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过程管理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016-10-08 08:30戴忠财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6年9期
关键词:教研组教研学困生

戴忠财

教学质量是立校之基、发展之本,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生的成才泉。衡量学校工作的好坏,教育质量是真道理、硬指标——因为家长关注教学质量,领导重视教学质量,社会评议教学质量。它的优劣直接决定一所学校走得稳不稳,走得快不快,走得远不远。因此,学校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学管理机制,夯实教学管理过程,进而真正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树立质量意识,建设制度文化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制度是操作的指南。学校要树立教学质量优先发展的观念,实施教育科研强师兴校的策略,开展夯实过程注重结果的行动;彰显行为文化,建设制度文化,优化管理措施。

1.完善制度

每学年重建或修改相关的教学质量管理方面的要求或制度。如:教师学习制度、集体备课制度、课题研究制度、教研活动制度、教研评价制度、教师反思制度、教师备课制度、听课评课制度等,并不断完善教学质量考核制度。每学年学校把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计划装订成册,分发到每位老师手中,通过开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教学沙龙等形式组织老师们认真讨论学习,深入领会精神,规范从教行为。

2.优化机制

学校依托教导处、督导室、教研组,成立教学质量考评小组,实施项目分层考核。教导处以“质量系数”为目标,用教学成绩来考核;督导室以“教学常规”为抓手,用教学过程来印证;教研组以“专题活动”为引领,用专业发展来促进。这样,既关注过程,又注重结果,更持续发展,建立了多方联动、共同互动、一起行动的“动态”教学质量管理监督机制。

二、 强化过程管理,建设管理文化

过程是结果的孵化器。只有经历了完整的过程,才会有丰盈的体验,才会有丰满的结果;只有加强了教学过程的有效监控,才会收获突出的教学业绩,才能取得过硬的教学质量。

1.抓实“教学六认真”

学生、教师、教材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三大要素。教师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抓住了教师这个“牛鼻子”,教学质量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保障。在教师这一环中,教学六认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备、上、改、辅、考、研”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而严格的要求,重点放在“备、上、辅、考、研”这五个环节。

备——宽、深、丰。上课必备,精心预设;有备而来,临乱有策。要求参考相同内容、不同教材的编排意图,加强课时教材内容钻研的深度,掌握教材的特点、重点、难点、疑点。在个人自备的基础上,通过年级组教研活动开展集体备课的研究,同课异备集思广益,不断提高个人独立备课的质量。在教案的编写上,对刚从事教学工作不满十年的教师和在校不满三年的教师,根据授课计划每学时编写一个详案,开学提前写出一周余量,平时至少有3课时余量。

上——精、巧、准。我们要求教师巧设导语、精心设问,努力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训练精当,抓好知识的重难点、技能训练点、德育渗透点。

辅——信、效、明。我们要求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孩子倾注热情与耐心,多给予关爱。帮助他们找出缺陷与不足,分析形成的原因,明确努力的方向,树立学习信心,养成良好习惯。对孩子的学习加强平时的检查,进行督促和帮助。新学期开始,任课教师必须在开学初根据上年考试成绩或者了解上学年任课教师,摸清本学科10%学生的总体情况,针对每个学困生制定出帮扶转化计划;学校按班级学科建立学困生档案,由教导处汇总各班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名单,利用每天的中午休息、下午的第三节课安排教师对差生进行辅导;教研组组长通过定期了解考试成绩和检查学困生转化记录等方式,跟踪检查学困生转化情况,加强学困生转化工作的监督,确保学困生转化取得明显的实效。

考——真、祥、思。学校考试形式主要有日常考试和期末考试。日常考试方式主要是以区教科所印制的单元测试为依据,要求各年级教学完一个单元便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一次笔试,对每次笔试情况要有文字材料分析,写好反思及整改措施,教研组长严把质量关。教导处不定期抽测,对于每次抽测的情况,做出详尽的统计和分析,并及时地向任教老师和学生反馈,帮助学生总结提高。每次考完毕,必须对本班学生成绩作出质量分析,写出分析报告,内容包括:语数学科对试卷的评价,对学生答题的分析(从基础的掌握,知识的应用以及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提出今后教学工作的改进意见。非语数学科填写教学情况分析表: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基础、学习态度、知识掌握及应用等),教师教学情况分析(含教材评价、教学内容目标完成情况和教学中的得失情况),期末考核(查)情况分析(含考核或考查内容、考核方式、评价标准和考核效果等),今后教学工作的改进意见(含教育、教学和考查评价等方面)。

研——实、专、导。我们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有中心发言、有专题研究、有集体备课等,每学期每位教师要上一节以上的公开课。我们还要求学校行政每学期必须听课40节以上,教研组长听课30节以上,教师听课20节以上。

2.抓牢“监管流程线”

我们采用“看、听、监、问”为主的质量管理方式。“看”,即看备课,看作业。采用定期看、不定期看相结合;领导看、同伴看相结合;在看中学,在学中看。“听”,即听随堂课,听教研组课,听各类公开课,听各学科的课,组织教师相互听课,联系外出听课,请进名师授课。“监”,即进行教学流程的监控与教学效果测试的监控。采用随机与专项相结合、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师的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设计与批改、辅导、考试、质量分析进行重点监控。“问”,即领导兜校园,深入办公室、进入教室、蹲点学科组找教师或学生谈话、谈心、家访等。通过“问”了解、分析教与学的情况,发现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征询建议与方案,进而对当前工作进行改进。

3.抓好“规范检查路”

学校落实检查的实效性,做到期初有计划,期中有检查,期末有总结,结束须归档。采取开学初教学检查、经常性教学检查、综合性教学检查和期末教学检查的方式,查实践作业与书面作业,查作业批改与试卷分析,查听课评课与教学反思,把教学检查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为保证教学质量,我们还坚持进行了以下常规检查:(1)检查实践教学情况,了解学生形成技能的情况。(2)检查教师的教学态度、课前准备、授课内容、课后辅导情况。(3)检查教师执行授课计划、课程标准的情况。(4)考查教师的教学水平,对不适合或不能胜任该课程教学的教师,进行更换和调整。(5)检查教研活动开展情况及教研组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的情况。

三、开展评教活动,建设行为文化

为了传播教学正能量,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加强改进,我们每期举办一次全校性的教师备课本、读书笔记本、学生作业本展览活动,组织全体师生参观分享。通过自查互评和交流学习,达到全面提高老师们钻研教材、预设教学、拟写教案、反思教学、撰写后记、听课评课、理论学习的能力。不仅如此,我们还开展“三课展能来比拼”的评教活动:

1.名师示范课

为了充分发挥“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我们开展“市区级名师走基层、献课堂”的活动,实现资源共享的校本教研目标。

2.骨干优质课

每学期骨干教师至少提供一节优质课供青年教师观摩学习,并在课后与青年教师一起反思交流。

3.全员展示课

每位教师每年至少上两节汇报课或展示课,并开展年级组教学研讨交流,在此基础上撰写教学反思,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是常谈常新的话题,是学校管理的不变议题。教学管理不仅是强调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应关注师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在思考教学质量已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还应关注以下问题:在绩效工资背景下,如何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我们一直在思考?农民工子女占绝大多数的现状下,学生素质的长足发展,我们一直想改变?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我们一直在探索?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我们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汶罗小学)

猜你喜欢
教研组教研学困生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
对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养知识
浅议教研组功能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