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PCT、CRP、宫颈分泌物涂片联合检测在未足月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诊断中的价值

2016-10-09 17:14陈海菊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胎膜早破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

陈海菊

[摘要]目的 探讨PCT、CRP、宫颈分泌物涂片联合检测对未足月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5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进行研究,设置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的50例未足月健康孕妇进行对照,设置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受检者进行血清PCT、CRP检测,并对观察组进行宫颈分泌物涂片检查。计算PCT、CRP、宫颈分泌物涂片以及联合检测对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并对比两组受检者的PCT值、CRP值。结果 与单一检测相比,联合检测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均明显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PCT值、CRP值均明显更高(P<0.05)。结论 应用血清PCT、CRP、宫颈分泌物涂片联合检测对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进行准确的诊断。

[关键词]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宫颈分泌物涂片

[中图分类号]R714.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8-114-03

绒毛膜羊膜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胎膜早破并发症,在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中较为常见,对妊娠结局极为不利。因此,临床上应对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以改善妊娠结局。本研究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5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和50例未足月健康孕妇进行研究,分别进行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清宫颈分泌物涂片检查,以探讨血清PCT、CRP、宫颈分泌物涂片联合检测在未足月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5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将其设置为观察组,纳入条件为未足月产妇、发生胎膜早破、单胎、初产妇、未出现感染征象、未出现宫缩、未合并内科疾病或产科并发症;另选取同时期的50例未足月健康孕妇进行对照研究的对象,将其设置为对照组,纳入条件为未足月产妇、未发生胎膜早破、单胎、初产妇、未出现感染征象、未出现宫缩、未合并内科疾病或产科并发症。

对照组年龄22~32岁,平均(26.9±2.3)岁,孕周28~37周,平均(33.45±2.78)周;观察组年龄21~33岁,平均(26.8±2.3)岁,孕周短则29~37周,平均为(33.56±2.74)周。两组孕妇就其年龄均值、平均孕周进行对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分别采集受检者的静脉血液,观察组于胎膜破裂后的4h内采集血液,对照组于产前检查前采集血液,对采集的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处理,离心速度为3000r/min,离心10min后取血清,对两组受检者进行血清PCT、CRP检测,PCT检测方法为半定量固相免疫法,CRP检测方法为免疫透射比浊法;对观察组患者的外阴进行消毒,采用内窥镜使其宫颈暴露,用棉签插入至患者宫颈口内,以轻柔的力度连续旋转2周,采集宫颈分泌物,置于无菌试管中送往检验科,进行宫颈分泌物涂片检查。

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PCT、CRP、宫颈分泌物涂片以及三种方法联合检测对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

1.3观察指标

对比PCT、CRP、宫颈分泌物涂片以及三种方法联合检测对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并对比两组受检者的PCT值、CRP值。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单一检测与联合检测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比较

5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中,有35例孕妇被病理诊断确诊为绒毛膜羊膜炎。与单一的检测方法相比,联合检测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均明显更高(P<0.05)。见表1。

2.2两组受检者的PCT值、CRP值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血清PCT值和CRP值均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未足月胎膜早破是一种发生于妊娠37周前的妊娠期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6%~12%,属于自发性胎膜破裂,容易引发妊娠期感染、胎儿死亡等严重妊娠不良事件,对母婴均极为不利。据有关数据统计,妊娠期孕产妇发生胎膜早破的时间越早,其预后越差,尤其是未足月的胎膜早破孕妇,其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情况出现异常,血流阻力异常增高,血流速度减慢,新生儿脑组织血供氧供容易出现不足,导致新生儿脑组织受损,对新生儿的预后极为不利,而即使是发生在孕晚期的胎膜早破或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其妊娠不利结局相对于正常足月产妇也明显增高。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容易并发绒毛膜羊膜炎,这种并发的炎症感染会对孕妇造成严重的影响,对宫内胎儿极为不利。因此,临床上应对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尽早进行诊断,以及时对孕妇进行治疗,改善妊娠结局。

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金标准为胎盘胎膜病理诊断,但这种诊断方法往往只能在产后进行,无法为绒毛膜羊膜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不利于绒毛膜羊膜炎的治疗,因此,有必要寻求准确诊断绒毛膜羊膜炎的方法。降钙素原(PCT)是由甲状腺C细胞生成的一种降钙素的前体,能够在甲状腺C细胞中发生裂解,并形成降钙素,健康人体血清中的降钙素原的含量极低且难以检测,而一旦机体发生感染,降钙素原的含量会出现明显的增高,并且会随着炎症反应的程度加重而出现正向变化,因此,在临床上降钙素原常被作为炎症感染疾病诊断的标记物。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急性反应蛋白,健康人体中的C反应蛋白的含量较低,一旦机体受到病毒侵袭而发生感染,C反应蛋白会出现剧增,C反应蛋白可对外来物质(入侵机体的细菌、真菌、病毒)或机体内坏死的细胞进行有效识别,因此,C反应蛋白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诊断,被作为炎症标记物。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血清PCT值和CRP值较之对照组均明显更高(P<0.05),说明PCT和CRP可有效反映出绒毛膜羊膜炎患者的炎症感染。

宫颈分泌物涂片是指采集孕妇的宫颈分泌进行细菌检测,由于绒毛膜羊膜炎患者的宫颈处往往存在解脲支原体等致病菌,故进行宫颈分泌物涂片检查可有效检出阳性病例,但这种诊断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细菌培养,不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因此,需与其他检查方法进行联合诊断。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单一的检测方法相比,联合检测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均明显更高(P<0.05),证实了联合诊断对绒毛膜羊膜炎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应用血清PCT、CRP、宫颈分泌物涂片联合检测可对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进行准确的诊断。

猜你喜欢
胎膜早破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检测在胎膜早破宫内感染诊疗中的价值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与药理解析
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评估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
盐酸利托君对112例早产胎膜早破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不同时间引产的效果观察
CRP与白蛋白比值对急性重症肾盂肾炎预测价值的探讨
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比研究
PCT、CRP及WBC在小儿发热疾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降钙素原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分娩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