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老城区的特色建筑探寻一

2016-10-11 13:32董晓洁王雯雯胡琴瑶齐延成
科技视界 2016年24期
关键词:老城区

董晓洁 王雯雯 胡琴瑶 齐延成

【摘 要】本文是我们学校暑期社会实践任务的结项文稿,其中文章篇幅有限,以截取部分建筑作为文章的主体。浙江省嘉兴市作为一个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虽然平时可能会去一些地方,但对嘉兴这个城市的时空发展与城市建筑并不很了解。这次嘉兴老城区的徒步调研就是在城市的边缘,在巷子的深处,在繁华的市区,我们能体会到更加真实的嘉兴老城。在我们看来鲜活的城市不是写在书本上,而是镌刻在大地上,只有通过脚步去丈量,用心灵去体验。

【关键词】双魁巷;穆家洋房;高家洋房;老城区

嘉兴市城市的发展就像目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其他城市一样,扩张变化更新,在民国以前真正嘉兴的老城区只是环城河(环城东、西、南、北路)内的部分,但因为现在城市规模已扩大,嘉兴老城区范围扩大了:老城区的范围从原来的环城河以内扩大到中环路以内。在这次建筑调研过程中也是主要以环城路内的老城区作为这次建筑排查的重点范围,下面选取的三座建筑双魁巷、高家洋房、穆家洋房作为我们这次团队的成果一部分与大家分享:

1 双魁巷

首先是双魁巷,它是城区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组民用建筑群,里面较为完整地保存了建筑的建筑结构以及样貌。在巷外双魁巷的特点以巷门两两对称,在装饰上略有不同,显得变化生动。全长54米,宽2.5米。踏入巷子首先就能看到整齐的石板路面,以及木制的楼房立在两侧,抬头,便能望见房檐中的天空,这便是巷子里的主要采光来源。这条巷子也是居民的公共区域,可以想象当初住在这里的人,在这巷子上人来人往甚是热闹。

巷内的建筑系砖木结构,两端巷门均设有过街楼,下为砖砌拱券门,巷内有拱门二层,楼房有26间,分列两排,对门而立,门户相对,格局一致,整齐规整。楼房为二层,上下各有一个空间。因窗门紧闭,入时昏暗。楼内楼梯因空间不大而狭小,较陡。楼梯踏面过窄,因而楼梯呈锯齿形。双魁巷内楼屋,楼底层高2.9米,楼上层高4.1米,双魁巷使用的穿斗式结构,是古代汉族三大构架建筑之一。建筑用材较小,具有清末民初江南精巧的建筑风格。楼房门面采用落地长窗,每间8扇,楼下每间都有左、右两门,门楣均用精美浅浮雕而饰,窗棂为镂空花格装饰,门面通用对开门翻窗。东侧房屋之门梁为方木,西侧房屋门梁为圆木,以示阴阳合对,凹凸有致,便于识别。是清、明建筑用于江南水乡里巷的风貌特色,古色古香。

巷东首墙内嵌有一石碑,碑额为“勒碑永禁”。碑文系民国七年嘉兴县公署的一个禁令不高,其中记载了双魁巷内一段公案的来龙去脉。巷子位于大运河北岸,是一条精雕细刻极具特色的民居街巷。此外,在巷子的河岸筑有石帮岸与河埠,路面铺以条石,以便居民汲水、盥洗只用,凸显出江南水乡“枕河而居”的居民建筑文化。双魁巷较其他民居而言,颇为精致细巧,原拟作青楼的,后来因故改成了民居,所以双魁巷这个名字的由来也容易理解了。

2 穆家洋房

穆家洋房建于1929年,是近代历史建筑。由民国初,上海籍商人穆恕再建造。穆家洋房是近代典型的西式建筑,也曾作为近代邮政机构,对于研究嘉兴的近代建筑、邮政发展史都有较高的科学和历史价值。穆家洋房坐落在嘉兴市南湖区建设街道城东社区环城东路508号,南临壕河。有意思的是,它的大门面朝河面,更是有与河有相连接的台阶。不难看出,这个面河的地方,很有可能是主人出行以及生活不可缺的。这显然突出了江南水乡的特点,以及当初运河的重要性。可惜的是,现代的生活已经导致运河作用的消失,而这个阶梯,也被精美的铁艺大门隔在洋房院子之外,再也看不见,船只在上面停留、摆渡的身影了。

穆家洋房与中国传统的民居而言,它没有了白墙黛瓦,而是红砖砌砖,没有了木质结构,而是砖混结构,没有了精致小巧,而是大气简洁。很显然,在一群精美细巧、低调朴素的江南建筑之中,这样鲜艳高大的建筑更能吸引人的目光。也别有一番风格。红砖经过岁月的洗礼,没有了夺目的光彩,却是在时间的沉淀之下更显有韵味。

