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配合耳穴压丸治疗失眠42例

2016-10-11 19:05王锦
科技视界 2016年24期
关键词:失眠刮痧

王锦

【摘 要】目的:观察刮痧配合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失眠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2例进行刮痧后配合耳穴压丸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艾司唑仑治疗,20天为1疗程,1疗程后观察结果。结果:治疗42例,痊愈16例,显效17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9%。结论:刮痧配合耳穴压丸治疗失眠具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失眠;刮痧;耳穴压丸

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工作生活压力增大,使失眠成为了一种很普遍的病症。不分年龄,不分性别都会发生,现代医学认为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中医称“不寐”,其一般表现为睡眠时间过短、难以入睡、睡眠程度浅、睡后易醒,多梦、 甚至彻夜难寐。长期失眠会使人产生焦虑、不安、烦躁等情绪,危害人们的心身健康,影响工作生活质量。目前在临床中多采用镇静催眠的西药和心理疗法治疗失眠症,药物疗法作用直接, 但伴有药物依赖问题, 长期服用停药后可出现胃肠道反应、失眠、焦虑、紧张等“戒断症状” [1]。心理疗法由于影响因素较多而致疗效不稳定。我在临床中应用刮痧配合耳穴压丸治疗失眠,克服了西药长期服用易产生的一些副作用和依赖性,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共72例,均为我科门诊失眠患者,将72例失眠患者依就诊顺序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42例,男17例,女25例,年龄18~68岁,平均43岁;对照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19~65岁,平均42岁。病程最长20年,最短22天。以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2]中失眠病诊断标准,几乎以失眠为唯一的状况,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等,可引起患者焦虑、抑郁或恐惧心理,妨碍其社会功能。

1.2.2 中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 中关于“不寐”的诊断标准:入睡困难,睡后易醒或醒后不能再睡甚至彻夜难眠;晨醒过早,白天昏沉欲睡,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多梦等症。经各系统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有反复发作史,排除心、脑、肝、肾的疾病和精神疾病导致的继发性失眠,孕育或哺乳期妇女,药物所致失眠者。

中医辨证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失眠的有关标准,分为心脾两虚,心胆气虚,心虚火旺,肝郁化火、痰热内扰、瘀扰心神。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

2.1 刮痧治疗

刮拭部位:以颈背腰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为主。刮拭方法:患者坐位或俯卧位,暴露颈背腰部,均匀涂以刮痧油,分用刮痧板自上而下循经刮拭,督脉由风府沿脊柱正中向下经大椎刮至身柱,再经至阳,命门到腰阳关;足太阳膀胱经由天柱沿脊柱两侧向下经大杼刮至肺俞,经心俞,肝俞,脾俞至大肠俞,每个部位刮10~20 次,以出痧疹点或痧斑为度,轻者皮肤出现潮红,重者皮下出现紫红色或紫黑色痧点或痧斑。刮拭时注意用力均匀,采用快慢轻重适中的平补平泻手法。刮痧治疗不要在患者过饥过饱、情绪紧张烦躁的状态下进行,刮痧后要注意保暖避风,适量喝一些温开水,3小时内禁止沐浴。5天治疗1次,4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0天。

2.2 耳穴压丸治疗

选神门、心、脑点为主穴,根据辩证加配穴,如心脾两虚加枕、脾;心胆气虚型加胆;肝郁化火型加肝,痰热内扰型加肾上腺、肺;瘀扰心神型加交感、肝;心虚火旺型加耳尖、肾穴。操作方法:用探棒寻找耳穴敏感点,明确定位,用75%的酒精对耳廓皮肤进行消毒,将王不留行一粒粘于6mm×6mm 的胶布上,然后固定于选定的耳穴上,吩咐患者每天白天自行稍用力按压各穴2-3次,每个穴位按压1-2分钟,睡前必须按压1次,按压时以耳穴局部出现酸、麻、胀、痛感,耳廓有发热、发胀的感觉为宜。每3-5天换贴一次,两耳交替进行,20天为一疗程。

