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这有啥用”说起

2016-10-08 08:30何斌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6年9期
关键词:调研活动学校

何斌

作为一名教学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自然会安排备课、听课等一系列常规检查,也会开展校内公开课、教学分析调度会等活动。每每安排这些工作时,总会隐隐约约听到这种声音:又整这些!有啥用?有的教师虽然嘴上不说,但脸上却流露出这种表情。

听多了,就不得不引发自己的反思:教师为什么会这样说?

有这种貌似不和谐的声音,尤其是两三个私交不错的,能够当面向你抱怨,真不见得是坏事。这促使我们反思具体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因为,我们确实存在着没有进行认真调研,脑袋瓜子一热,就凭一厢情愿做决定的现象。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切合学校实际,我们自己也没有底。教师心生怨言,自然不足为奇。

今天当教师也真不容易,往往身兼数职,有着沉重的工作压力。既要教一门或多门功课,又担任着班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甚至专用教室管理员等杂七杂八的角色。对于学校布置的工作,本并无异议。但各项工作缺乏统筹兼顾,分身乏术,使得本身挺有价值很有意义的事情,而教师根本无暇顾及。只能草草应付,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类工作如果太多、太杂、太过频繁,也会冲击教师的正常教学,搞得很难静下心来研究教学,更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

然而,更为普遍的恐怕是嫌麻烦的心理。不仅年轻教师,工作多年的“老同志”,更容易有这种心理。谁不想多挣点儿,少干点儿?但是,问题就在于有的人就是偶尔说说,发发牢骚。回头活儿一点也不少干。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这就是工作,这就是自己的职责。安排这些工作,本身就是为了自己和学校的发展更好。听到这种埋怨,完全可以装作没有听见,或者善意地一笑了之。

但问题是,有个别教师,不管什么时候布置什么工作,表现出来的都是这种不耐烦,或者是不情愿。那问题就来了,我真的想斗胆问问:那您认为整点啥有用?还是啥也不用整?

一句看似不经意的“又整这有啥用”,表现出来的是不满甚至是抵触情绪。不好明着违背,只能暗着对抗。要么草草应付,要么干脆你说你的,我做我的。得不到教师的理解和支持,结果自然可想而知,不仅没有达到美好的初衷,甚至还会背道而驰。

由此看来,这句“又整这有啥用”,背后还真有大文章。

至少提醒我们要增强工作的计划性,减少随意性,尤其是头脑一热就做出的决定。避免出现领导动动嘴,教师跑断腿的现象。工作早部署,教师早知道,到什么时间干什么事,教师也就能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妥善安排或统筹兼顾,减少了对教师正常工作的干扰,让教师有时间能够静心做事,精心做事,开心做事。

还提醒我们在进行工作部署前,一定要做好调研,广泛听取教师的意见,以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决定。特别是要让更多教师认识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就能减少教师的抵触情绪。有些活动的设计与开展,可以有意邀请某些经常有怨言的教师,参与到活动的调研、设计、组织实施的全过程中,而不是让他仅仅作为被动的执行者,让他更有存在感,更好地理解管理者的初衷与不易,让他由满嘴牢骚的抱怨者,变为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甚至是支持者。

作为学校发展的领头羊,火车跑得快,还靠车头带。那些只会动嘴不愿动腿的领导,往往就是教师抱怨的对象。管理层不应该仅仅是工作或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更应该是和教师一道努力的参与者,体会教师的苦衷,并及时根据情况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当然,一个合格的领导者,更应该具有决策和行动的果断性以及坚定性,有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勇气与决心,绝不能因为几句轻率的“又整这有啥用”,就轻易改变了自己的初衷。

(作者单位:山东济南古城中学)

猜你喜欢
调研活动学校
“活动随手拍”
南方周末读者调研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05.24—06.07)
学校推介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
调研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