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I联合放大内镜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观察研究

2016-10-09 23:01刘松华莫湘文黛薇孙玉霞黄大荣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癌前病变早期胃癌

刘松华 莫湘 文黛薇 孙玉霞 黄大荣 陈艳斌

[摘要]目的 观察NBI联合放大内镜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3月期间接诊的240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各120例,两组均进行电子胃镜检查,其中对照组患者用普通电子胃镜观察后进行活检,而研究组患者用NBI联合放大内镜观察后进行活检。记录两组患者的图像清晰度、活组织检查标本病理诊断结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能力的结果等,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病变轮廓、胃小凹形态以及微血管形态的检测中,研究组患者的图像清晰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两组患者的萎缩、萎缩伴肠上皮化生,低级别、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以及早期胃癌的诊断结果中发现,研究组患者的病症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早期胃癌患者的敏感度检查率为2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15.0%的敏感度检查率,而在特异度方面的检出率为13.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3.3%的检查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种不同方法在阳性预测、阴性预测以及准确率等方面的诊断能力均没有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方法对患者不同病变部位的检出率为75.83%,明显高于对照组51.67%的总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腺管开口分型均没有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I联合放大内镜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测不仅安全简便,有效提高了患者图像清晰度,还可以大大提高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使患者可以及早采取治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NBI;放大内镜;早期胃癌;癌前病变

[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8—23—05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是危害人体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一位。胃癌的发病部位大多在胃窦部,在发病的早期,由于胃部本身特殊而复杂的结构,常常很难被发现,到被确诊时往往已为胃癌晚期,以至于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从而使得胃癌的死亡率高居不下,在我国的农村地区,大约有60%以上的胃癌患者不能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从而延误病情导致死亡。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检测手段及早地发现病情并及时治疗显得至关重要,本次研究采用普通电子胃镜观察后活检和NBI联合放大内镜观察病变后活检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检测,研究结果显示,采用NBI联合放大内镜进行检测的图像清晰度更高,可以明显提高在萎缩、萎缩伴肠上皮化生,低级别、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使患者可以及早发现病情并及早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病例选取标准及评判标准均根据中华医学会内科分会制定的诊断标准进行。纳入标准:(1)胃黏膜呈颗粒状,黏膜血管线路,色泽灰暗:(2)局部黏膜充血糜烂、颜色异常、微隆起或凹陷等改变;(3)符单发或多发直径约2~3mm结节,表面呈绒毛状或西颗粒状。排除标准:(1)有严重心肺疾病患者;(2)肝肾功能不全者;(3)有显著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最近患上呼吸道感染有明显发热、喘息、鼻塞和咳嗽等;(4)急性上消化道出血;(5)消化道梗阻或穿孔者。选取梧州市中医医院2014年6月~2016年3月期间接诊的240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各120例,其中对照组中男57例,女63例,年龄为25~68岁,平均(48.2±4.3)岁,病程为2~12年,平均病程为(7.8±2.3)年,研究组中男64例,女56例,年龄为24~67岁,平均(47.6±3.9)岁,病程为2.5~12.5年,平均病程为(8.3±2.6)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符合我院伦理委员会的规定,且在征得患者本人及家长的同意下进行。

1.2方法

在进行操作前做好消毒、仪器调试等一系列准备。整个诊断及操作过程均由一名资历高深的医师进行。首先,对所有患者均选择普通内镜(GIF-Q240Z内镜,日本奥林巴斯公司生产)进行诊断,然后对照组患者保持不变,而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NBI放大内镜的检查。具体操作如下:用NBI内镜通过食道,当到达胃腔部位时并逐渐缓慢进入十二指肠,通过内镜的缓慢推动,观察十二指肠部位以及胃部,当发现患者有蓝中带白斑片区,则应对该区域的嵴状结构进行取样并送检,如果没有嵴状结构存在,则应在胃窦前后壁进行取样送检,若发现有癌变部位时,应用医用生理盐水对病变部位进行清洗,并对病变部位进行拍照处理,保存相应的图片后,在NBI+放大内镜观察下对可以病变进行活检。

1.3观察指标

观测两组患者的病变轮廓、胃小凹形态、微血管形态的图像清晰度、两组患者的萎缩、萎缩伴肠上皮化生,低级别、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胃癌的诊断结果以及对早期胃癌的诊断能力的结果等。

