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改善对策研究

2016-10-11 08:26张永江黄晓容杨芙蓉
环境科学导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黔江区石漠化生态

张永江,邓 茂,黄晓容,邵 曾,杨芙蓉

(1. 重庆市黔江区环境监测中心站,重庆409000;2.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重庆 409000)



黔江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改善对策研究

张永江1,邓茂1,黄晓容1,邵曾2,杨芙蓉1

(1. 重庆市黔江区环境监测中心站,重庆409000;2.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重庆 409000)

以黔江区为目标区域,结合数据统计分析黔江区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评价结果表明:2012—2014年,黔江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均>65,且逐年呈增长变好趋势,质量等级均处于优级。而年度的|ΔEI|均<2,由此表明近3a内,黔江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无明显变化,各项生态指标建设都得到了较明显的改善。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质量指数;改善对策;黔江区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类对国土开发力度不断加快,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尤为突出,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以生态系统区域作为研究对象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主要是通过对生态系统的输入和输出、结构和过程、协调性和抗性、功能和活力等方面来系统性地综合评估生态环境质量状况[1-4]。如何选择关键主导因子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准确评估,使得评价结果具有可操作性、代表性以及可比性是该评价研究的核心所在[5]。

随着空间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监测领域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集中了动态、客观、系统、全面、快速和准确等特点,已成为生态环境监测评价的重要手段[6]。黔江区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地处武陵山腹地,是重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渝东南中心城市,是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作出科学划分“五大功能区域”的生态保护发展区域,被命名为“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和“绿色中国·杰出绿色生态城市”[7]。目前,黔江区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旅游大区、城市靓区”三大战略,要建成渝东南中心城市、武陵山区重要经济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本研究以黔江区为目标区域,结合数据统计分析黔江区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并结合黔江区生态保护发展实际提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对策,为黔江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1.1评价方法

根据《 HJ/T192-2006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8],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表征被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数字范围0~100。根据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生态环境分为五级,即优、良、一般、较差和差,见表1。年度间生态环境变化幅度分为4级,即无明显变化、略有变化(好或差)、明显变化(好或差)、显著变化(好或差),见表2。

表1 生态环境状况分级

根据《重庆市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重庆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由6部分组成,分别是生物丰富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环境治理指数、石漠化指数,计算公式为:

EI=0.25×生物风化度指数+0.25×植被覆盖度指数+0.2×水网密度指数+0.075×(100-土地退化指数)+0.15×环境质量指数+0.075×(100-石漠化指数)。

表2 生态环境状况变化分级

1.2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

生态环境质量各项数据来源于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所。依据技术规范相关计算公式和黔江区生态环境质量组成结构变化,计算出黔江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指数及其一级指标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2012—2014年,黔江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均>65,且逐年呈增长变好趋势,质量等级均处于优级。而年度的|ΔEI|均<2,由此表明近3a内,黔江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无明显变化。生态环境质量逐渐变好的原因在于“十二五”期间,黔江区大力开展生态建设,落实一系列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坚定不移地执行重庆市“五大功能区”规划和黔江区三个区域功能区决策部署,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黔江区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呈现良好势头,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水平持续提升。

表3 黔江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

2 生态指标建设情况

黔江区持续进行环境整治,紧紧围绕生态区建设,狠抓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工程,土地资源综合治理,水资源保护建设。近3a,新造林0.306万hm2(4.5905万亩),封山育林0.308万hm2(4.625万亩)。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9.47km2,新增石漠化治理面积11.85km2,新增苗木基地212.667 hm2(3190亩),其中生态经济林苗圃18.133 hm2(272亩),产苗710万株,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5个百分点,达到55.4%;2014年度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林业生态项目11.85 km2,其中人工造林285 hm2、封山育林900 hm2。2014完成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9.47 km2;加强矿产资源开采的生态恢复、绿化建设,全年矿产资源生态开发完成了13个百分点;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率7.38m2,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95%。2014年黔江区以黔江河、阿蓬江流域水域污染防治为重点,抓好“碧水行动”,黔江区始终坚持把守住一江碧水作为肩负的使命。监测部门定期对黔江河、阿蓬江主要断面进行水质监测,以全面掌握黔江区主要河道的水系生态状况。一是新整治投用了濯水、阿蓬江、太极等12个污水处理厂,配套建设了污水管网45km;二是完成了36个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和标志设置,全区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持续稳定保持二类标准,各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和辖区河流断面水质均达到100%。

