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戏剧不儿戏

2016-10-13 02:33
家人 2016年9期
关键词:儿童剧剧场想象力

曹钰

“演戏”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抓着小脚丫当电话,拿着小纸片当钱花,他们在模仿中建立自己的人生模式。而以孩子为观众的儿童戏剧,能用无限的创意去影响每个家庭。

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剧场,规规矩矩的传统座位下面,多了一大块厚厚的地毯和一大堆彩色坐垫,孩子们坐在这里,离舞台只有两米远。剧场引导员告诉他们:“你们可以随意地看演出,只要不大声吵闹,坐、趴、躺,甚至蹦跶几下都可以。”

这种被称为“黑匣子剧场”的新颖演出方式,是由朱曙明一手布置出来的。作为艺术指导,他在内地布置了两个这样的亲子微剧场,一家在深圳,一家在重庆。

“不要小看了儿童剧啊。”这个被称作“最懂孩子的男人”,用创意无限的表演告诉观众们:一部好的儿童戏剧,是能同时吸引父母和孩子的。

孩子看什么,父母说了算

如今城市里的父母,只要有条件,都会带孩子去看一场儿童剧演出。它和电影一样,都成为童年生活的一部分。

但带孩子看什么?朱曙明发现目前国内的儿童剧目大部分都取材于西方童话或中国传统故事:小红帽、海的女儿、白雪公主、七只小羊、三只小猪……都是“经典”作品。

经典故事改编而成的就一定值得孩子去看吗?父母的答案是“当然”。不看这些能看什么呢?有家长问,“我们小时候也是看这些故事长大的啊。”

所以这不是孩子的选择,是家长的安全感在做决定。花钱去看一个没有听过的剧?NO,NO,NO!都没听说过的东西,万一不好看怎么办?

而熟悉的故事还能让家长占据这样的优势——看完一部剧,他们抓住自己的孩子问:“哎,你刚才看了故事之后,从中学到了什么?”而背后的潜台词是:爸爸/妈妈可是知道答案的哦。

在朱曙明看来,现在的家长带孩子去看剧的初衷特别功利,他们希望能在短短一小时里就能让孩子们学会诚实、善良、勇敢等一切美好品质。“了解一个故事,接受一场教育,那些通过睡前阅读大概就能实现。”

而真正优秀的儿童剧,从来不会把家长们想要达到的教育目的,赤裸裸地写进台词里。

“有毒”的正能量

一位美国家长写信给家长委会员,希望学校推荐的阅读书籍名单中不要再有一些“残酷的、黑暗的”作品,“让几岁的孩子去接触世界的黑暗面,会对他们造成伤害。”这件事在美国教育界引起讨论,最后教育专家们决定维持原状。

优秀的书籍不会因为它反映了生活黑暗残酷的一面,就要被孩子拒绝。优秀的儿童戏剧也一样。作为孩子人生模拟场的儿童戏剧,只要把“有毒的”东西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演出来,就能解决父母的担忧。

若演部“劝人不要酒驾”的戏,常规演法一定是:几个哥们在一起喝酒,然后要开车回家了,这时路上一个警察出现,“先生请出示您的证件……您已经违反了安全条例第X条X款,会处罚XX元……”

这样的表演一点教育效果都没有,谁会记得第几条第几款罚多少钱?朱曙明决定这样改编:还是那群哥们在喝酒,天快亮才喝完开快车回家,开到他家巷子口,“嘭”,撞到一个人,司机左右张望,发现没人看见他,赶紧逃逸回家。结果呢,被撞的人就是早上出来帮他买早点的爸爸!

艺术就是充满戏剧性,让观众印象深刻。

朱曙明看过一部儿童默剧:一个小男孩要寻找他的父亲,越过千山万水,历经重重磨难。到最后,孩子又累又饿,身上只剩下一个馒头了,这时,他看到一个孤独的老人在路边奄奄一息。小男孩决定把馒头给老人,而作为回报,老人给了他一个忠告:前面的路要小心,不要走右边,那里是断崖。孩子成功地避开了危险,踏上新的征程。

故事在这里戛然而止,父母们觉得不开心,都没有Happy Ending(圆满结局)啊。可结局重要吗?小观众们被剧情吸引,“附身”在主角身上做了一番历练,知道面对困难时不但要勇敢,还要常存一颗仁爱之心;明白不是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会有回报。

知道这些,难道还不够?