1.4判断标准

根据内镜图像清晰度判断标准,如果图像显示模糊,无法对病灶部位的轮廓进行清楚的辨别,则为1分:如果图像显示模糊,但可以对病灶部位的轮廓有较为清晰的辨别,则为2分;如果图像显示较为清晰,可以对病灶部位的轮廓及细节有清晰的辨别,则为3分:如果图像显示非常清晰,可以清楚对病灶部位的轮廓及细节进行辨别,则为4分。

1.5统计学分析

根据SPSS16.0软件统计数据,t检验应用于计量资料,x2检验应用于计数资料,秩和检验应用于等级资料,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检验方式的图像清晰度的比较

经过不同的检验方式,图像的清晰度均有所差别,在检测病变轮廓、胃小凹形态、微血管形态的过程中,研究组患者的图像清晰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活组织检查标本病理诊断结果的比较

在对两组患者的萎缩、萎缩伴肠上皮化生,低级别、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胃癌的诊断结果发现,研究组患者的病变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两组方法对早期胃癌的诊断能力的比较

经过两种不同方法的检测,研究组患者在敏感度方面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而在特异度方面的检出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种方法在阳性预测、阴性预测、准确率等方面的诊断能力没有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4两种不同方法对不同病变部位的检出情况的比较

研究组的方法对患者不同病变部位的检出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的总检出率为75.83%,而对照组的总检出率为5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2.5两种不同方法对腺管开口分型的比较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腺管开口分型均没有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3讨论

据报道,近年来,胃癌逐渐成为危害人体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平均每年由于胃癌而死亡的人数高达16万以上,严重威胁着人类正常的工作与生活。胃癌的发病部位大多在胃窦部,在发病的早期,由于胃部本身特殊而复杂的结构,常常很难被发现,到被确诊时往往已为胃癌晚期,以至于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从而使得胃癌的死亡率高居不下。有数据显示,在胃癌早期,经过手术治疗,其存活率高达90%以上,而在胃癌晚期,其存活率仅有10%~25%。因此,对于胃癌而言,早发现,早治疗显得至关重要。

在过去,对于胃癌的诊断,常常采用普通电子胃镜观察,但由于在胃癌的早期,癌变部位极其微小且较为模糊,很难被发现,以至于常常会被漏诊,延误治疗。而在现阶段,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研究发现,NBI联合放大内镜对于早期胃癌的诊断与癌变部位的观察有重要的意义。NBI内镜是指利用窄带影像技术完成影像处理的电子内镜系统,即利用滤光器过滤掉内镜光源所发出的红蓝绿光波中的宽带光谱,仅留下窄带光谱用于诊断消化道以及胃部的各种疾病。NBI联合放大内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有其独特的优势:NBI技术可提高内镜成像对比度,清晰显示黏膜表浅的微血管形态和微细表面结构:NBI联合放大内镜可以更加清晰的观察胃部的形态和微小血管形态如微血管的直径、走向、有无分支等,为内镜医生提供更为可靠的诊断信息,尽早的确定癌变部位的位置与范围,及早诊断与治疗。本次研究采用普通电子胃镜观察后活检和NBI联合放大内镜观察后进行活检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检测,研究结果显示,采用NBI联合放大内镜对病变轮廓、胃小凹形态、微血管形态的检测中,其图像清晰度有了很大的提高,除此之外,患者在萎缩、萎缩伴肠上皮化生,低级别、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以及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也有明显的进步,其中用NBI联合放大内镜对早期胃癌的敏感度检查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本研究中其具体检出率为26.7%,明显高于普通内镜活检15.0%的敏感度检查率,而在特异度方面的检出率为13.3%,明显低于普通内镜活检23.3%的检查率,而两种不同方法在阳性预测、阴性预测、准确率等方面的诊断能力均没有明显的差异。采用NBI联合放大内镜对不同病变部位的总检出率为75.83%,明显高于普通内镜活检51.67%的总检出率,但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腺管开口分型均没有明显的差异。

综上所述,NBI联合放大内镜对早期胃癌进行检测可以大大提高早期胃癌的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使患者可以及早采取治疗,其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癌前病变早期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价值分析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外科手术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比较
多环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分析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
祛萎健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120例临床分析
开腹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术后恢复情况及患者生存率对比
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诊断早期胃癌临床分析
电子染色内镜确定早期胃癌的应用价值评析
早期胃癌的治疗方法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