3 年度对比分析

2014年黔江区生态环境较2013年变化值为0.13,无明显变化。其中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较2014年都有提高,石漠化指数也有所减少。生态质量水平都处于优的水平。2014年黔江区生态建设较2013年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了1.5个百分点;从林业部门了解到,2014年黔江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4.9%,与上年相比较,增加了7.9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量884.0万m3,与上年相比较,增加了345.5万m3。但是由于农村人口的大规模城镇化转移,导致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滞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减少。同时加强国土资源保护,治理水土流失。新增治理土地199.47km2,较2013年增加了122.89 km2;矿产资源开发土地生态恢复率较2013年上升了3个百分点。大力推进黔江主要河流水资源保护建设,黔江河、阿蓬江主要断面水质较2013年均有明显改善,黔江河水质通过“碧水行动”得到了有效治理,摘掉了2013年前劣Ⅴ类的帽子。两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稳定保持在二类,辖区内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由2013年的91%提升到100%。

4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对策

黔江区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加大环保投入,推进环境治理,加大环境监管力度;继续推进污染减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继续大力推进生态区、生态镇创建工作。改善环境质量,优化生态环境,修复生态系统。

(1)以建设武陵山区生态经济区域为龙头,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实施小南海和阿蓬江生态区域环境保护力度,切实做好生态综合整治、农村污水整治等工程,重点加强地震遗迹和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建立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按照“以奖促治”的要求,结合武陵山区实际,落实《黔江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实施计划》,重点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固体废物、石漠化、废水以及畜禽养殖业、农药化肥等方面的环境污染防治,努力把黔江建成武陵山区生态示范城区。

(2)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重要抓手,更加注重提高生态资源的利用效率。一方面,建立与发改、规划、国土、交通、水利和农委等部门的联动管理机制,严格行业环境准入制度,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在建设项目环保审批上坚持环境信息公开,建立公众参与机制,提高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率。另一方面,加大企业环保改造、节能减排和生态资源综合利用的力度,完善节能减排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最小的生态环境代价,赢得最大的经济发展效益。

(3)以统筹推进城乡环境保护为重要抓手,更加注重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重点抓好绿色产业发展,建设武陵山区优质农产品、生态旅游等传统绿色产业基地,将生态产业循环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在统筹黔江城乡经济发展规划中体现武陵山区的生态特色,坚持生态环保优先,以打造峡谷峡江清新清凉之都为目标,推动生态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和土地规划相互衔接,呈现黔江独特的生态环境、特色产业、区域文化和人文环境元素。

5 结论

2012—2014年,黔江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均>65,且逐年呈增长变好趋势,质量等级均处于优级。而年度的|ΔEI|均<2,表明近3a,黔江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无明显变化,各项生态指标建设都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黔江区将按照生态保护发展区域的生态建设要求,着力实施“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的生态保护战略,大力植树造林,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强面源污染治理,注重水土保持,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增强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发挥和巩固生态优势,为黔江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1] Robert P Mcintosh.生态学概念和理论的发展[M]. 徐嵩龄,译.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2] 赵元杰,代磊强,梁剑. 河北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2(3):47-50.

[3] 黄良美,邓超冰,廖平德,等.广西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3,29(3):186-191.

[4] 宋静,王会肖,王飞.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展及方法评述[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36(S2):448-454.

[5] 叶亚平,刘鲁君.中国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0,13(3):33-36.

[6] 张建辉,吴忠勇,王文杰,等.态监测指标选择一般过程探讨[J].中国环境监测,1996,12(4):3-6.

[7] 张永江,邓茂,邵曾,等.典型生态旅游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及潜在风险评价[J].环境影响评价,2015,37(5):75-79.

[8]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HJ/TT192-2006 [S].

Assessment and Strategies of the Eco-environment Quality in Qianjiang District

ZHANG Yong-jiang1,DENG Mao1,HUANG Xiao-rong1,SHAO Zeng2,YANG Fu-rong1

(1.Qianjiang District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Station in Chongqing, Chongqing 409000, China)

Dynamic evaluation of eco-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Qianjiang District in Chongqing was conducted using Eco-environmental quality index (EI).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EI of Qianjiang District was more than 65 from 2012 to 2014. And the EI was growing year by year showing a better trend. The EI grade was excellent.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eco-environment quality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Qianjiang District. Moreover, the ecological indicators were critically improved in the last three years.

eco-environment; quality evaluation; quality index; countermeasures; Qianjiang District

2016-02-17

重庆市社会事业与民主保障科技创新专项(cstc2015shmszx20002);重庆市前沿与应用基础研究(一般)cstc2015jcyjA0002)。

张永江(1983-),男,重庆彭水人,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管理和监测研究。

X826

A

1673-9655(2016)05-0084-03

猜你喜欢
黔江区石漠化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云南省石漠化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黔江区茧丝绸全产业链建设发展
黔江区蚕丝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广西南宁市岩溶土地石漠化状况及动态变化分析
典型岩溶区不同水土流失强度区石漠化特征分析
石漠化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以广西为例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