展带来大量机遇,特别是中国无条件帮助埃塞政府增强经济治理能力。中国对埃塞的贸易、投资、发展基金等各方面的支持,都对埃塞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乌瑞加认为,“在非洲国家的所有合作伙伴中,中国尤为引人注目。中国明确提出双赢战略,真心希望非洲也能从双方合作中受益,为中非基于真诚和互利的共同发展描绘了清晰的前景”。

恩钦比高度赞赏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的倡议,“习近平主席欢迎非洲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旨在让中国的发展更好造福中国和非洲人民,如此开放、坦诚的态度对我触动很大。非洲国家并不缺少合作伙伴,其他国家经常向非洲伸出橄榄枝。然而与一些国家的合作并未使非洲一天天繁荣起来,反而日益削弱了非洲本就薄弱的经济基础,使非洲国家和人民在合作中受损。中非合作的价值在于,它是最大发展中国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建立最优发展联盟、寻求共同发展的奠基石”。各国代表纷纷指出,约堡峰会开启了中非合作新的历史篇章。

中非双方都应为

发展战略伙伴关系做出努力

对于未来中非之间的发展战略伙伴关系建设,六国代表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经济援助对非洲而言是必要的,但从长远来看,非洲更需培养经济“自生”能力。在中非合作中,中国应突出相关战略和政策的针对性,重点帮助非洲国家提高自主发展经济的能力。马特拉科指出,“中国在中非合作中必须发挥战略性作用,帮助非洲建立独立的经济、工业发展能力,这是中非合作取得实质成效的重要条件”。乌瑞加认为,中国如果愿意为非洲带来长久的、实实在在的收益,就应着力帮助非洲建立社会经济发展能力。

同时,非洲国家也必须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为中非合作提供动力和有利条件。恩钦比指出,“一个动乱的非洲无法对其他国家产生合作吸引力。中国选择去帮助发展中国家而不是去干涉它们的内部事务。同时,非洲各国应主动作为,防止居心叵测的外部势力干涉其内政。非洲国家领导人有责任、有义务共同维护非洲地区的和平与安全,为构建高效的中非伙伴关系提供保障”。马特拉科指出,“非洲国家在中非合作中不能被动等待,必须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与作用,履行自己的义务”。

中非双方应该团结一致,为创建更为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而努力。穆隆格尼指出,“中非合作应有助于推动双方、特别是非洲国家的产业升级和基础设施升级,努力把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马特拉科指出,“以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把中国人和非洲人视为廉价劳动力。中非发展战略伙伴关系,不能陷入帝国主义全球劳动分工的窠臼。当前形势仍旧严峻复杂,2008年资本主义金融危机远未结束。除非中非立即采取强力应对措施,否则我们仍将持续忍受危机强加给发展中国家的恶果。双方执政者应统筹协调内外政策,逐步打破不合理的国际经济体系,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责任编辑:徐海娜)

猜你喜欢
中非非洲制度
An Uncommon Trip
非洲村庄
中国家猫起源于非洲
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与中非合作
新的一年中非关系昂首向前
中非合作迈入新时代
以“八大行动”谱写合作新篇章
某些单位的制度
马达加斯加2:逃往非洲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