穆家洋房坐拥在一个庭院之间,内有草地植被,种有花木,地面以砖石与鹅软石相铺,庭院内风景优美。这样的一栋洋房,与当今社会的小别墅相比较,没有一丝逊色,反而更具有特色。洋房为三层楼房,坐北朝南,砖混结构,占地面积127平方米,通面阔11.8米,通进深10.8米。洋房内房间颇多,现因作为嘉兴邮电博物馆,可以自由参观。由于博物馆的性质,洋房内的房间大都作为展厅使用,这也可以看出房间的空间并不小气。让我比较感兴趣的是二楼到三楼的拐角处,有一个小房间,较之其他房间,它的空间尤为狭小。而它的门高仅约1.2m高,再探头向内,便能看见三层阶梯,人可以逐级而下,进入这个空间活动。

洋房墙体用红砖砌筑,四面开有方形窗,每层朝南均有阳台,构件装饰为西洋式风格。屋顶为悬山顶,铺设红色洋瓦。而这座美丽的建筑,命运也有波折,1937年日军占领嘉兴后,洋房被日本人占用,抗战胜利初被国民党军队征用,1947年至1964年间,曾作嘉兴县邮政局。经过战争的洗礼,在城市大发展的拆迁潮流中,穆家洋房也差点面临灭顶之灾,幸于有识之士的努力,为了保护古建筑物,把她抢救回来,建成邮电博物馆。馆内的老员工,也证实了这一点,当初穆家洋房也经历了拆迁之难,楼屋的三楼已经拆毁,后因国家的重视,重新修建,得以保留。

3 高家洋房

高家洋房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建设街道紫阳社区紫阳街191号。占地5092.2平方米(高家洋房及辅助用房)。这个占地面积对于私人住宅来说是少有的。高家洋房建于民国时期,这个时期,由于上海较多的外国租界,租界的西式建筑便在这个年代流行时尚起来,一些有钱人便以盖洋房来显示自己的与时俱进。房主高如澧以田产起家,后创办嘉禾布厂,曾为嘉兴县商会会长。整个洋房坐南朝北,主建筑为二层环楼,平面呈长方“回”字形,屋面铺设洋瓦,墙面粉刷水泥。环楼从总体上融合了中西方两种建筑思想,体现出中西合璧的独特建筑艺术。西风为表,中式为韵的住宅,自成一种风格。从大门而进,四合院式的院落一下吸引了眼球,院内植被茂盛,清净怡人,环楼的结构,让人更容易联想到北京的四合院,而墙上又有精美的石雕雕刻装饰,又是洛可可风格,房子上的玻璃又是五彩斑斓,不难看出这些又是西方的元素。中西结合的特点,离不开房主的生平的影响,也反映了这是当时建筑风格的潮流。相对于穆家洋房来讲,同样作为私人住宅的西式建筑,高家洋房面积与规模更大,又保留更多中式的东西,两者相似,又尤为不同。进入高家洋房院内,建筑简单的几何形状,一下便能看个大概,而罗马拱的使用以及精美的雕刻装饰,又想让人再仔细观察一下。简洁而不简单,这便对是整个建筑的评价了吧。洋房内庭院面积不小,而环楼的设计,几何形的使用,都使居住使用面积合理利用,没有浪费,这就显出了洋房数多房间的样子,这个地方成为军需站,也没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了。

抗日战争时期,高家的人都逃到国外去了,留下来的高家洋房便作为军事指挥基地。新中国成立后,这个地方就渐渐转变为军供站了。私人民居成了一个军事用地,而它散发的价值却更高了。现在,由于历史的侵蚀高家洋房内破损严重,墙壁破损剥落,屋梁腐烂,天花板已经破了个大洞,可见残破的现象。令人欣慰的是,嘉兴市文物保护所正式从嘉兴市军供站接收管理高家洋房,对高家洋房的维修工作也会徐徐展开。高家洋房,解放前嘉兴城区最宏丽的住宅,能够在历史潮流下得以保留。

4 总结

在我们暑期社会实践调研的这段时间,了解到了许多嘉兴城市特色建筑的风采,从一开始的老师的定位就是就把这次成为我们的设计调研的第二课堂,作为我们回望城市的史料地图。对嘉兴市老城区的建筑进行有目的的调研活动搜集我们认为是有意义的,也更加明白我们此次实践的意义,此次实践使我们明白了什么属于特色建筑,并且让我们知道怎样去寻找特色建筑。

【参考文献】

[1]包琳.嘉兴双魁巷建筑特色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11(09):40-44.

[2]张新克.嘉兴古镇民居聚落的保护与发展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11(05):39-42.

[3]齐延成.嘉兴古桥的数字保护及利用研究[J].浙江建筑,2015(12):1-6.

[责任编辑:汤静]

猜你喜欢
老城区
日出老城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城市更新与城市特色空间塑造——以包头北梁老城区城市更新为例
促进新老城区空间功能深度融合
汝州老城区O-13-03地块详细规划对景观设计的控制与引导分析
老城区科技企业上市的促进政策探讨
芦山7.0级地震芦山县老城区房屋建筑震害特征与因素研究
调蓄池在新老城区雨水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老城区街巷整治后评价工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