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旅行都是回归故里

2016-10-10 09:16依江宁
莫愁 2016年26期
关键词:伊凡大理食材

□依江宁

每一次旅行都是回归故里

□依江宁

纪伊凡

寻山寻味寻乡愁 分享平台:浅山寻创始人:纪伊凡

纪伊凡大学毕业后,在重庆和北京做过多年媒体和互联网,但由于长期出差生活不规律,饮食不健康,发现身体状况越来越差。

2014年初秋,纪伊凡请了一个长长的年假,回到家乡休养。每每回到四川老家,家乡的食物让他更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意义。无农药的有机大米,野生的猕猴桃,野生茶花蜂蜜……这些来自山里的食材,都是在极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中经过时间的淬炼而来,它们将独特口感与珍奇味道融于一身,更因为带着原产地的精气神与历史深度而弥足珍贵。即便是本地人,也并非人人知晓,更不是唾手可得。曾经,他带着山里自家人采集的这些食材回到单位,送给同事,每次大家都赞不绝口,都市里也买不到,同事们希望纪伊凡下次回乡时能够帮他们采购一些。

但每次能带的都是有限的,回想那些山间的自然之味被抢购一空的场景,纪伊凡拖着疲惫的身体起身时,突然觉得没有比回到大山、回归故乡更适合他的事了。

接下来的四个月时间里,他开始调研收集家乡山间田间各种食材珍味。在老家的一次婚礼上,他记录下阆中独有的一种小吃:洋威,做法是:把肥猪肉切成粒,煎干油之后,裹上特制的粉红色糖浆,进行煎炒,晾干即食,甜而不腻,清爽通喉。

当纪伊凡把这些寻找生活原味的照片发在朋友圈的时候,引起了很多朋友的乡愁记忆。他们也想加入进来,说自己的老家也有一些类似的独特食材,藏于深山,是不是可以组成一个寻山的团队,把这些取于自然的美味发掘出来,传递给城市中忙碌而热爱生活的人。于是纪伊凡正式成立“浅山寻”团队,吸收了云南、贵州、海南等地能够作为寻山向导的四个伙伴。

“浅山寻”始于四川,但绝不止于四川。因为对食材原味超出寻常的迷恋,纪伊凡对所有食材的选择都几近苛刻。为了找到最纯粹的食物,他们准备用脚步丈量云贵川的山林和村落,从四川、云南到贵州再到海南,甚至更多的地方。

在纪伊凡看来,寻山,不仅是寻找那些散布在大山里的美味食材,也是在寻找我们记忆中的过去。他希望借此能够重新找回现代人对食物本真的追求,还原不同于城市喧嚣的“乡土回忆”。

在寻山的过程中,纪伊凡和小伙伴们吃到了很多从未吃到过的美味,纪伊凡又产生一个灵感,寻山不仅仅是要寻找到原味的食材,还要和更多的人分享这些藏于深山的菜谱。

纪伊凡的“浅山寻”团队去了云南大理和海南。在大理一些乡镇的市集上,包括四川阆中的农村里,纪伊凡依然看到很多老人用传统手艺编着竹编,做一些厨房里用到的工具,如竹篮、背篼,以及用丝瓜络做的洗锅刷等等,这些手艺品取自自然,做工精美,但这就是我们家家户户曾经用的厨房用具。纪伊凡想到,“浅山寻”要在互联网上打造一艘“味觉方舟”,有食材,有食谱,有手艺传承。

回来后,纪伊凡在微博、微信上发布“浅山寻”团队寻山的故事,陆续收到很多身边的朋友以及陌生的读者来信,问下次可不可以和团队一起去寻山旅行。于是今年“浅山寻”又有了一个新项目——浅山行,带着都市里的人们一起去故乡旅行。

“浅山寻”要做什么?经过一年多的尝试,纪伊凡心中终于有了明确的答案:“浅山寻就是一群来自农村大山里的80后,离开城市,最后回归山野,将大山里的食材、美味、民艺带出大山,分享给更多的城里人,寻找和传承一切美好的东西。同时让城里人能走进大山,热爱我们的土地和粮食,让他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来我的故乡旅行 分享平台:故乡旅行创始人:谭拯

