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细胞癌的临床应用

2016-10-08 13:21吉立新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5期

吉立新

[摘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诊断价值。方法 23例小肝癌分别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扫描时间分别为动脉期25~30s、门脉期60~75s、延迟期3~5min,观察全部病灶在三期增强扫描中的表现。结果 23例患者共计发现27个病灶,24个病灶呈典型“快进快出”增强形式,即动脉期呈高密度(均匀或不均匀),门脉期为低或等密度,延迟期仍呈低密度。3个病灶呈不典型表现,其中2个病灶在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中均呈低密度,1个病灶在动脉期呈低密度,门脉期期为等密度。结论 多层CT三期增强扫描对大多数SHCC能够做出定性诊断,对其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关键词]MSCT;三期增强;扫描;小肝癌

[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5-189-03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简称为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中仅次于胃、食道而居第三位,以40~50岁男性多见,死亡率高。通常把直径≤3cm的单发癌结节,或2个结节直径之和不超过3cm的肝细胞癌为小肝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tomography,MSCT)平扫、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已经成为肝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在2012年3月~2015年9月期间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23例小肝细胞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图像资料,结合临床进行综合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收集2012年3月~2015年9月我院诊治SHCC患者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35~72岁,平均(45.1±6.3)岁;临床症状多不明显,多数患者为体检或其他疾病行上腹部CT检查发现;15例有乙型肝炎病史或表面抗原阳性,16例患者甲胎蛋白(AFP)阳性。

1.2检查方法

采用日本东芝公司Aquilion128层螺旋CT机,检查前10min嘱患者饮清水300~500mL,所有病例均先平扫,再做全肝三期增强扫描;扫描参数为电压120kV,200~250mA,pitch为1,层厚64×0.5mm,矩阵512×512;增强前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并签定知情同意书,由工作人员对患者进行检查前评估,常规对比剂过敏试验,无相关禁忌症及过敏试验阴性方可进行检查;增强使用高压注射器,以2.5~3.5mL/s速率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碘普罗胺(370mgI/mL)(优维显,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H210100029),用量约60~80mL,注入对比剂后分别于25~30s、60~75s、3~5min后行动脉期、门静脉及延迟期扫描;扫描范围自肝顶至肝下角水平。由2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对所有病例的增强前后系列CT片进行分析诊断。

2结果

23例SHCC患者检出病灶共计27个,其中单个病灶19例,2个病灶有4例。肿瘤病灶直径均≤3cm,平均肿瘤病灶直径为2.6cm;病灶分布于肝左叶有5例,肝右叶有18例。

2.1 CT平扫

23例27个SHCC病灶,21个病灶呈低密度,其中密度均匀者17个(图①),密度不均匀病灶4个;2个因伴脂肪肝而略呈高密度;4个病灶为等密度CT平扫未能发现;平扫病灶CT值为24~58Hu不等。

2.2 CT增强

(1)肝动脉期:24个病灶明显强化呈高密度影,病灶19个呈均匀强化(图②),5个呈不均匀强化,3个病灶未见强化;(2)门静脉期:21个病灶呈低密度(图③),等密度者5个,高密度者1个;(3)延迟期:27个病灶均呈低密度影(图④);(4)MPR、MIP等重建技术显示病灶及病灶周围血供情况(图⑤~⑥)。

图①平扫肝右下叶稍低密度灶,直径约2cm,边界清,密度均匀;图②动脉期,病灶明显均匀强化;图③门脉期病灶密度下降,呈等密度;图④延迟期病灶呈低密度;图⑤MPR冠状位动脉期SHCC病灶;图⑥MIP小肝癌迂曲供血动脉。

3讨论

肝癌(HCC)起病多隐匿,临床发现时肿块往往已经很大,从而失去手术根治的机会。因此,提高肝癌特别是小肝癌(SHCC)和微小肝癌的早期检出率,使HCC患者获得及时治疗或延长生存期。CT是HCC目前首选和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MSCT扫描速度极快,一次屏气(约15~25s)就可完成全肝扫描;其最大的优势就是一次注射对比剂可以进行多期扫描,即可获得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图像,排除了呼吸及胃肠蠕动伪影的干扰,从而提高了图像的质量。已有较多文献研究了HCC的CT动态三期增强强化特点与肿瘤分化程度的关系㈣;不同增强时期进行扫描,利用肝脏的双重血供特点和肝癌主要由肝动脉供血的特点反映病灶的CT特征,使得肝癌病灶的检出率和定性诊断准确率有明显提高量。

本组结果表明,27个SHCC病灶在肝动脉期扫描中有24个可见到强化表现,充分说明螺旋CT扫描可反映肝癌的血供特征;在门脉期扫描中,有21个病灶为低密度,也反映了肝细胞肝癌“速升速降”的特点;延迟期27个病灶均呈低密度;因此三期扫描正确反映出肝癌尤其血液动力学特点,可以显著提高SHCC的检出率和早期诊断的正确率;MSCT是容积扫描无呼吸遗漏,有利于发现小肿瘤结节;MSCT具有强大图像后处理功能,通过MPR、CPR及MIP等重建技术能够较好的显示病灶及病灶周围血供情况。

肝癌早期可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早期肝细胞癌病灶比较小,CT平扫不易显示,或仅显示为局限稍低密度影;肝脏是由门静脉和肝动脉双重供血的器官,其中门静供血约占75%~80%,肝动脉供血占20%~25%。90%以上的SHCC由肝动脉供血,而肝实质主要由门静脉供血,在肝动脉期进行扫描,肿瘤与肝实质之间有明显差异,,故SHCC表现为明显强化,门脉期肝实质强化达到峰值,而SHCC密度下降为等或低密度,延迟期病灶的密度进一步下降为低密度,SHCC呈“速升速降”的强化特征。本组资料中,绝大多数(24个)病灶肝动脉期强化,表现为均匀强化或不均匀强化,说明SHCC大多数为动脉供血。

SHCC注意与下列病灶鉴别:(1)血管瘤:血管瘤增强显示为“快进慢出”的特点,动脉期病灶从周边开始呈结节状强化,逐渐向中心扩展直至完全填充,延迟期病灶呈均匀等密度,以此可以和肝Ca鉴别。(2)局灶性结节增生及腺瘤:好发于年轻女性,这两种病变的CT表现相似,肝动脉期可明显强化呈高密度,而且其病灶强化均匀一致;门脉期一般仍为略高密度或等密度,边界不清楚,如有中心疤痕则支持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如见到包膜或病灶中心有出血则支持腺瘤的诊断。(3)转移瘤:90%AFP为阴性,富血供转移性肿瘤多数为周边强化,中央为低密度而呈典型“牛眼眶”征,在明确原发肿瘤病史的情况下,诊断不难;在原发肿瘤部位不明确的情况下,鉴别诊断有一定难度;一般情况下,转移性肿瘤多为多发病灶,可遍布全肝;此外,多数富血供的转移灶在门脉期扫描时仍可见到强化表现,即其强化持续时间较肝细胞性肝癌长。

综上所述,MS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能反映肝细胞癌的增强特征,对肝细胞癌的检出和提高定性准确率有重要价值,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SHCC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为临床早期治疗HCC提供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