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调查中物证的损坏与保护措施研究

2016-10-11 11:33杨启伟
中国科技信息 2016年17期
关键词:物证勘查火灾

杨启伟

四川省消防总队德阳市消防支队

火灾调查中物证的损坏与保护措施研究

杨启伟

四川省消防总队德阳市消防支队

火灾物证是能证明火灾案件真实情况的物品与痕迹,其对消防部门火灾事件调查人员的相关工作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透过它调查人员可以了解到起火点、引火源、起火物、火灾损失等情况。作为火灾调查工作的重要环节,有效采集与保护物证是确保证据合法的关键。然而事实证明,在火灾调查取证过程中,物证损坏现象十分普遍,一些物证经工作人员勘验、提取、保存后,会产生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不再维持原始状态,进而影响到后期认定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基于此,加强对火灾调查中物证的保护是很有必要的。

物证损坏原因分析

勘查造成物证损坏

火灾现场勘察工作通常以了解火灾形成的基本过程作为切入点,在这一环节中,工作人员会仔细辨别现场不同部位的燃烧状态和各类物品的燃烧痕迹,然后进行提取物证工作。从本质上来看,现场勘查工作的核心目的是找到足以证明火源以及起火原因的物证,主要分为:环境勘查、初步勘查、细项勘查以及专项勘查四个过程。而在这一系列勘查过程中,物证损坏风险是极高的,导致物证损坏的原因主要有;①环境勘查期间,外围未设有相应的保护措施,隔离现场,导致无关人员进入,最终导致现场被破坏。还有部分工作人员在发现、确认火灾物证时,操作不当,进而致使物证受损。②初步勘查期间,工作人员在发现物证后,未在物证所在部位及周围做好标记,对易损毁的痕迹、物证也没有采取任何保护措施,最终致使物证遗留或被不知情的工作人员损坏。③细项勘查期间,调查人员的工作重点是针对已发现的物证进行分析、采集,而部分工作人员因操作不当,未遵循勘查原则、方法及相关规范,未确定采集范围和目标就随意翻动,这些均会导致重要物证受损。

提取造成物证损坏

现场取证期间,部分工作人员在发现物证后,未对现场情况进行拍照或录影就开始挪动现场物品,以至于现场原始状态被破坏,最终导致物证的遗失或损坏。此外,工作人员在采集物证的过程中,因经验不够、技术不佳,或没有足够的耐心,提取方法不当,均会直接或间接的对物证的完整性造成影响。从火灾中找到的物品,大多都是经过大火的洗礼,原本就十分脆弱,采集的方法过于鲁莽,生拉硬拽均会对物品造成损害。一般在取证过程中,要求对固态物证进行固定,气态或液态物证密封保存,但多数工作人员对这一方面过于疏忽,以至于物证因保存不当,在分装、运输时发生遗失或损坏,进而对后期的调查分析工作造成不便。

送检造成物证损坏

火灾现场的痕迹物证的完好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可分为人为因素和不可抗力因素。其中,不可抗力因素是指自然条件,如气候、温湿度、空气质量等;人为因素则是指工作人员的现场勘查、采集、保存、运输过程中,因操作不当所导致的物证损坏。所以,在送检过程中药格外留意物证的采集与保管工作,以确保物证完好无损地送至检验科。在物证存放期间,务必要充分考虑环境、温度、湿度等条件,以免物证受到污染或发生变质,影响后期检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容器和构件残片是最常见的火灾物证,这一类物证常常因素未包装密封保存,与空气中的水分等物质产生反应而致使容器表面痕迹及附着物被破坏。另外,保存物证的容器选择不当同样会导致物证损坏;各类笔录、现场勘查资料及档案等未妥善保管发生缺失等,同样会影响物证的完整性。

其他因素的损坏

根据现阶段情况来看,在全国范围内,火灾事故调查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地区火灾事故调查人员整体水平不高,装备落后,均为物证损坏埋下了隐患。同时,部分火灾案件自现场采集、运输、存放到最后出示于法庭,会经历一个漫长的周期,而在这一段时间内,因缺乏科学、专业的保管,导致重要物证遗失或受损的情况也是十分普遍。物证被随意安置的现象屡见不鲜,等到需要使用时才发现已经丢失或物证未保存完好。而且因缺乏专人管理,定期对物证进行检查、整理与保养,部分证据无法维持原始状态最终发生损坏。

