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黄田镇水稻细条病发生流行原因

2016-10-11 08:14陈亚琴
广西农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流行防控措施

陈亚琴

摘要:为提出有效防控水稻细条病发生流行措施,文章通过实地调查和座谈访问方式,探讨黄田镇水稻细条病发生流行原因。调查分析认为,黄田镇水稻细条病发生流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农民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组合)和带菌种子,加上防治意识不强、田间肥水管理不恰当和种子市场混乱等。针对水稻细条病发生流行原因,提出了强化检疫执法、清理病原环境、积极推广高产抗病品种、严把种子消毒关、加强田间检查、及时开展宣传和防控培训、加强肥水管理等防控水稻细条病措施。

关键词:水稻细条病;发生;流行;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2016)01—0023—03

水稻细条病是由细菌引起。其主要危害水稻叶片,病斑初期呈暗绿色水渍状小点,以后缘叶脉扩展成褐色细短条状斑,对光呈透明水渍状,表面粘附许多米黄色球状菌脓,干燥后不易脱落,叶片条斑能互相愈合成大块条斑枯死,田间呈现一片红色。

2013年前,黄田镇水稻只有新村管辖的稻田零星发生,而这两年几乎所有村寨的稻田都发生,一般发病的稻田稻谷损失率为10%-18%,严重的达到40%(2015年数据,下同),是什么原因引发黄田镇水稻细条病发生流行?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和座谈访问方式,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并提出防控措施。

1黄田镇水稻细条病发生流行原因

任何病害发生流行主要决定于病原、品种和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可能构成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水稻细条病发生前提也是要有足够的菌源,至于流行程度则受气候、品种感病和水肥管理等多种因素影响,而黄田镇水稻细条病发生流行是由感病品种(组合)、带病种子、气候条件、农民意识、肥水管理和市场混乱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1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是黄田镇水稻细条病发生流行首要因素

根据中国农业知识网:目前尚未发现对细条病免疫的水稻品种。但品种间存在一定的抗性差异:粳稻品种比籼稻品种抗病,叶片窄的品种比叶片宽的品种抗病,同一品种苗期至分蘖期较抗病,孕穗期最易感病。近几年当地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丰两优系列、野香优系列品种,因它们产量高米质优商品价值好而深受当地农民喜爱,但它们的禾叶都是阔叶型,也就是说,这些品种大部分是感病品种。根据田间调查:种植这些品种的田块发病率比其它品种高5%-8%,水稻损失率10%-13%。因此,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是黄田镇水稻细条病发生流行首要因素。

1.2种子带菌、不消毒是黄田镇水稻细条病发生流行初侵染源

黄田镇推广种植的杂交稻90%品种是从外地调进来的,种子没有经过检疫就直接销售给农民,带菌种子不可避免,而农民购买回去就直接浸种催芽,怕麻烦或者嫌弃消毒药臭而不愿进行种子消毒。根据田间调查:外调的水稻品种平均发病率14.3%,而常规稻平均发病率1.3%,相差13%。所以种子带菌、种子不消毒是黄田镇水稻细条病发生流行初染源。

1.3适宜气候条件是黄田镇水稻细条病发生流行诱发因素

雨量多,平均温度在25-28℃,相对湿度85%以上,对细条病发生极为有利,如果遇到台风暴雨的影响,病害蔓延速度将大大加快。根据气象站统计:黄田镇8、9月份平均气温分别为24-30℃、22-30℃,相对湿度分别为87%-90%、82%-85%,下雨天气分别11d、10d,受台风影响各一次,加上8月下旬至9月上旬正是黄田镇晚稻孕穗期。这样的气候条件与水稻细条病发生流行条件相符,再遇上水稻最易感病期,促使水稻细条病迅速蔓延。因此,适宜气候条件是水稻细条病发生流行诱发因素。

1.4农民意识程度是黄田镇水稻细条病发生流行人为因素

目前,在家务农的农民绝大部分是上了年纪的,对新事物接受难度大。稻瘟病和稻纹枯病是当地水稻发生的主要病害,农民认识并懂得用药防控,而水稻细条病在2013年前只有新村管辖的稻田零星发生,而且发病率很低(0.6%-1%),对水稻产量没有影响,农民根本不知道水稻还有这种病的存在。所以,在这两年晚稻细条病发生流行时,农民不知道是什么病害,只根据经验用防治稻瘟病或者稻纹枯病的药剂防控,错过了病害发病初期的最佳防治时期,待他们醒悟后水稻细条病已经大流行了,这时农民即使用对药防控,防控效果也差。因此,农民意识程度是黄田镇水稻细条病发生流行人为因素。

