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观万花筒下的域外教育

2016-10-08 08:30罗朝猛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6年9期
关键词:万花筒公立学校英国

罗朝猛

近些年来,一些教育发达国家,尽管各国国情不同、教育制度有差异、各自所处的发展阶段不一样,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为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为解决公立教育系统中所面临的难题,各自都使出了自己的“撒手锏”:教育立法、出台新政、体制变革、课程改革、课堂转型、锻造师资、督导转向,等等。

伴随着这些发达国家的整体教育改革,各种当代教育思潮、各种教育理论、各种教学方法流派、各种办学理念、各种课堂教学模式、各种教学主张等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浮出水面”,让人雾里看花,甚至茫然与不知所措。

众所周知,我国教育在五六十年代学前苏联,教育学的理论基本照搬凯洛夫的那一套。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赶学欧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力理论等,相继引入到我国被当作教育教学实践的“圣旨”。近10年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等相继邀请日本知名学者左藤学教授来我国讲学,同时,我国出版了左藤学教授的《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改变》《教育方法学》等,似乎左藤学旋风在我国刮得正浓。

面对万花筒下的域外教育,在我看来,无论是教育行政官员、大学教育学教授、教育科研机构研究人员,还是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第一,我们应以宽广的胸怀、平等包容互鉴的态度拥抱域外教育;第二,主动学习、关注和了解域外教育的发展进程和其前沿成果,让我们的脉搏与之一起跳动;第三,要用自己的慧眼去观察与甄别域外教育,要分清良莠,有时需要用放大镜,有时又需要用显微镜,但千万不要戴着有色眼镜观察域外教育;第四,在学习借鉴域外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吸收消化,去伪存真,去粗存精;洋为中用,为我所用;第五,我们不要道听途说,人云亦云,盲人摸象,断章取义,甚至以讹传讹,误读域外教育。

面对万花筒下的域外教育,我们也要警惕“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这种心态对我国教育的影响,盲目模仿和照搬国外的一套不可取。其实,发达国家的教育各有难念的一本“经”。美国在小布什时代,企图通过出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来提升美国基础教育质量,自该教育法案颁布七年过去了,美国教育质量未见明显提升。针对美国教育出现的种种问题,美国学者戴安·拉维奇在其专著《美国学校体制的生与死》中,对美国以往和现行教育体制、教育政策等进行了猛烈抨击。美国教育体制所暴露的弊端、公立学校系统中所存在的“痼疾”远比我们所想象的要多与顽固。

自我国上海学生2009年首次参加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博得头筹以来,世界一些国家对上海的教育好评如潮。有美国媒体报道说,世界上最好的公立学校在上海。2014年2月,英国教育和儿童事务部副部长莉兹·特鲁斯带团来上海考察“取经”。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数学教师应邀进驻英国学校教授英国学生数学。英国的数学教学出了什么问题?英国的教育又怎么了?

据英国《卫报》网站报道,英国教育标准局总督学迈克尔·威尔肖爵士曾运用他的第一份年度报告警示现行英国教育制度的完全不平等。他说,英国学生获取体面的受教育机会仍然还完全依赖他们居住在何地,学生就读好学校的概率还不到50%。

我国已故国学宗师钱穆先生在其《教育最大的错误是模仿西方》一文中,开宗明义指出,今天,我们东方人的教育,第一大错误是在一意模仿西方,抄袭西方。不知道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的教育,必然有自己的一套。

继而,钱先生又说,但这并不是说要我们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也不是要我们不懂得看重别人,不懂得学别人长处来补自己短处。但此种种应有限度,切不可要为学别人而遗忘了自己,更不可为要学别人而先破灭了自己。

纵观世界公立学校教育发展史,寻变是永恒的主题,唯有改革创新才有出路。中西方公立教育发展至今天,各自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也遇到了不少不可回避的难题。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当下,我们要进一步开阔国际视野,擦亮未来眼光,坚持自身特色,通过交流沟通、学习借鉴不断提升水平,通过国际合作解决面临的共同问题。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万花筒公立学校英国
最大万花筒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英国的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
英国的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
英国的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
英国“脱欧”的经济账
蝴蝶万花筒
The State Schools and Private Schools in the UK英国的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
拔牙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