物证的保护措施

加强对现场的保护

现场勘查工作是反复多次进行的,所以这一阶段加强对现场的保护是有必要的。在清理现场废弃物品的过程中,采集物证前,务必要通过拍照或录影等方式,对现场进行保护。为减少勘查工作对物证造成的损坏,首先要对现场的原始状态进行保护。现场的原始状态即灭火后第一时间的状态,这种状态对取证工作是十分有利的,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提高勘查取证的工作效率,降低勘查的难度系数。基于此,勘查人员在开始取证前,首先要仔细、耐心地清理好现场废弃物,以免物证遗失或受损。在移动物品或采集物证前,应对物证所在部位进行多角度拍照或录影,先以图像或视频的形式对物证进行保存和保护。

加强收集过程的保护

为确保物证采集工作的顺利开展,减少操作失误和物证受损等现象的发生,现场工作人员务必要在工作期间,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按照规范程序开展各项工作。不同的火灾事件,往往会涉及到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等范畴。所以,咋采集火灾物证的过程中,除需履行《消防法》和《火灾事故调查规定》等文件内容外,还应遵守《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比如说,火灾调查现场的勘查人员至少2人,部分情况还需有当事人在场。按照相关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取证操作,是确保物证完好性的关键,物证只有完好无损,才能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火灾事件的真实情况,为正确处理火灾事件奠定良好基石。

做好物证的分装保护

在采集火灾物证时,不管该物证是传统痕迹还是常规物证,亦或是火灾现场存在的特殊痕迹物证,均不可以掉以轻心,务必要加强对物证采集过程的保护。采集物证时,应先对物证进行固定,以免在采集时物证所在部位发生偏转,增加了物证受到污染与损坏的风险。部分调查人员在取证时,直接采集物证,事先没有照相、摄影,旁边也没有见证人,这种现象直接导致后期物证来源的合法性受到质疑。所以,工作人员在采集物证时,务必要严格遵守“先固定,后取物”的原则,并有其他见证人在身边负责记录物证所在部位、物证详细信息及提取时间、提取人姓名、见证人姓名等,以确保物证的合法性。

采集火灾物证工作主要分为发现、采集、分装、运输、保管等过程,这一套流程相互衔接且相互关联,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均会对物证的完好性造成影响。发现物证是采集物证的前提,而采集物证则是发现物证的目的。分装、保管物证则是为了确保物证的利用价值得以发挥,针对物证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分装与保管是至关重要。

提高参与人员素质

从专业层面来看,火灾调查工作集科学性、技术性于一身,涉及到法律、经济、社会科学等多个范畴。身为一名合格的火灾调查从业者,除需具备高水平的业务能力,还要具备强烈的物证保护意识,善于学习与积累,懂得灵活借助科学技术来保障物证的潜完整性。基于此,有关部门务必要加强对火灾调查从业者业务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培养,除了工作中的带教,还应通过培训、讲座、外派学习等形式,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不断强化火灾调查从业者的综合水平。此外,不得不承认的是,截止至目前,有关火灾调查的科学技术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还有待健全,而这些均阻碍了物证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建立健全火灾物证保护制度刻不容缓,可设置处罚措施或追究工作人员相关责任等方法,提升火灾调查人员的工作觉悟。

结束语

火灾调查工作引起的物证损害是现阶段火灾调查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探讨引起物证受损的原因,总结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提高火灾调查从业者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在火调工作日益发展的今天,物证损坏问题势必会得以解决,物证保护工作也将得以全面落实。

猜你喜欢
物证勘查火灾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火灾调查中物证损坏原因及防范对策探讨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演员中心制”戏剧始于北宋的新物证
试论物证在烟草行政处罚中的适用
掌握火灾逃生知识
浅谈刑事案件物证的保护
离奇的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