谭拯在电信公司上班的时候,就是一个资深的驴友和摄影爱好者。每到假期,他就背上旅行装备,四处游玩。他喜欢去的旅行社推销的各种热而是古村和城市里遗落的风景。

什么时候真正爱上这座城?可能是城市角落里某一个街边小店,可能是某一次深夜归来,可能是忙碌之后闲暇的穿行,也可能是台风过后的碧空如洗……谭拯说:“于我而言,爱上一个人或城,都与时间有关。”

渐渐地,他把广州当作了第二故乡。有朋友要来广州玩的时候,他就说:“不要跟旅行团,你来广州,我就带你去新老中轴线走一圈。”然后他就带着朋友,在广州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吃,转角处还有惊喜在等着。

早茶是老广州的必须,而上班的人们,在这个城市,也会在忙碌后的中午或周末,偷得浮生半日闲,煮一壶茶水,约两三好友,摆三五糕点,天南海北地聊一聊。

这样的游玩让朋友们感受到了别样的旅途。记住一个地方,只需要记住一个人,此心安处,那就是故乡。

后来谭拯出去玩的时候,也喜欢找当地的朋友做向导。每次新到一个地方,有当地的朋友带着你吃喝玩乐,这样多棒。例如他去呼伦贝尔草原,一定会请当地的蒙古族朋友带着他去草原腹地上骑马,去挤羊奶、吃烧烤,去中俄边境的额尔古纳河上钓鱼……尽量去接近当地人的生活。

谭拯

2014年,谭拯开了一个“故乡旅行”微信公众号,分享在各地朋友的故乡游玩的经历,陆陆续续发了上百篇,既留下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也留下了朋友们的情谊。

2015年春节,他去了大理,当然先和当地的朋友打了招呼。正月初一,阳光很好。彪哥是大理的白族人,专程来接机,一路上兴致很高地介绍沿途风物。他常年在外地工作,但每年必回大理,说起大理,是满满的自豪。那天,谭拯跟他走了很多地方,那是一种无法拒绝的热情。当晚在彪哥家吃饭,谭拯笑称这就是“白族家访”了。彪哥说,每天早上起来,你第一眼就能看到苍山洱海。

后面几天谭拯就一直住在彪哥家里。大理坝子正好在苍山洱海之间,土壤黝黑黝黑,肥得任性,种什么都疯长。那是谭拯第一次看到那么广袤的蚕豆田,以及大葱、韭菜,都绵延无边,如同这里的人,自然、简单、开阔、热情爽朗。

这样的深度私家旅行,是很多朋友羡慕的。在“故乡旅行”的微信公众号上,谭拯收到了很多留言,有希望跟着他出去玩的,有想发起旅行活动的。谭拯留意到打车、住店等行业都出现了共享经济的创业典型,心里慢慢有了一个想法,为什么不能做一个共享旅行的平台呢?每个人都可以做当地的生活家(指了解当地风土人情且乐于将此分享的人士),组织一场去故乡旅游的活动。

谭拯决定辞去工作,开始组建团队,正式运营“故乡旅行”。这是一个共享旅游平台,注册会员、分享当地文化、设计线路、发起本地旅行、推荐当地生活家,以及组织本地活动等,均可获得对应积分及酬劳,积分可兑换旅行及物质报酬,最高可兑换公司股权,成为“故乡旅行”事业合伙人。

常常有朋友问谭拯,为什么想到做“故乡旅行”?谭拯说:“抱朴守拙,连接、共享,构建一个像蜂群一样的旅行生活生态,在整体性中保留个性与多样性,更深度地体会每个地方的独特与美,这是我始终不变的初心。”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钟健

12497681@qq.com

猜你喜欢
伊凡大理食材
巧用食材铺“地锦”
人与食材
做梦都要去大理
大师教你做藏餐《牦牛肉炒青稞》
大理好风吹
剑齿虎⑤
剑齿虎⑤
枯叶蝶的秘密
食材变动物
解读“风花雪月”唯大理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