美的感染无需语言

还有的家长希望通过观剧,能启发孩子对美的感受。家长更倾向于选择传统的用语言讲故事的剧目。对这样的选择,朱曙明连连摆手,“真正好的戏剧,会让你从音乐、舞美、视觉画面、从演员的肢体动作上获得感动、获得趣味性。”

芬兰格里姆斯格劳姆斯舞蹈剧院的亲子舞剧《八音盒的秘密》,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前去观看。全剧没有对白,用舞蹈讲述了一个友谊和正义的童话故事,剧中可以欣赏到具有芬兰特色的美丽舞姿,感受到异域音乐的别样风味。

有家长质疑:“没有对白,孩子看得懂吗?”

“小孩子听得懂韩语吗?但是有多少小孩跟着妈妈看《来自星星的你》?”朱曙明反问。孩子置身在剧场黑暗的环境中,会感到刺激、紧张、好奇,不自觉地集中精力去搜寻哪怕是细微的亮点与声音,对舞台呈现的人物、造型、舞美、灯光、音乐产生依赖性的投入。

儿童剧的教育性有两种,一种是从故事中获得某种主旨含义,一种是从非线性叙事中获得感染,后者已经成为业界认可的主流模式。

围绕一个核心来做表演,可以让更多生活的内容成为戏剧素材。例如用儿童戏剧告诉孩子们水的特性,朱曙明的做法是:“在表演时,我们可以用海绵来展现,海绵本来是黄色,放在水里颜色会变深;在桶的上方挖一个小洞,通过这个小洞往桶里装水,水可能会隔十几秒才‘咚地掉下去一颗,另一个桶,洞会大一点,那么水就会以‘咚,咚,咚…的速度掉下去,还有一个桶,洞更大一点,水就会呈一条流线型流下去。”

没有故事,但是孩子们知道了水的特性是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的,是从高处流向低处的……这样的戏同样有教育性,“就像现代舞一样,它不一定有什么含义,你只是觉得它肢体好美,音乐好棒,这其实已经是一种美感教育。”

创造力来自哪里

一桌子的衣服、两根竖立的衣架,这就是朱曙明的舞台,却牢牢吸引住台下几十位小观众:手绢变成了飞鸟,围巾变作了恐龙,黑色的大衣摇身一变成了“可恶”的大野狼,红色连帽衫是蹦蹦跳跳的小姑娘……

在朱曙明的眼中,这些不会讲话的衣物是有生命、有性格的,“不要以为孩子们都很低幼,不懂这些情感,其实他们比大人们更能看懂这些。”当蓝格子衬衣因为孤独而“哭泣”,朱曙明带着它走到了孩子们中间,不少孩子都愿意凑上前亲吻、安慰它。

“孩子们充满非常非常多的幻想,他们也相信这些幻想,会跟这些幻想共处,跟这些幻想玩,他甚至于认为一些幻想是真实存在的。当孩子处于‘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阶段时,也是孩子想象力爆棚时,家长就有责任去正确引导孩子的想象力,并尽可能地激发它。”

森林里的一棵树,如果摆在舞台上还是一棵树,这对孩子的想象力是没有帮助的。如果用衣架和围巾组合起来变成一棵树;或者是选用雨伞,把雨伞吊在台上,高高低低的,颜色上选择绿色和黄色,更接近树的颜色。

大人们的第一反应是:装置艺术。孩子们也许会觉得困惑。但当小红帽和大灰狼出现在这些雨伞下面,大家恍然大悟,原来这是森林。想象力和创造力就这样被打开了。

而关于创造力的教育,朱曙明出了一个点子——在剧幕落下之后,做父母的也许可以这样问孩子:“你看到了什么?妈妈有点看不懂耶,你要不要跟我解释一下?”听听孩子的回答,你会发现,他们与你分享的世界,已经插上想象的翅膀。

作为陪伴者兼参与者,父母们最需要放下成人心,并且,永远不要用标准答案来判断孩子们所“见”的世界。

“想象力的世界里,从来没有标准答案。”

猜你喜欢
儿童剧剧场想象力
看见你的想象力
浅谈文化产业化背景下儿童剧的深度开发
欢乐剧场
打开新的想象力
我的妈妈是儿童剧演员
发展与反思—儿童剧的发展路径
论《日出》的剧场性
儿童剧演出团体常驻购物中心
嘿,来点想象力——读《跑酷少年》
开心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