治疗期间建议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不吸烟,不喝咖啡和茶,适当参加一些有氧运动, 如慢跑、太级拳等, 睡前不要进行激烈的运动,不要看内容过于刺激的书刊和电视,可以泡脚或喝杯热牛奶以促进睡眠。

对照组

口服艾司唑仑,每次1mg,每晚临睡前口服。治疗20天为1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制定。

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在6小时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神充沛,伴随主要临床症状消失。

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小时以上,睡眠深度增加。伴随症状改善。

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小时。

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反加重者。

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3.2 治疗结果

4 体会

失眠是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失衡,导致大脑皮层功能活动紊乱而致。中医称“不寐”,“不得卧”。 失眠多为思虑过度、情志失调、体虚劳倦引起脏腑功能紊乱,气血、阴阳失调,阳盛不得入于阴或阴虚不能纳阳,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而出现不寐。气血阴阳失和、脏腑功能失调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本病与心、脑关系密切, 《景岳全书》所述: “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心主血脉,主神志”,本病本在心,脑,同时也涉及肝、胆、脾、肾等脏腑。刮痧治疗中选督脉、足太阳经为主,因为督脉与心脑的关系非常密切,督脉的循行一条行脊柱正中入脑;另一条则贯脐以贯心。《难经·二十八难》所述:“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督脉为阳经总汇,贯脊属肾,其支脉络肾贯心,其气通于元神之府。足太阳膀胱经为巨阳,是全身上下与内脏联系最紧密的经络,其背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穴位, 刺激相应俞穴可治疗相关脏腑疾病。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行入属于脑,与脑有着密切的联系。背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刮痧,通过对体表皮部的直接刺激作用,疏通经络,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调节脏腑气血阴阳的作用,“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从而恢复脏腑功能。现代医学认为刮痧能使血液和淋巴的循环增强, 使肌肉和末梢神经得到充分的营养, 并能直接刺激末梢神经, 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 刮痧局部所出现的淤血可通过向心性神经作用于大脑皮质,起到调节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平衡[5]。耳穴压丸治疗失眠首先根据就近选穴的原则,耳穴距离脑部很近,其次因为耳与经络、脏腑密切相关,《灵枢》所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有络于耳者。”因此,按压心、脑点、神门等耳部的穴位能疏通经脉,交通心肾调节五脏六腑,使脏腑功能恢复正常,养血安神促进睡眠。全息医学理论认为耳廓就象倒置的胎儿,是人体的缩影,包含着人体各部位的信息。耳内的阳性反应点,可以反映人体的某些疾病,通过对相应阳性反应点的刺激调整,可以治疗体内的某些疾病。在治疗时根据辩证选取对应的耳穴如肝、肾、脾、胆等可调节大脑兴奋与抑制状态,调整五脏功能,从而改善睡眠。刮痧疗法配合耳穴压丸治疗属于中医非药物自然疗法,既可以对经络进行调整,又可对穴位进行长期刺激,操作简便, 安全实用,患者不用每天到医院治疗,克服了药物长期服用副作用较多的问题,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汤羽,邢天天,李家录,等.失眠对症自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2-4,37-45.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M].3 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8-119.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20.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86-188.

[5]陈志敏,樊兆明,李瑞琴,等.刮痧疗法[M].北京:京盾出版社,1996:5.

[责任编辑:王伟平]

猜你喜欢
失眠刮痧
Understandings and misunderstandings of gua sha:A discus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ientific multiculturalism
刮痧疗法在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
循经刮痧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头痛不用愁 刮痧来解忧
为什么刮痧要避开脖子这个区域
帅焘运用加味酸枣仁汤治疗失眠150例临床观察
浅析围绝经期妇女失眠的原因及家庭护理
刮痧治疗骨科术后便秘患者5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