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整助剂”课程中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方法研究

2016-10-11 08:31陈香云
科技视界 2016年24期
关键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陈香云

【摘 要】通过分解难点、成立学生实验小组、企业现场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染整助剂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及实际动手的能力。

【关键词】染整助剂课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染整助剂”课程是轻化工程专业较重要的专业课,对同期及后期的其它课程的学习、实践都起到重要的作用。改善和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消化、掌握专业知识,做到学以致用具有重要的意义[1-2]。

经过对前三届学生讲授该中发现,部分学生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专业基础课理解能力差的情况。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一是,课程涉及有机化学、纤维物理等知识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二是,学生入学后,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的兴趣不高。从而后期的学习也跟不上,形成非良性循环。三是,部分学生不适应大学的课程讲授模式,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缺乏实践能力。就课程本身来说,存在的问题是课程难度大,内容枯燥。

同时,大部分同学对本课程存在很大的兴趣,希望通过理论课程学习和实践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毕业后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与生产实践,希望多提高实践能力。掌握对于在以后工作中应用最多的染整助剂的知识。

通过教学方法改革解决学生对课程理解的难度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此次改革主要突出课堂上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激励方式,加大实践教学。通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整个专业的学习状态达到更好的良性循环,培养出优秀的轻化工程技术人才[3]。

1 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进

(1)对课程难度较大的部分进行分解,结合学生的理论基础调节讲述时间,在较难理解的问题上加大授课时间,对相对易于理解的部分缩小理解时间。突出内容的核心、重点。本课程主要针对助剂的化学结构及制备方法,需要结合学生对有机化学课程的掌握程度调节讲述速度,根据学生基础分配讲授时间;

(2)课堂上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结合“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展现不同的课堂内容。在学生中间调研对本课程讲授中存在的问题,课堂上实行有效的激励机制如“迟到、旷课同学扣分法”、“教室后排同学提问法”等方法激励同学按时上课,上课时间发挥主动性,配合老师跟着教学内容走;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意识,让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人。主要应用的方法是互动法和学生小组竞赛法,互动法即与学生互相交流,对他所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与辩论,同时老师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就一定的问题向学生请教。学生小组竞赛法是利用将学生自由分组,由学生小组自由选题,选题内容与课程相关,然后不同的学生小组通过讲授、展示等方式展现自己对该方面内容的理解,小组内分工明确、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打分决定小组的最终成绩,成绩计入期末考核成绩。经过初次的实践表明,该方法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及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

2 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

(1)配合“专业综合实验”课程达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专业综合实验”课程中设置“表面活性剂的鉴别”、“不同助剂对染色效果的影响”等实验内容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助剂的品种、用量在染色及后整理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2)成立 “学生实验小组”,对感兴趣的课程内容自行设计实验,教师把关。主要实施方案是针对“染整助剂”课程,学生自行组成实验小组,提出初步的实验构想,与老师商议后确定实验内容。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改进实验方法。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组织表现优秀的学生将他的实验成果及在实验中得到的启发讲授给其它同学。本方法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及进一步的思考,达到了动手与动脑相结合;

(3)与企业相联系,进行现场教学。“实践出真知”,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毕竟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大生产的要求,同时在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工艺及质量问题也是在课堂上与实验中无法表述清楚的,所以安排企业现场教学的模式,要求学生跟单体验工艺进行情况及质量监督情况,进一步了解某一产品的生产方式及其中的技术问题,重点掌握染整助剂在企业中的运用情况。本方法使学生对本课程及相关课程的理解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 理论课程与实践的结合

(1)结合参考书“染整试化验”助剂部分进行验证性实验,即针对一些成熟的实验方法让学生进行验证性试验,如乳液类型的测试可使学生明白水包油型和油包水型乳液的区别,加深对课程内容和助剂特性的了解;

(2)由学生自行设计与配置某种助剂。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难度,首先由简单的入手,根据学生情况可采用复配法,也是目前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多次实验后确定最佳的复配助剂;

(3)定时与企业联系,把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因为企业出现的问题繁多,而且要求即时解决,这对学生来说有非常大的难度,但是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最终让学生写一份关于本课程的报告,提出学生所关心的专业问题及他从中学到了哪些专业知识。报告中包括对本课程教授方法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下一届改进。

4 结语

通过对“染整助剂”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针对课程特点,建立课程内容编排、教学手段多样化等多种方法来增强专业内容的可理解性。同时通过建立课堂激励机制的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带动低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成立 “学生实验小组”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建立现场教学基地可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致谢

感谢内蒙古工业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编号2015252)对本课题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曹机良,孟春丽.轻化工程专业“染整助剂”课程的教学思考[J].纺织服装教育,2014(01):57-58+61.

[2]钱红飞,白刚,胡玲玲,刘艳春.“轻化工助剂”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纺织服装教育,2013(03):232-234.

[3]夏德慧.高职轻化类专业课程实践探究型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探索——以染整助剂应用与测试课程为例[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4(03):122-124.

[责任编辑:朱丽娜]

猜你喜欢
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改革与研究
谈外科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嵌入式系统课程“中断、异常与事件”教学实践及启示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