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能盈利的园艺工厂

2016-10-13 08:51
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2016年4期
关键词:王成流水线园艺

在温室行业内,北京华农农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原碧斯凯公司,以下简称华农)是集农业园区规划设计、温室材料设备、温室内自动化生产流水线三类服务为一体的温室种植工厂化解决方案提供者,由外到内提供完整服务,目标是建设能盈利的园艺工厂。成立至今的16年,华农经历了哪些转变?园艺工厂是什么?真的能盈利吗?带着这些疑问,本刊记者采访了华农公司执行副总王成,了解华农背后的故事。

华农的秘诀是什么?

记者:王总,华农保持了16年的稳健发展,在业内一直有着良好的声誉,而且我们知道,华农的核心团队之稳定也是行业里津津乐道的。您能谈谈你们的秘诀是什么吗?

王成:业务通过创新不断扩大,收益惠及公司也惠及员工,公司才能长久,团队才能稳定。我们一靠创新,二靠关心,三靠核心。先说创新,华农一直坚持自主创新,哪怕创新很快被模仿,我们也从未放弃。而且创新体现在我们产品的方方面面,小到温室拉幕开窗系统配件、铝合金密封件,大到全开屋面温室、智能物流栽培系统,一路走来,一系列的创新给华农带来持续的生命力。再说关心,在华农,人才是宝,员工是金,比金钱更重要。公司作为一个集体组织,关心员工的成长、发展空间乃至生活困难,是我们一贯的做法。华农也因此收获了一个忠诚的、高效的团队,特别是核心团队。从这方面看,十多年来华农可能少积累了些货币资金,但人才和团队的价值却在不断增加。最后说说核心,在华农,核心就是价值观和战略目标。这些年,我们的价值观没变,但在不断丰富。从16年前的“高品质产品,高质量服务”,到现在的“以包容之心沟通,以开放之心创新,以严谨之心律已”,我们坚持下来了,这也是我们的团队和谐之道。战略目标从“开创中国自主的温室设备技术”到现在的“建设能盈利的园艺工厂”,标志着我们的服务大幅度延伸,从原先只提供高质量的温室设备,到现在可以全方位帮助种植企业,基于客户盈利这个大目标,以流水作业生产的园艺工厂为手段,提供完整解决方案并帮助客户实施。

华农的看家法宝是什么?

记者:这么说,创新是华农的看家法宝,那么,华农近些年来有哪些创新亮点?未来有什么新打算吗?

王成:原先华农的创新都集中在温室设备上,以拉幕开窗的传动系统设备、铝合金密封系统材料、温室新型结构形式(如全开屋面温室)这样的创新为主。从2008年起,华农开始研究温室生产工艺,并寻求温室内园艺设备流水线模式的集成创新。从一开始,华农就确定了系统软硬件自主开发、复杂的单体设备和国外合作的总体思路,并由此开始了新的创新体系。到目前,华农针对种苗生产、盆花生产、水培叶菜生产的全程自动化流水线体系已经形成,这也成为华农近五年来最大的创新亮点。这一创新,不仅给公司带来了收益,也给客户带来了收益,更为重要的是,使我国温室园艺生产向自动化、智能化迈进具备了自主的前提。

当然,除了园艺流水线集成设备,华农的其他创新也从未止步。持续推出了六代移动式喷灌机,使它不仅能精准灌溉,还能精准施药。结构上,从最初的双轨式,到现在的单轨、双轨、轮盘式,适用性更广,稳定性更高。近期,又解决了传统镀锌板天沟玻璃温室的天沟和玻璃密封问题,提高了密闭节能水平,加强了防水能力,逢大雨时节,雨水即使漫过天沟也不会再落进温室内。

现在,华农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创新。为了提高拉幕开窗系统的稳定性,特别是在大型生产温室和观光温室上的稳定性,华农即将成套推出全新的系统,无论材质还是性能都完全可以与国外产品媲美。自动化园艺生产设备方面,华农开发的全场区适应型导航输送车、基于射频识别的园艺产品物流管理系统等产品不久将会投入应用。集成技术方面,果菜生产的成套系统也将启动。

持续创新需要强大的团队。从2013年起,华农相继设立了现代园艺装备集成研发中心、智能设备开发中心和园艺设备开发中心三个专门的研发机构,聘请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科研院所的高层次、跨界人才,成为上述计划实施的有力保障。

华农的三次转型是什么?

记者:华农是业内的老牌企业了,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这16年华农走过的路?

