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纺织强大的新标识

2016-10-08 06:03郝杰
纺织服装周刊 2016年35期
关键词:帆板聚酰亚胺纺织业

本刊记者_郝杰 文/摄

科技是纺织强大的新标识

本刊记者_郝杰 文/摄

今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两架苏-30战斗机在钓鱼岛附近东海防空识别区例行性巡航。日本两架F-15战机高速逼近挑衅,甚至开启火控雷达对我照射。我军机果断应对,采取战术机动等措施,日机投放红外干扰弹后逃逸。

据资料显示,苏-30能长时间进行空中巡逻飞行,不进行空中加油的续航时间达到10小时。该机的一大特点就是能使用新型的R-77中距空空导弹,在雷达制导下同时发射两枚导弹攻击两个空中目标,这使得普通战斗机与苏-30相比,在空战中的作用不可同日而语。

这惊险的一幕以我方完胜而告终,让国人倍感自豪。一般人可能不知道,在苏-30战斗机能多带1~2枚导弹的背后,有着纺织业的巨大功劳。

现代战机配置先进的电子装备,一般电缆护套使用金属铜丝编织而成,电缆增加导致重量增加,这对于战斗机来说,相当于减弱了空中的灵活性和战斗力。

而苏-30战机电缆护套采用的是我国纺织业自主开发的高性能材料——聚酰亚胺纤维编织而成,由于聚酰亚胺纤维具有高强度、高耐热性以及质量轻的特点,用其制成的苏-30战机电缆护套可以减重500公斤,这意味着战机可以多带1~2枚导弹,因此大幅提高了空中作战能力。

作为被业界公认最有前途的高性能纤维材料,聚酰亚胺纤维一直以来在世界上只有奥地利兰精公司有商品化供应。“十二五”期间,我国纺织科技工作者不懈攻关,长春高琦聚酰亚胺材料有限公司利用长春应化所的湿法纺丝技术,实现了耐热性聚酰亚胺纤维的规模化生产。连云港奥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采用东华大学的干法纺丝技术,建成了世界首条干法纺聚酰亚胺纤维千吨级生产线。

聚酰亚胺纤维在国防尖端领域的应用,标志着我国纺织业在高性能纤维领域有了革命性的突破。高性能纤维已经在经济建设、国家安全、航天航空等方面成为不可或缺的战略物资。

截至记者发稿时,一则消息引起国人广泛关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与长征二号FT2运载火箭等飞行产品于9月9日完成了总装测试等技术区各项工作,计划9月15~20日择机发射。这其中同样有着纺织科技的新贡献。

人们不会忘记,纺织科学家曾为天宫一号编织出“玻璃翅膀”而享誉业界。这以后航天与纺织结下不解之缘,大飞机、火星车、卫星天线、太空飞船……都能见到与纺织相关的高科技。

作为提供飞行动力的关键设备,电源系统被誉为航天飞行器的“心脏”。以往的航天器大多使用较重的金属材质全刚性电池帆板。因此,让电池帆板“瘦身减重”,使“天宫一号”飞得更轻盈,这是对电池帆板的要求。航天人通过网络搜索,发现有纺织人在研究玻璃纤维,而用玻璃纤维做“天宫一号”电池板的附着物再合适不过。我国纺织科学家不负重托,研发出了高强度、低延伸度、高柔软性的特种玻璃纤维。

如今“天宫一号”全面完成各项在轨试验任务,正式终止数据服务,为“天宫二号”空间站建设运营和载人航天成果应用推广积累了重要经验。更轻巧的柔性电池帆板已经装配在“天宫二号”空间站,人们期待着 “玻璃翅膀”再次展开的那一刻。

纺织业已经不仅仅是人们眼中传统的满足人民的穿衣需求,而正在向国民经济高新技术领域渗透,高性能材料领域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部分。“科技与时尚融合”让纺织业有了新的属性,科技的发展让纺织业焕发了青春。

猜你喜欢
帆板聚酰亚胺纺织业
纺织业两人入围工程院院士增选第二轮
聚酰亚胺纤维研究进展及应用
丹东纺织业新引擎
纺织业觅路
科尔:“走出去”带动纺织业升级
纳米材料改性聚酰亚胺研究进展
低介电常数聚酰亚胺薄膜研究进展
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研究进展
一种帆板驱动机构用永磁同步电机微步控制方法
一种组合体航天器帆板的光照遮挡计算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