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英文故事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16-09-30 16:36于蓝
成才之路 2016年27期
关键词:交际能力应用能力高职英语

于蓝

摘 要:结合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从“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入手,帮助学生提高英语阅读水平和阅读速度。同时,通过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进行一系列的调查,提出了有效运用英文故事改善高职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三步走模式”,并对其中各步骤进行细化,使英语课堂教学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的、以发展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宗旨。

关键词:高职英语;阅读教学;故事赏析;应用能力;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7-0048-02

故事历来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一种阅读材料,其内容包罗万象且生动有趣,深受师生的喜爱。同理,英文故事也是广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材料。首先,这些有趣的信息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其次,在阅读的同时,能帮助学生扩充词汇量,培养语感,达到能够熟练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利用英语故事来辅助学生阅读学习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十分值得借鉴。

一、理论依据

研究表明,能否对一个事件进行详细的描述,理解和记忆的方法起了关键性作用,如果这时头脑里有一个与事件非常符合的图式时,描述能力便不成问题。如Bartlett(1998)提出的图式理论,他认为任何一个其他概念都可以成为激活的图式并能够由此提取计划,并且图式的中心作用还能帮助大家归纳出整个事件的部分重要细节。所以,针对高职学生,在阅读材料的选取上便要量体裁衣,为学生创造合适的语言环境,选取学生熟悉的英语文章,做到基础与实践相结合。Wallace(1992)也在他的理论中指出,基本上所有的英语阅读材料都是以语言图式以及内容图式还有修辞图式为蓝本构成的。在英文故事阅读教学中,图式理论可以得到有效运用。首先,图式理论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认知结构和学习习惯。其次,掌握英语阅读的必要的阅读技巧和方法,能够培养地道的英语思维,提高跨文化素质,减少对所学语言国家存在的文化障碍,进而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皮亚杰和布鲁纳(1972)提出建构主义,建构主义也称之为结构主义,源自认知加工学说,属于认知心理学派里面的一个分流。建构主义的中心思想认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是主动接受,而非被动。它不是由教师的日常传递而获得,而应由教师的指引和环境的创设而产生,使学生在相应的情境或是相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依靠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借力教师、他人或各种学习资源和媒介,在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之下,能够主动完成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进而自主解决问题。该理论倡导的是师生在课堂教学中要相辅相成,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者以及被灌输的对象,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提高学习的效率。这一理论对于英语阅读的课堂教学会起到帮助和促进的作用。就如同语文成绩的提高一样,语言与语言之间是共通的,学习方法也可以借鉴,一个学生的语文成绩的提高、中文素养的提升不是靠做成堆的阅读理解题目而达到目的的,而是多读文章,掌握其内容及中心思想。英语也同理,单纯靠做阅读题目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英语故事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创设各种情境,通俗、鲜活的语言贴近生活,避免了日常教学中单一的教学资料的限制,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很容易融入其场景中,了解外国文化、学习地道英语,促进其主动积极的学习,快速提高阅读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基于以上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必要性,以及英语故事阅读对阅读教学的辅助作用的体现,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英语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其理论和材料,为高职学生服务,改善和提高其英语阅读水平,使其真正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具体程序设计

1. 教学模式的展开

在阅读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对文章中的重点难点分析讲解透彻,更要善于挖掘文章中潜在的背景知识,并有效利用这些要素,从应用能力的培养入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到阅读能力和应用能力双管齐下。

(1)读前活动(导入+预测)。读前活动要短小精练,忌拖沓,虽然用时短,但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学生未来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可以激发学生根据文章凝练的标题、故事中有趣的插图或图表预测文章内容。除此之外,英语教师可以在阅读前针对学生的预测给予背景文化知识的补充,为学生进一步的理解扫清障碍,另外,可以通过设定一些问题或提供与之对应的视频短片帮助学生找出线索,引发学生对文章的主动性的思考,这都可以加速对文章大致内容的熟悉和理解,同时也可使学生轻松愉悦,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读中活动(表层理解+深层理解)。当学生很顺畅地被引入到故事情节中时,英语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设置一些指导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包括文章的主题大意、重点词语以及细节知识。问题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但题目要精练有效,不宜过多,目的是在限定的时间内,通过这一环节的锻炼,培养其快速阅读的能力,这也是英语阅读的首要必备能力。一般以略读(skimming)、找读(scanning)及猜词技巧为主,找出故事的中心句,掌握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通过把握作者的意图,提高逻辑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信息归纳能力。在对文章的表层理解完成后,教师可以做适当讲解,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含义,并辅助学生进入文章的深层理解。阅读文章中难免会有生词出现,而这些生词往往都可以通过对文章上下文的猜测而得到解决。教师辅助学生要触类旁通,并传递必要的构词法,和学生一起总结高频词汇,在理解词汇的基础上有效处理长难句的出现,引导学生抽丝破茧、化繁为简,去除干扰因素,快速找出句子主干。同时,为学生拓展知识面,对同类句式教师要给予及时地补充,进一步帮助学生克服对长句的恐惧感,通过练习夯实基础。

(3)读后活动(探索性运用)。任何语言的学习都遵循这样一个过程,“输入——内化——输出”,而这一点对极其重视应用性的高职英语教学尤为重要。对高职学生而言,英文故事的阅读重在灵活,可以无限发散思维,可以对事件进行推测,可以改写,教师要做的就是有效地引导学生根据前期的学习,抓住文章关键词、动词,重新组织文章,让学生复述。除此之外,教师要根据文章内容设置情境(问题、图片),引发学生思考与讨论(分组讨论、角色表演),目的是在文章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拓展,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这也是高职生要在社会面临的实际应用问题。

三、结束语

由于高职英语的实践性较强,高职英语教师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依据本校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当下的主要问题。因此,教师要根据英语教学的需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方法,努力钻研相关教学策略,探索适当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图式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用英语故事辅助阅读教学,分析、挖掘作者的布局构思、遣词造句的良苦用心,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参考文献:

[1]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孟悦.大学英语阅读策略训练的实验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02).

猜你喜欢
交际能力应用能力高职英语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运用情景会话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高职英语多元化综合评价模式的效度与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