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闭合穿针结合骨折治疗仪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6-10-09 23:38谭享业黄颖珊张桂友聂建雄杨戈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8期

谭享业 黄颖珊 张桂友 聂建雄 杨戈 林宇雨 贾春媛 许朋

[摘要]目的 分析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中,手法复位闭合穿刺针结合骨折治疗仪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60例患儿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行手法整复闭合穿针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则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辅以骨折治疗仪进行治疗,然后就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性的比较和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经过各自方法的系统治疗,恢复情况及骨折愈合速度组间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手法复位闭合穿针结合骨折治疗仪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还能够有效提高骨折的愈合速度,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实践中予以借鉴。

[关键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闭合穿针;骨折治疗仪

[中图分类号]R726.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8—223—03

结合已有的临床研究资料来看,肱骨髁上骨折也就是肱骨内外髁上方的骨折,多是由于间接暴力所导致,临床上以<10岁的儿童为主要患病人群;一旦发生该骨折而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会对患儿的健康及正常发育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临床上关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手法闭合复位穿针固定法、单纯手法整复法、骨牵引支架疗法以及皮牵引法,结合临床实践来看,这些治疗方法都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是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上述所示后三种方法对骨折固定的稳定性相对比较差,患儿在治疗过后很容易会出现再次错位的情况,而切开复位内固定法则会对患儿的骨骺和骨膜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会对患儿的骨折愈合和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这其中手法闭合复位穿针固定法不仅操作相对简单,而且固定也更为稳定,治疗后出现再次错位的可能性比较小,其次也不会对患儿的骨骺和骨膜造成太大的损害,因此在临床实践中该方法使用的频率比较高;但是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该方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即骨折固定后长期针尾留在皮外,患儿会有较大的可能会出现各类感染,患儿的早期功能锻炼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基于此如何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加快患儿的愈合速度以便能够尽早拔除克氏针减少针道感染的几率就成了临床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院以60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手法复位闭合穿针结合骨折治疗仪在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研究取得一定收获,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儿35例,女患儿25例,患儿平均年龄(6.4±2.1)岁,受伤时间为1h~6d不等;经检查所有患儿均符合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标准;研究所选取的60例骨折患儿均为闭合性骨折,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畸形、肿胀和功能障碍,肱骨髁上压痛阳性,叩击痛阳性,可触及骨擦感以及骨擦音;随机将6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受伤时间及临床表现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研究所选取的60例患儿均采用骨折手法整复闭合穿针固定进行治疗,术后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进行中西医结合用药;观察组患儿则在该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辅以骨折治疗仪进行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均对两组患儿的病情变化及身体状况进行严密的监察,以防止特殊情况出现,然后就两组患儿的骨折愈合时间、恢复情况及×线变化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

1.3治疗方法

1.3.1骨折手法整复闭合穿针内固定术 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科学的选择麻醉方法,一般情况下患儿的年纪较小我们均对其进行全身麻醉,年龄稍微大的患儿且配合度较高我们对其行臂丛阻滞麻醉;麻醉生效后先行手法整复:伸展型复位方法为两名医护人员分别将患儿的前臂和上臂握住,然后对其做拔伸牵引,主治医师则采用双手对近端和远端进行挤压,当骨折重叠移位被纠正后,再行肘关节内翻及桡偏尺偏,两个拇指从肘关节后向前推骨折远端,另外的手指则紧握住骨折的近端并对其行向后拉,直到明显感受到骨折复位的摩擦感为止。C型臂透视见复位情况良好后医护人员可维持复位后的位置,然后再根据患儿骨折的基本情况从肱骨外上髁沿着垂直骨折线的方向交叉打入两枚克氏针,或者从肱骨外上髁沿垂直骨骺线方法交叉打入克氏针进行固定,在该环节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克氏针必须要求完全穿过对侧骨皮质,C型臂透视结果达到相应的要求后将针尾尽可能的剪短留置于患儿的皮外,然后进行最后的石膏固定;治疗完成后大约4周的时间进行拍片复查。

1.3.2术后三期用药 初期(术后1~2周):(1)为防止患儿出现术后感染,可对其行注射头孢呋辛纳钠0.75g并加入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2)消肿,对患儿行β-七叶皂苷钠5mg并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1次/d;(3)活血祛瘀,对患者行合营止痛汤、活血止痛汤口服。中期(术后3~6周):该阶段的治疗主要以接骨续筋为主,本研究采用的方法是,骨肽注射液1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50mL静脉滴注以及口服骨肽片0.3g,平均每天3次:骨折后期(术后7周)主要是根据患儿的康复情况指导其进行适当的关节康复性锻炼,这样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的疼痛感,还能够对关节周围的组织起到一定的松解作用。

1.4评价标准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并以我院自制的关节功能评分表对患儿不同时间段的关节功能进行评估,主要内容包括:肘关节屈曲情况、日常基本生活情况、肢体肿胀情况和疼痛感。

1.5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系统的治疗,两组患儿在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不同时间段骨折恢复情况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肱骨踝上骨折是临床上一种发生率比较高的儿童骨折类型之一,具体发生在肱骨内外踝骨上方,从临床实践来看,该骨折可能会造成关节功能障碍及神经损伤等多种并发症,患儿如果未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还有可能会并发其他更为严重的并发症,由于患者人群的特殊性,因此关于该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一直是临床研究中广泛受到关注的一点。

结合已有的临床研究资料来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可选择性虽然比较广,但是由于各种方法都具有相应的局限性,常规单纯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或皮牵引、骨牵引由于固定方法缺乏一定的牢固性,患儿有一定的几率会出现骨折再次错位,而且从临床实践来看过于紧密的包扎也会对患儿的正常血液循环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样不仅会放慢患儿肘部的消肿进程客观上还会增加缺血性肌挛缩发生的风险;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本身就会对患儿的骨膜和骨骺造成比较大的损伤,不仅影响患儿的恢复,对其成长发育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由于该治疗方法术后疼痛感比较明显,也不利于保证患儿术后的治疗依从性;因此综合下来手法复合闭合穿针是使用率比较广泛的治疗方法,但是就临床效果来看,该治疗方法依旧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研究中对观察组患儿加入了骨折治疗仪进行辅助治疗,

结合本次研究的结果及已有的临床文献来看,骨折治疗仪具有加快骨折愈合、活血及消肿的功效,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患者造成过于明显的疼痛感,操作难度相对较小,针对骨折愈合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结合本次研究来看,儿童肱骨踝上骨折辅用骨折治疗仪不仅能够加快患儿消肿的进程,还能促进其肘部的血液循环进而降低缺血性肌挛缩的风险,使患儿能够在相对比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康复性功能锻炼,临床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我院通过对60例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进行分组对照治疗,对照组患儿单纯采用手法复位闭合穿针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入骨折治疗仪进行治疗,两组患儿经过系统的治疗,综合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儿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因此我们得出研究结论,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治疗中手法整复闭合交叉穿针法联合骨折治疗仪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经过临床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借鉴并予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