王成:可以说,华农见证了我国温室现代化的进程,在技术方面一直引领着我国温室装备从业企业的发展方向。这期间,华农经历了3次大的转型:第一次是在2003年,将温室设备由进口贸易为主转向自主设计和生产,形成了研发、生产、销售的全面格局,技术创新成果惠及全国用户,甚至竞争对手也相应受益;第二次是2007年,华农业务从温室设备扩展到温室内部应用的园艺设备,也就是从重视外在到内外兼修,不过当时的定位是以单体设备为主,比如盆花栽培生产的设备、种苗生产的设备等;第三次是在2009年,当时我们注意到劳动力成本的变化,也一直在思考高价值的温室怎样才能盈利,认为生产的流程化加上装备的流水线化,才能形成真正盈利的园艺工厂,便开始研究温室生产的工艺体系,定下了设备全程自动化的目标,延续至今,有了各种完善的自动化流水线系统。

何为能盈利的园艺工厂?

记者:您多次提到自动化流水线系统,在一开始也提到了华农现在的目标是“建设能盈利的园艺工厂”,那园艺工厂究竟如何能盈利,您能做一些具体的解释吗?

王成:现代化的温室事实上是个生产植物产品的工厂,温室只是一栋厂房,里面有没有生产设备,生产设备效率高不高,有没有自动化减人工的能力,这才是能否盈利的关键所在。如果拿一个机械产品的工厂做比方,温室是厂房,苗床和灌溉这些设施是工作平台,如果没有各类机床,它还是个作坊,效率不会高,产品不会好,当然也就很难有效益。我们的自动化流水线就是温室里的机床,有了它,大型的、高水平的温室才有可能盈利。当然,观光温室走的是另一条路,主要是提供服务为主,而不是生产产品为主,所以不需要。再说“建设能盈利的园艺工厂”这个概念,这也是华农当前的宣传口号。为什么不说植物工厂?因为植物工厂被说的太多太神了,好像只有全封闭的、环境(包括光环境)全人工的才是植物工厂,而且少有盈利的项目。另一方面,当前很多高水平的温室效益不好,盈利艰难。我们正是针对这个问题,将产品、技术和服务归笼到这个大目标上,一切以客户能盈利为根本出发点,帮助客户周全地考虑工艺、进行设计,配置温室和流水线。

自动化流水线不全是高大上,不能全走智能路线,要因地制宜、适可而止。如果在劳动力充足且成本较低的地方,如果客户投资能力有限,就需要将一些自动化的节点改为人工作业,但要配套严格的规程,使人工和机器能密切配合,达到减少投入但不减产的目的,例如我们在嫁接种苗生产线上就时常这样处理。

记者:行业里都知道华农和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设施农业研究所好像是一家,又好像不是,您能清楚地描述一下二者的关系吗?

王成:华农公司是设施所的下属企业,实际上就是这个简单的关系。设施所是科研和服务型事业单位,以大型农业项目或区域性的农业规划与设计服务、以及设施农业领域的科研工作为主,围绕农业部和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中心工作开展业务。华农公司在体制上是股份制的科技型企业,很早就是高新技术企业了。设施所研究的技术成果,华农负责中试、转化和市场销售,同时华农也独立进行自己的研发工作。草莓高架育苗设备、多项新型温室结构就是设施所的研究成果。

记者:华农有什么成功的项目案例推荐给大家吗?

王成:以园艺生产为主要功能的项目如何上,前者是至今为止我国规模最大的玻璃温室,后者是我国首个自主开发的、全程自动化的工厂化种苗生产线。兼具观光和生产功能的项目如大连西郊生物园、宁夏园艺产业园这些案例。大家可以上华农的网站上看看,有兴趣去参观的话和我们联系。

记者:您对我国温室园艺产业的未来怎么看?华农公司又将如何应对呢?

王成:无论当前哪方面的经济因素,都共同指向一个方向,那就是:设施园艺这个产业必须加速扩大,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提质增效和精准扶贫。但是,盈利是根本。连栋温室,特别是玻璃温室这样高投入的连栋温室怎么盈利,需要长期努力。现在有盈利很好的例子,但多数不好,一是因为大家理解上还有偏差,就是没把温室当工厂,盖了工厂却没当成工厂用,怎么能赚钱?二是需要装备企业和种植企业共同形成一系列工艺模式和配套装备模式甚至管理模式,仅靠一方不行。等到这些模式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被大家熟知并接受,在更大范围内应用,就破题了。可以说,长远机会很大,不能急功尽利。另外,要向国外先进企业多学习,学技术、学观念、学方式。

下一步,华农将本着“建设能盈利的园艺工厂”这一目标,强化温室的内外兼修,研发更高质量、更好使用的温室设备,进一步细分和梳理不同植物的工厂化生产工艺,力争做到流水线和工艺更深入的融合,形成一批针对植物品种的生产系统。

猜你喜欢
王成流水线园艺
《环保水培园艺》教案
园艺奇葩
熨烫女工
奇妙的大自然
奇思妙想
园艺
只往坏处想
“投敌”战马助南宋平定叛乱
偏偏只往坏处想
流水线