1.5肥水管理不恰当是黄田镇水稻细条病发生流行另一因素

由于当地大多数农民是种植蔬菜后再栽种水稻,土壤肥力充足,氮肥过多,C/N比失调,使水稻生长快、长势猛、分蘖多、植株茂盛。根据调查:种植蔬菜、氮磷钾施用比例不当、偏施迟施氮肥的田块平均发病率13.8%,而测土配方施肥的田块平均发病率5.2%,相差8.6%,因为偏施迟、施氮肥的田块水稻植株徒长,叶片浓绿柔软,抗病力减弱,更容易引起水稻细条病发生流行。低洼水、大雨淹没以及串灌、漫灌的田块平均发病率23.7%,而高岗田或者是干干湿湿管理的田块平均发病率9.7%,相差14%,而且在发病田块,进水口附近比非进水口处发病严重,因为落入田间水中的菌脓,随灌溉水流动传播。因此肥水管理不恰当也会影响黄田镇水稻细条病发生流行。

1.6种子市场混乱为黄田镇水稻细条病的传入埋下了隐患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地种子市场放开,公私经营,使得种子经销形成多样化,有的品种还没有进行试验、示范,就大力推广种植。其次,黄田镇离市区较近,城乡结合,当地农民购种多点多渠道,有部分农民借在外地打工回来之机,从市区或周边县随意购种子回来种植,致使品种繁多,种子不经过检疫。因此,种子市场混乱也为黄田镇水稻细条病的传人埋下了隐患。

2水稻细条病防控措施

2.1强化检疫执法

从发病区调运的种子是造成水稻细条病远距离传播的主要原因。因此,要认真惯窃执行《植物检疫条例》,依法严格植物检疫措施,凡是水稻细条病病区选育的种子,若检疫不合格的,绝对不能进入黄田镇销售。如果是农民私自购回的种子是病区选育的也劝他们更换非疫区选育的,并向他们宣传《植物检疫条例》重要性。

2.2清理病原环境

病原和菌脓在稻草、禾本科杂草和土壤上越冬和栖息,清除田间稻草和杂草,有利于切底消灭越冬菌原,因此,在防治措施上要组织农民对发病的田块,在稻谷收获后,及时把稻草收集、铲除田间杂草,集中放火烧毁,减少菌源。

2.3积极推广高产抗病品种(组合)

选用抗病品种是控制和扑灭水稻细条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根据农秀英报道:叶片窄的品种比叶片宽的品种抗病。因此,在当地水稻细条病发生老区因地制宜推广种植叶片窄的品种,如y两优一号、y两优3218、深两优5814等。而在其它轻发生区推广种植本市种子公司培育和外地疫区培育的抗病品种,如孟两优701、孟两优705、深优9706、宜香9683等。

2.4严把种子消毒关

种子消毒事半功陪,是防止和减轻细条病发生和蔓延最有效措施。要求农民浸种前晒种1-2h,然后用清水漂洗,捞去秕谷浸泡6-8h,再用40%三氯异氰尿酸(强氯精)400倍溶液浸3-4h,捞起用清水洗净,再催芽播种。试验表明,用40%三氯异氰尿酸种子消毒,可推迟发病5-7d,病情指数仅5.2,比对照减少70.5%。

2.5加强田间检查

加强田间检查首先在水稻细条病发生区设立疫情监测点,要求每个病区设一个,其次密切注视发病重区的稻田和比较嫩绿的稻田,把它们作为检查的重点,对水稻易感生育期、暴风雨过后,加大调查范围和次数。在田间出现零星发病时要立即喷药防治,每隔一个星期喷一次,连喷2-3次,在细条病发生期,若遇上台风暴雨过后,也要立即用药防治,以防病害进一步流行成灾。防治药剂可选用20%噻菌铜悬浮液500-800倍,或20%叶青双可性粉剂400倍喷雾。

2.6及时开展宣传和防控培训

开展水稻细条病防治技术宣传、培训及科学用药是全面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关键环节。因此,在水稻细条病发生时,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短信等现代媒体进行宣传,同时,农技人员到发生的村寨,对村干部和农民开展水稻细条病发生和防控技术田间现场培训,讲清楚防治时间、防治方法、用药品种及用量、注意事项,并发放防治宣传资料,增强农户和村干部对该病的发生和危害特性的了解和认识,让他们知道如何来开展病害的防治工作。

2.7加强肥水管理

抓好稻田水管理,做到浅水勤灌,避免串灌漫灌,严禁病田水乱排乱放,疫区内的排水必须用生石灰或强氯精消毒处理后方能外排;在施肥方面大力推广配方施肥,避免偏施、迟施氮肥,对前作蔬菜的稻田不仅不施氮肥外,还额外增施生石灰和磷钾肥,提高水稻植株抗病力。

猜你喜欢
流行防控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精准防控 同心战“疫”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争分夺秒的防控导弹车组
“流行”的历史衍变
网络语言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